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华观后感-女性成长中的偶像选择是深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文化规化影响的
嘉年华不单单是一部讲述对儿童性侵犯的电影,它在讲述一件犯罪事件的过程中,折射了女性生存的迷茫与艰难。
电影开头,举办嘉年华的海滩上出现了玛丽莲·梦露经典的被掀翻裙摆形象的巨型雕塑,因为是黑户无法拥有身份证的小米就在附近的旅店上班,还不到十六岁,是青春期的少女,她反复摩挲着刚刚矗立起来的雕像的光滑外壳,目光流连在雕像底部的高跟凉鞋,雕像脚趾涂满的代表性感的大红色,还有带点禁忌兴奋的被掀翻的裙摆里面白色的三角内裤,十六岁的小米非常着迷这个雕像,她还羡慕一起工作的大姐姐有各式各样的化妆品,但她黑户的身份让她只能兢兢业业干活,却拿着非常低廉的工资,还要不时受到丢失工作流落街头的危机感困扰。
而她羡慕的大姐姐,虽然有着女性的魅惑力,有着光鲜亮丽的青春外表,却一次次被自己的男友伤害,男朋友利用她的美色来陪酒,意外怀孕只能默默自己去打胎,小米从最开始的默默旁观,心怀渴望,到最后却一点点警醒这一切的虚浮空洞。
影片中出现了几组女性形象,用一起性犯罪案件来搭接,一个坚持追逐公正的女律师,一组家庭分裂,母亲不能很好照料家人,女儿被不幸侵犯,从而让母女关系更是陷入僵局的不幸家庭,一组度假旅馆中知晓真相的黑户小米和总被男友伤害的前台姐姐,她们为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温饱安全而苦苦挣扎。
这三组形象当中,除了追逐公平正义的女律师以外,其他人都深深挣扎在女性的特有旋涡中,一直以来,男权社会的规化给女性的分配任务一向是以男性需求为首要条件,就是美色和服从,所以这些女性都有对自己女性魅力的渴望和追求,可是这一切带来的却不是真正的尊重和敬爱,是利用和践踏,为什么小米爱那座玛丽莲梦露的雕塑,因为它代表着男权社会对女性一种标准,一种要求,如果符合,小米就会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感,可是事实上,一样有女性魅力的前台大姐姐却在男性的崇拜和追求中,被利用,被伤害了,这些才是女性的宿命。事实上的玛丽莲梦露也是一样,她除去性感的外表还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头脑中装满的不是性感妩媚和诱惑,而是真诚的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她却只以单调的性感形象而深入人心,树立她为榜样,却削弱了她内心的丰富,如此单薄的偶像榜样,如果去默然效仿,得来的就是一场无法保存自己尊严的灾难。
小米在旁观的悲剧中觉醒,在最紧要的关头停止了对自己的践踏,生活中我们却还在无时无刻的践踏着自己,用男人的观点或者从男人的角度去苛待女性,将全部的生活重担,生育,照料家庭,满足家人需求,全部的责任都作为评判女性的标准,仿佛女性除非彻底堕落,否则是没有任何资格可以自在生活,女性不是在焦虑的心态下苦苦劳作,就是在被蔑视的眼光中彻底放弃自己,归根结底,女性一直被评判,而这评判从来不来自自己,而是他人,做了他人的奴隶,是全部女性的原罪。
电影开头,举办嘉年华的海滩上出现了玛丽莲·梦露经典的被掀翻裙摆形象的巨型雕塑,因为是黑户无法拥有身份证的小米就在附近的旅店上班,还不到十六岁,是青春期的少女,她反复摩挲着刚刚矗立起来的雕像的光滑外壳,目光流连在雕像底部的高跟凉鞋,雕像脚趾涂满的代表性感的大红色,还有带点禁忌兴奋的被掀翻的裙摆里面白色的三角内裤,十六岁的小米非常着迷这个雕像,她还羡慕一起工作的大姐姐有各式各样的化妆品,但她黑户的身份让她只能兢兢业业干活,却拿着非常低廉的工资,还要不时受到丢失工作流落街头的危机感困扰。
而她羡慕的大姐姐,虽然有着女性的魅惑力,有着光鲜亮丽的青春外表,却一次次被自己的男友伤害,男朋友利用她的美色来陪酒,意外怀孕只能默默自己去打胎,小米从最开始的默默旁观,心怀渴望,到最后却一点点警醒这一切的虚浮空洞。
影片中出现了几组女性形象,用一起性犯罪案件来搭接,一个坚持追逐公正的女律师,一组家庭分裂,母亲不能很好照料家人,女儿被不幸侵犯,从而让母女关系更是陷入僵局的不幸家庭,一组度假旅馆中知晓真相的黑户小米和总被男友伤害的前台姐姐,她们为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温饱安全而苦苦挣扎。
这三组形象当中,除了追逐公平正义的女律师以外,其他人都深深挣扎在女性的特有旋涡中,一直以来,男权社会的规化给女性的分配任务一向是以男性需求为首要条件,就是美色和服从,所以这些女性都有对自己女性魅力的渴望和追求,可是这一切带来的却不是真正的尊重和敬爱,是利用和践踏,为什么小米爱那座玛丽莲梦露的雕塑,因为它代表着男权社会对女性一种标准,一种要求,如果符合,小米就会感觉到自己有价值感,可是事实上,一样有女性魅力的前台大姐姐却在男性的崇拜和追求中,被利用,被伤害了,这些才是女性的宿命。事实上的玛丽莲梦露也是一样,她除去性感的外表还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头脑中装满的不是性感妩媚和诱惑,而是真诚的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她却只以单调的性感形象而深入人心,树立她为榜样,却削弱了她内心的丰富,如此单薄的偶像榜样,如果去默然效仿,得来的就是一场无法保存自己尊严的灾难。
小米在旁观的悲剧中觉醒,在最紧要的关头停止了对自己的践踏,生活中我们却还在无时无刻的践踏着自己,用男人的观点或者从男人的角度去苛待女性,将全部的生活重担,生育,照料家庭,满足家人需求,全部的责任都作为评判女性的标准,仿佛女性除非彻底堕落,否则是没有任何资格可以自在生活,女性不是在焦虑的心态下苦苦劳作,就是在被蔑视的眼光中彻底放弃自己,归根结底,女性一直被评判,而这评判从来不来自自己,而是他人,做了他人的奴隶,是全部女性的原罪。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