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有感
2017.11.29早起于07:11分,最近这几天睡眠质量好到出奇。
于昨日20:30读完青山七惠的《碎片》有感:
何为碎片?是树下零散的被风吹落的叶子,还是东方天际日出时的淡白,是五金店门前散落的招牌,还是樱桃树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又或者是你记忆中的碎片?随岁月的流逝,就连亲人之间也开始生分起来。文中青山七惠描述一个四口之家,女儿桐子和爸爸忠熊单独出行的场景,本来说好一家人出行,但却因为哥哥女儿发烧而搁浅的旅行被家人劝说“桐子和爸爸去就好了,偶尔也和爸爸单独待一下”之类的话,桐子怀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心态上路了,和到了这个岁数的孩子一样,一路无话,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到了游玩的地方发现是小时候曾和爸爸去过的地方,两个人的记忆都像碎片般模糊不清,一个记着这个,一个记着那个。桐子眼中的爸爸完全只是个干瘪又平庸的男人,没有什么性格,不像自己现在的男朋友充满热情,爸爸只是每天每天准时八点出门像电车方向的人潮涌去,到点下班,如此反复而已。出游时候拍的照片已经洗了出来,桐子虽然想参加摄影比赛,但是自知这些照片也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在一张一张的挑选第三遍时,发现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那是已经逝去又无可挽回却荡漾在心头的东西。“当我看到第三遍,开始感觉疲惫和失望时,忽然在一张从荞麦田的角度拍摄的樱桃园的照片中,发现了处于年轻妇女包围中的爸爸露出来的一个模糊的侧脸。这是拍照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注意到的。”“他那既没有看任何地方,也没有再跟谁说话,只是投向空中的视线,在照片里勾勒出一条斜线。我直盯盯地凝视这张照片,恍惚觉得很早以前就对爸爸十分了解,可同时又觉得照片里的人,是一个我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传导到我肩头的自动售货机的热感和轻微震动,仿佛要将那永远保持缄默的风景震碎了似的,我站直了身子。爸爸的视线跳出了照片,投向那淡淡星辰已浮于云端的东方的天际”
如果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看看父母,你会不会有新的发现?京阿尼的日漫《日常》里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一日日度过的所谓日常,实际上可能是接连不断的奇迹。
和《受戒》一样,文中不仅有《碎片》一文,还另外写了《榉树的房间》和《山猫》,给我感觉像不同年龄段的人,所以我决定先说《山猫》
处于九州西表岛这个小岛上,传说有山猫,一路上都有提醒路人“小心山猫”的字样,杏子小姨的女儿枝目前正读高中二年级,很是向往东京的大学,所以小姨拜托杏子帮忙照顾枝几天,杏子答应了。杏子和秋人是大学同学,在离校后五年才相识结婚,对新婚燕尔的他们来说,枝的出现,无疑也是一种对于新婚夫妇的历练呢。枝就像一大部分这个年纪的女孩一样,沉默寡言,拘束,害羞,甚至胆小,但是,同样的拥有纯真,热情,向往,希望。文中主要讲述的就是杏子在枝来到之后如何对待她,因为新婚,所以杏子的脾气还比较偏向小孩子,遇见不喜欢的事情,还是肆无忌惮的喜欢发脾气。同时也有点敬佩枝呢,坚持自己真正想干什么和不想干什么,而不是随别人说。文中最后是枝愉快的回去,而杏子和秋人也决定今年的暑假要去西表岛看一看。几年后他们剩下一儿一女,其乐融融。
描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青山七惠在书中传递的日常,和凑佳苗简直形成一个超级大的反差,人间有爱人间有恶,看的人如何看便是如何。
《榉树的房间》是以我为第一人称,名叫谅助的男子。我在大学时期通过联谊认识了三宅小麦,约会三次后正式开始交往,两年后分手,又两年后谅助决定和华子结婚,在结婚的前一刻开始无尽思念前女友小麦,甚至到了把华子的脸看成小麦的地步,可能真真应了那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身为女子,就处于我这个年龄段的女子,不可能对男子结婚时的心态有这种深入的了解,所以只能是学习。谅助的这种结婚在我看来,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罢了,说爱情却是一点儿也不沾边,明明年轻时候极其向往热切盼望得到,在一定年月后却又觉得“这样就好了”不知道我以后的求职生涯是否会像谅助说的那般“我刚入公司时的那种朦胧的不安和单纯已然不见了,虽说偶尔也会快没有车了才回家,却身型依旧,没有胖多少也没有瘦多少,就连对食物的喜好或发型也没有什么改变。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的前途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希望了,但也没有特别感到绝望。只有不安至今仍然残存着。和过去相比,这不安变成了那种现实性的、狭隘的东西”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举例都是极端的,而处在其中日常的我们,亦能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