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你不会有祈祷人生落幕之时那天
东野圭吾《祈祷落幕时》看完结局,读后让人大呼一口气,但内心却也极其沉重。因为这世间最沉重的亲情。
一开始,不知为何东野取这个名字。看到书中结尾,浅居博美父亲对她深沉的爱,加贺恭一郎母亲对他割舍不下的感情,一瞬间就恍然大悟。

为女儿隐姓埋名,甘愿过颠沛流离生活的忠雄
浅居忠雄因为一直对女儿无法给予完整的家与爱而懊悔不已。所以,当他可以为了女儿抹掉杀人之罪之时,他是庆幸自己有这个机会的。虽借他人之名隐姓埋名生活二十几年,却他却认为“至今为止的人生我从不后悔。我有很多快乐的回忆,一切全都是因为博美你。”
而到最后,他选择自杀,是因为他深知自己罪孽深重,而女儿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而剩下的就唯有自己背负这罪名,然后默默祝福女儿。所以当博美要阻止父亲点火时,小说里写道“他的眼睛晨闪着执着的光,却没有丝毫疯狂。那是看透一切下定决心的人才有的目光。”
其实,博美的回忆与父亲逃亡的日子里,许多细节描写可看出父亲对她深沉的爱。问女儿喜欢哪个明星,就用了博美喜欢的明星小泉今日子与近藤真彦的合名近藤今日子。父女俩时隔很久的一次见面,虽然说的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但当博美仔细看忠雄的表情,却发现他脸颊上挂着几条泪痕,他是哭着进行这场对话的。或许因为委屈,或许因为苦难,或许只是因为想念女儿,却发现此刻什么也不能对女儿说。
忠雄他是内敛的,沉默的,老实忠厚的,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也是个父亲,所能做的都为女儿做了,为了女儿甘愿放弃正常人的生活,以及以后的未来以后的人生。
为儿子远走他乡,抑郁成积的百合子
而田岛百合子对儿子的爱,亦让加贺的心结解开,能完全释怀自己吧。结婚之后,与加贺亲戚的矛盾无法处理好,而让丈夫被亲戚孤立,甚至引发家庭纠纷。这一切让自责不已的她患上了抑郁症,但不忍放下最爱的家人的她,在某天深夜竟然发现自己拿起了菜刀,幸好没有伤及到家人,但此后她越想越害怕,最终情愿选择出走,孤独地死在某个地方。
在仙台却因得知丈夫和儿子依然安好,而无比高兴。在浅居忠雄的回忆录里写道“那时,百合子女士的眼睛里因为对孩子的期待和爱而散发出光辉。”
当忠雄提出要去东京,顺便帮百合子打探一下加贺父子的情况时,百合子先是拒绝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资格。后来还是忍不住向忠雄告知了加贺的住址,在忠雄写给恭一郎的信中提到”我想,或许她心里始终都放不下被自己留在了远方的那两个人。”
当她知道最放心不下的儿子成了一名警察,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下了地。因为她知道,恭一郎并没有因为她而活得不好,他今后一定会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社会大环境下对女性地位认知的歧视与不理解
博美的母亲厚子嗜赌,习惯于放荡生活,夜夜笙歌。与忠雄相亲认识,本想找个物质丰厚的男方改善家庭,却大所失望。于些相反的是,松宫与他的母亲,两人相互依偎过日子。“家里亲戚都讨厌我妈,也没其他人可求。一个单身女人想把孩子养大,到头来也只能干那一行。”同样的,加贺家对百合子(陪过酒)的门户之见,偏见,才造成了百合子后来的抑郁症。
在日本当时那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几乎很多人都对陪酒这个行业都充满着抵触,却依旧有源源不断的客源。千百年来,女性只是作为男性的附庸品存在的地位未动摇过,而更有人甚至思想保守,顽固不化,女性就应该在家相夫教子,无论家庭有任何变故都是女性的错,所以女性除了为家庭牺牲一切,其他做的一切都是错的,都是伤风败俗的。
小说看似在写两个不幸的家庭,却也折射出部分日本人婚姻不合的常态。女主内,男主外,长期以来的如此分工模式,彼此没有足够的尊重与沟通。女性迫于经济压力而去陪酒,赌博,却得不到社会的包容。
悲剧的恶果,在最初就已经酝酿。不止是杀人事件中死去的人,更有抑郁而死晚年活得孤苦伶仃的百合子;因为妻子而百般愧疚痛苦不已,选择一个人面对死亡的加贺的父亲;想要解脱躲躲藏藏的逃亡生活而选择自杀的浅居忠雄。
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在社会这个历史大洪流中,没人能独善其身。
博美精心导演的剧目《曾根崎殉情》,它讲述了卖身女阿初与在酱油店打杂的德兵卫在大阪曾根崎的露天森林中殉情一事。曾被多次改编,因为 它所反映的不仅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悲剧,而且还有新兴町人阶级的道德观和日本的传统文化观念。 直戳社会的痛点,让这一幕幕悲剧摊在你面前,不言而喻,你会明白悲剧的源头是什么。
祈祷落幕之时,不仅指戏剧的落幕,更是指太阳的下山(落暮)。人的一生就像太阳的朝夕升落,人生若无再无任何期待与希望,便是生命终结之时,此刻,或许祈祷落幕的人生更是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