略论读书五功
自从开通“蓑翁论书”公号以来,总有书友给我留言,说读了这么多书,能不能分享分享读书的方法。之前,蓑翁曾经分享过选书和写书评的心得文章,今天得空,就跟大家一起聊聊关于读书方法的心得体会。
按照师友宋老师(金陵读书会会长)等人的建议,结合个人的感悟,蓑翁把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好书的方法,总结为五功,即:笔记之功、复述之功、归纳之功、演绎之功和联想之功。下面,就为大家一一分享。
先说笔记之功。在蓑翁看来,五功里的其他四功,很大程度上都要借助于笔记之功来实现。如果这本书需要撰写书评或读书报告,那么读书笔记就是你写作的第一手素材;即便你只是单纯读书,如果想从书中收获更多,或者将来重读这本书时,希望重温当时的读书感受的话,那么读书笔记对你的帮助,也是非常之大。
既然笔记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笔记,就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在可能的情况之下,笔记应该做得尽可能详细一些,比如每条笔记,应该注明页码,必要的时候,还要附上所在的章节。而既然注明页码,就应该注明这本书的版本,因为不同版本的编排和页数,可能会差别很大。关于笔记的具体内容,最好也是写得详细一些,比如书中(包弼德《斯文》)这一页写明了宋代社会思想转型的三方面体现,笔记中最好就不要简单记成“P某某,宋代社会思想转型的三方面体现”,而是应该把这三方面体现的具体内容写上。当然,笔记也不能变成简单的抄书,这三方面体现,写上具体题目就行,不必把其具体论述内容原文照抄。笔记笔记,跟PPT的制作技巧类似,写下的都应该是要点,既简明,又清晰。
除此之外,笔记还应该忠实于原文,要把根据原文提炼的内容跟自己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的发散式感想区分开来。蓑翁经常在南图借书,时不时会读到一些不太自觉的书友在书上乱涂乱画,留下评语和批注。这些评语有的是简单一句“写得好”、“写得妙”,有的则是围绕内容展开的天马行空的感想,比如针对当下时事骂骂娘,或者触动自己的某些私人化的生活记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内容都不应该出现在读书笔记里,或者说,在笔记中属于冗余信息。如果是称赞这段内容,笔记中尽量要紧扣原文内容,写出这段内容之所以好的原因;如果是触动自己过于个人化的体验和记忆,一定要写的话,则必须在笔记中严格注明。遵循这些原则写出来的笔记,才能最大程度上帮助你理解和把握这本书。
再说复述之功。要想理解一本书,对其内容进行复述,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相比起单纯的朗诵或者大段摘抄原书内容,用自己的话,把书中讲述的内容重新讲出来,这样的复述转化,就是把原书的内容,慢慢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的一个过程。而对于复述之功最好的锻炼,就是参加读书会,而且最好是担任主讲一职。如何把经典论著中原本晦涩、艰深的内容,转化为普通读者都能够听得懂的话语进行传播,这样的复述,相信有过几次体验的话,对于自己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来说,效果肯定相当明显。
归纳之功跟复述之功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归纳的要求更高。原书中五百字的内容,如果是复述的话,你还可以用五百字左右的篇幅,重新讲出来;而如果是归纳的话,你就需要将这五百字内容总结为一句话,归纳出它到底讲了什么要义。对于经典书籍来说,每读完一小节、一章、一个部分,都可以试图归纳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的主题与要义,这样分章别类的归纳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帮助你对于全书的主体内容和写作框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演绎之功跟归纳之功则是反向而行之,归纳是把一大段话总结为一两句要点,而演绎则是把书中的每一个核心主题和观点,再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铺陈展开。比如一本关于美国民主制度的书(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把美国的民主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平等、人民主权、中央与地方分权,那么你读到作者这样的结论之后,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三方面的内容,你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当中,有没有一些例子和素材可以去支撑和佐证作者的论述;而按照你的理解,美国的民主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重要体现,而这些其他方面的体现,你有没有相关案例去进行佐证。经过如此这般的训练,你不只可以对原书内容理解得更深,也能够获得超出本书内容之外的思考与收获。
最后,说说联想之功。尽管在笔记之功里,我反对将过于天马行空的感想不加区分地记录在笔记里,但这并不表示联想和感想完全是一件坏事。比如一本经典文学作品(老舍《茶馆》)读完之后,你完全可以联想到,这本书被改编成了哪些戏剧影视文学作品,这些艺术作品的演绎,跟原著内容有哪些异同,又有哪些各自独立的闪光点。这样的联想,既能提升你对于《茶馆》一书的理解,也能够融会贯通地提升你的相关艺术素养。此外,你也可以联想到,之前自己有没有读过其他描写茶馆的书籍,不同作家笔下的茶馆、不同历史时期的茶馆,其状况有着怎样的异同?而除了作家描写的茶馆之外,有没有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对茶馆进行研究的学术书籍(比如王笛的《茶馆》),作家笔下的茶馆跟学者笔下的茶馆,是不是也可以展开一些有趣的对比?因此联想之功,表面上是联想,其实也是一种有着内在线索与脉络的比较。而如果是从事学术研究的话,读完这本学术论著,就可以展开检索,看看关于这个主题,国内外都有哪些同主题论著和文献,其论述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演进脉络?将这些同主题文献都进行过仔细的比较和梳理的话,可能就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献综述。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你也完全可以展开一些天马行空的联想。比如读完一本唐诗集(《李太白集》),你可以仔细玩味玩味:这里面,哪些诗可以用来歌唱与抒情?哪些诗可以用来在悲观落魄的时候自勉?哪些诗可以用来形容一桌丰盛的晚餐,一次盛大的聚会,和一点人生的至乐感悟?有了这些联想,此前的阅读完全可以丰富你的生命向度,真正让你的生活变得诗意、优美和立体化。读书与生活,原本不就是应该如此相连吗?
就此搁笔。
2017.11.26上午作于竹林斋
(本文即将刊发于《江海晚报》的“文化视点”专栏。)
按照师友宋老师(金陵读书会会长)等人的建议,结合个人的感悟,蓑翁把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好书的方法,总结为五功,即:笔记之功、复述之功、归纳之功、演绎之功和联想之功。下面,就为大家一一分享。
先说笔记之功。在蓑翁看来,五功里的其他四功,很大程度上都要借助于笔记之功来实现。如果这本书需要撰写书评或读书报告,那么读书笔记就是你写作的第一手素材;即便你只是单纯读书,如果想从书中收获更多,或者将来重读这本书时,希望重温当时的读书感受的话,那么读书笔记对你的帮助,也是非常之大。
既然笔记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做笔记,就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在可能的情况之下,笔记应该做得尽可能详细一些,比如每条笔记,应该注明页码,必要的时候,还要附上所在的章节。而既然注明页码,就应该注明这本书的版本,因为不同版本的编排和页数,可能会差别很大。关于笔记的具体内容,最好也是写得详细一些,比如书中(包弼德《斯文》)这一页写明了宋代社会思想转型的三方面体现,笔记中最好就不要简单记成“P某某,宋代社会思想转型的三方面体现”,而是应该把这三方面体现的具体内容写上。当然,笔记也不能变成简单的抄书,这三方面体现,写上具体题目就行,不必把其具体论述内容原文照抄。笔记笔记,跟PPT的制作技巧类似,写下的都应该是要点,既简明,又清晰。
除此之外,笔记还应该忠实于原文,要把根据原文提炼的内容跟自己围绕这些内容展开的发散式感想区分开来。蓑翁经常在南图借书,时不时会读到一些不太自觉的书友在书上乱涂乱画,留下评语和批注。这些评语有的是简单一句“写得好”、“写得妙”,有的则是围绕内容展开的天马行空的感想,比如针对当下时事骂骂娘,或者触动自己的某些私人化的生活记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内容都不应该出现在读书笔记里,或者说,在笔记中属于冗余信息。如果是称赞这段内容,笔记中尽量要紧扣原文内容,写出这段内容之所以好的原因;如果是触动自己过于个人化的体验和记忆,一定要写的话,则必须在笔记中严格注明。遵循这些原则写出来的笔记,才能最大程度上帮助你理解和把握这本书。
再说复述之功。要想理解一本书,对其内容进行复述,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相比起单纯的朗诵或者大段摘抄原书内容,用自己的话,把书中讲述的内容重新讲出来,这样的复述转化,就是把原书的内容,慢慢内化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的一个过程。而对于复述之功最好的锻炼,就是参加读书会,而且最好是担任主讲一职。如何把经典论著中原本晦涩、艰深的内容,转化为普通读者都能够听得懂的话语进行传播,这样的复述,相信有过几次体验的话,对于自己的阅读能力的提升来说,效果肯定相当明显。
归纳之功跟复述之功有相似之处,所不同的是,归纳的要求更高。原书中五百字的内容,如果是复述的话,你还可以用五百字左右的篇幅,重新讲出来;而如果是归纳的话,你就需要将这五百字内容总结为一句话,归纳出它到底讲了什么要义。对于经典书籍来说,每读完一小节、一章、一个部分,都可以试图归纳总结一下这部分内容的主题与要义,这样分章别类的归纳结合在一起,就能够帮助你对于全书的主体内容和写作框架,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演绎之功跟归纳之功则是反向而行之,归纳是把一大段话总结为一两句要点,而演绎则是把书中的每一个核心主题和观点,再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铺陈展开。比如一本关于美国民主制度的书(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把美国的民主总结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平等、人民主权、中央与地方分权,那么你读到作者这样的结论之后,就要问一问自己:这三方面的内容,你自己的阅读和生活体验当中,有没有一些例子和素材可以去支撑和佐证作者的论述;而按照你的理解,美国的民主除了这三个方面之外,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重要体现,而这些其他方面的体现,你有没有相关案例去进行佐证。经过如此这般的训练,你不只可以对原书内容理解得更深,也能够获得超出本书内容之外的思考与收获。
最后,说说联想之功。尽管在笔记之功里,我反对将过于天马行空的感想不加区分地记录在笔记里,但这并不表示联想和感想完全是一件坏事。比如一本经典文学作品(老舍《茶馆》)读完之后,你完全可以联想到,这本书被改编成了哪些戏剧影视文学作品,这些艺术作品的演绎,跟原著内容有哪些异同,又有哪些各自独立的闪光点。这样的联想,既能提升你对于《茶馆》一书的理解,也能够融会贯通地提升你的相关艺术素养。此外,你也可以联想到,之前自己有没有读过其他描写茶馆的书籍,不同作家笔下的茶馆、不同历史时期的茶馆,其状况有着怎样的异同?而除了作家描写的茶馆之外,有没有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角度,对茶馆进行研究的学术书籍(比如王笛的《茶馆》),作家笔下的茶馆跟学者笔下的茶馆,是不是也可以展开一些有趣的对比?因此联想之功,表面上是联想,其实也是一种有着内在线索与脉络的比较。而如果是从事学术研究的话,读完这本学术论著,就可以展开检索,看看关于这个主题,国内外都有哪些同主题论著和文献,其论述内容之间有着怎样的演进脉络?将这些同主题文献都进行过仔细的比较和梳理的话,可能就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献综述。
当然,到了这个时候,你也完全可以展开一些天马行空的联想。比如读完一本唐诗集(《李太白集》),你可以仔细玩味玩味:这里面,哪些诗可以用来歌唱与抒情?哪些诗可以用来在悲观落魄的时候自勉?哪些诗可以用来形容一桌丰盛的晚餐,一次盛大的聚会,和一点人生的至乐感悟?有了这些联想,此前的阅读完全可以丰富你的生命向度,真正让你的生活变得诗意、优美和立体化。读书与生活,原本不就是应该如此相连吗?
就此搁笔。
2017.11.26上午作于竹林斋
(本文即将刊发于《江海晚报》的“文化视点”专栏。)
-
豆友T3tEnJx_D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27 09:53:09
-
Furuike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24 00:28:43
-
何不秉烛游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0 22:35:39
-
塵隱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9 08:49:16
-
LotusEzequi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19 20:19:18
-
默鸣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19 12:38:31
-
本仔主义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26 15:30:53
-
昨夜西风凋碧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23 21:08:58
-
茶烟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03 10:25:26
-
Q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06 12:51:49
-
会发光的叶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7 21:59:41
-
草木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2 17:11:56
-
Bett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1 20:13:15
-
逍遥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9 10:25:48
-
A 梁雨枭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1 22:13:15
-
虚室生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0 22:37:01
-
阿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2 23:38:30
-
selfcomm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1 00:55:29
-
聚沙……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9 06:28:42
-
陌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0 00:20:41
-
江南渔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6 19:55:46
-
三清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4 10:52:53
-
杨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31 17:43:47
-
onepota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3 19:21:38
-
劫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1 12:54:32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9 17:22:48
-
Cel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5 23:02:25
-
王宇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8 23:25:14
-
-决明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8 00:36:33
-
落幕比较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7 17:55:40
-
YiYive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4 10:15:21
-
Xyl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3 05:00:16
-
薛大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10 21:42:09
-
三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7 00:48:39
-
豆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2 00:09:50
-
豫章故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8 08:17:13
-
ocean06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8 22:54:55
-
柳老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1 22:01:07
-
pianistji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1 10:02:20
-
黎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1 09:29:15
-
静水流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1 09:04:33
-
子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7 15:56:47
-
Ne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5 16:18:05
-
时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4 05:37:53
-
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3 01:59:41
-
皇太后杀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7 12:51:13
-
Tomas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6 14:14:27
-
Alyosh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5 17:48:15
-
会写数学题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0 21:28:26
-
妮娜Ninann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3 00:14:59
-
紫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1 00:52:21
-
时光礼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9 17:57:00
-
看书等于看书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7 23:57:14
-
tu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14 14:31:33
-
张三岁Ju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8 06:56:45
-
小太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5 23:55:00
-
天色渐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3 12:31:03
-
グッ!(๑•̀ㅂ•́)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3 09:25:48
-
ax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30 11:20:31
-
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2 21:42:09
-
地球這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0 00:10:11
-
微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3 23:49:51
-
越读者说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2 21:27:09
-
花间的流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1 11:57:53
-
二打六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0 15:12:33
-
v.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8 09:51:53
-
鸽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5 19:27:32
-
30天内改一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5 14:40:51
-
有毒的金苹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4 11:55:21
-
泡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4 09:15:55
-
we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21 12:32:45
-
清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9 20:22:05
-
傷心咖啡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9 10:22:43
-
杏仁太妃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8 21:03:39
-
龙少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8 17:19:30
-
伊何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7 19:43:21
-
优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5 23:53:23
-
光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5 19:31:36
-
清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5 01:41:16
-
三范迁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4 10:49:24
-
er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3 16:28:58
-
阿当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3 10:15:09
-
吃蛋挞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0 22:37:07
-
余开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0 22:12:25
-
愿人长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08 22:32:38
-
书卷案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07 16:53:17
-
阿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04 02:48:13
-
愤怒的肉包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03 16:39:08
-
李磊瑜伽乌日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7 20:08:26
-
退堂鼓艺术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22 13:40:15
-
想长高的木头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7 04:34:42
-
雨巷琴掌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5 21:56:0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5 16:04:57
-
zer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5 11:21:09
-
随游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3:49:10
-
最终幻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2:49:41
-
0AiJoAIj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2 21:40:53
-
半只骰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1 18:03:58
-
Cynth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9 11:29:07
-
抹茶芥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8 16:32:45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 2025年4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音乐分享 (1人喜欢)
- 2025年3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