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19世纪中后期,美国经历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几乎所有工业领域都被为数不多的几家大公司所控制。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美国人开始改变他们关于美好社会和政府的传统信念,掀起一场改革政治体制和政府的运动。仅1903年至1912年10年间,美国媒体就发表2000多篇揭露腐败丑闻的文章,史称“扒粪运动”。《城市的耻辱》一书收录的7篇文章是“扒粪运动”代表人物林肯·斯蒂芬斯于1900年前后发表的一系列揭黑文章合集,真实记录了包括纽约、芝加哥在内六大城市的腐败问题。 美国“扒粪”运动历时十余年,除斯蒂芬斯外,不少著名记者和作家都参与其中。如,知名报人亨利·德玛莱斯特·劳埃德不但在自家刊物《芝加哥论坛》和《大西洋月刊》上发表文章揭露美孚石油公司一贯贿赂国会议员,还辛辣地谴责它“对于宾夕法尼亚的立法机关除了将它提炼之外,已经无所不为”。劳埃德认为,美孚石油公司不但成为社会的“一个公敌”,还威胁了美国的民主。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腐败问题也十分严重,且主要是“商业腐败政治”,根源又在于资产阶级的政党分赃制。在政党分赃制下政府只能是政党的“囊中之物”,乃至“玩偶”,而不可能是人民的政府。正如斯蒂芬斯所说的,“权力都被一小撮人掌握,形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控制了城市的一切资源。” 一个城市的耻辱,其实就是整个民族的耻辱;而一个民族的耻辱,就是每一个人的耻辱。“姑且不论政府的实效性和可信性,我力求弄明白的是,总统、国会和政府部门代表的是人民的共同利益,还是代表着一部分人的特殊利益。”通过调查,斯蒂芬斯看到,长期、普遍的腐败导致了道德的普遍堕落,只要有机会,从政客、商人到一般平民,都有不捞白不捞的想法,连最起码的罪恶感都不存在了。最常见的是许多选民将自己的选票卖给商人或政客,“在一些镇上,贿赂已经公开化了,而且不再称为贿赂……”因此,斯蒂芬斯希望民众意识到,“他们的领袖在大处腐败,而他们在小处腐败。”斯蒂芬斯认为,“这正是最令人难以容忍的贿赂。因为这种做法是以公薪的名义花人民的钱……” 从美国“扒粪运动”的实践来看,新闻媒体是一种非常实用且成本极低的反腐资源,应当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