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母相处时一门学问

图片选自网络 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以前都与父母相处的不是特别融洽,常常处于这一刻平静而下一刻就可以马上爆发的状态。 以前,我特别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直到我开始工作以后,经济独立,不再向父母要钱,也不用再担心因为突然闹僵而失去某个承诺,更不用害怕因为自己的一个决定而惹恼父母。 不用时刻处于被控制和失去某种“自由”的惶恐中,不再需要用哭泣和吼叫来扮可怜和火上浇油,更不用因为自己喜欢某样东西或学习某种技能而去过多解释看父母脸色。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父母是善解人意,以友待子的,但我更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父母他们不懂得理解,固执的认为自己是父母,就是掌握子女人生的主宰。 可稍有自我意识的孩子,在开始进入社会以后,拥有了经济的自由,拥有了思考的独立,那么父母放置在他们身上的枷锁从这一刻瞬间断裂。 庆幸是必须的,但另一反面,我们就要开始意识到自己要与父母重新建立与保持另一种关系了。 1 父母是用来尊重的,不是用来遵从的 今天跟父亲聊天,说到一件事上,我父亲说,“我是你父亲,我叫你做什么你就要遵从。” 我回敬他的是,“你是我父亲没错,但既然我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在很多事情上你只有给予意见的权利,没有让我遵从的义务。” 这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一句话,可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没说过,这还是我工作以后他第一次说出口。 后来我细想,从小到大我虽然顽劣,但一直处于还可掌控的状态,现在开始工作,很多事上不能说赶超父亲,但至少我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行动,这在我自己看来是一种进步,但在我父亲看来却是一种挣脱。 常听长辈说的一句话是,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但这并不表明长辈的阅历一定比晚辈多,如我所见到的,很多长辈的见解停留在表层,反而是那些80、90后的晚辈更懂得分析和深入,然后总结成深刻的经验。 这也是我想表达的观点:父母是用来尊重的,但不是用来遵从的。 我们可以跟父母商量,寻求建议,但千万不要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总指挥,你要知道你的人生只能自己做主。 2 子女不再只接受,还要学会付出 从工作以后,每到休息的日子我就恨不得回到家里,做回我的“大小姐”。而我的父母也是任劳任怨的做起“奴隶”。 如此这般几次之后,我开始坐立不安。 不是怕被人说不孝顺,因为在我们那里外出打工的子女回家都会被父母热情相迎,照顾周到;也不是担心父母劳累,因为他们可以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他们自有分寸。而是我自己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位置已经改变。 在父母眼中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孩子,可在我心中我已经是可以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生存在这个世上,前二十年由父母抚养,他们尽到责任,自此以后,他们再没有任何义务给予你照顾,除非是他们自愿。 可即便自愿,也请你意识到彼此关系的转换,不是他们照顾你了,而是你要学会照顾他们。跟朋友相处都知道礼尚往来,何况与生你养你的父母相处不是更应该如此吗? 这份爱是无私的,但不代表你可以自私。 3 父母是要理解的,我们是去成长的 长大以后,你会发现自己与父母有很多地方都难以达成共识,无论你如何解释,都好像是打在棉花上,得不到任何反映。 我知道你会特别心烦,觉得父母老了,没办法交流了,可仔细想想,你们之间至少相差20年,在这样巨大的时间差流中的两个人会有什么不同,不言而喻。 那么,你就要学会接受这种无法改变的事实,以及你也要懂得体谅和理解这份时间差而带来的不同和不适。 从出生到活到今天的你,从生活中体会最深就是遇到一个能理解你的人是多么不易,那么换种思维,遇见一对理解和体谅自己的父母是多么不容易。 父母是无法选择的,但可以选择的是我们对待他们的方式,不去用不耐烦的语气,不去用嫌弃的表情,遇到无法认同的事不再争论,参照第一条。 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避免与他们发生争执,你只要知道他们是为你好的,但不一定知道何事是适合你的,你只要确定这是你自己要做的,理解他们对你的担心就行。 与父母相处的好坏是一门学问,也是对于自我认识的一种成长,学会与父母重新建立与保持一种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每个人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