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宁德] 传统村落 | 周末到石桥村走一走吧!

智己策略丨文字编纂
《走进石桥村,复得返自然》丨文字参考
部分自网络丨图片来源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凝结着历史的记忆,反映着文明的进步。传统村落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而且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价值。《遇见,传统村落》第十三期,带你走进霍童镇石桥村。

这里历史悠久、地灵人杰;
这里山清水秀、静谧安宁;
是霍童溪流域人文风景的核心,
它就是淳朴的石桥村。

石桥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
距霍童镇仅500米,步行即可,
这个村子虽然不如邑坂村来得有名气,
却也有着其独特的韵味......
初进石桥,
看见立于村中的牌坊“黄鞠故里”四个大字,
庄严又肃静,岁月在座石牌坊留下了印记.....

在石桥,流传着朱福让地和黄鞠治水的动人故事。
朱福先黄鞠入闽,定居石桥,
十年后,黄鞠父亲被隋炀帝杀害,
兄弟二十一人分散逃难。
黄鞠是隋朝谏议大夫,本就不满朝政,
挂冠携眷入闽,来到石桥村。
黄鞠故里“龙首堂”就在石桥村中,
这是人们为纪念黄鞠所修的祠,
里面供奉着黄鞠、朱福以及黄鞠夫人的神位塑像,
千年来香火不绝。

祠虽不大但却庄雅幽静,
祠堂前有一株千年古樟,
腰粗三围,虽历经沧桑,
但苍枝屈虬,老干发新芽,
微风拂动,枝叶扶疏。

说起黄鞠的丰功伟绩,
他兴修的水利工程——黄鞠“黄鞠灌溉工程”定是其中一大件,
它于今年10月10日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这也成为了蕉城最具特色的名片之一。

百年前,这里虽然山川秀美,
但是可以耕种的水田并不多。
黄鞠仔细观察了石桥四周的地势,
发现狮子峰下有一大片荒地,
因缺水而无法耕种,
于是向朱福提出兴修水利,发展农垦。
他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开凿饮水隧道,
将霍童溪水导入水渠,灌溉左右岸的大片荒地。
对于生产条件落后的当时,水利工程十分艰难,
耗日长久,非常人所能想象。

最终,千亩良田出现人们眼前,
石桥也因此富庶美丽起来。
百年过去了,
坚忍不拔的黄鞠精神一直留在人们心中,
循着溪流走,仿佛看到一个个治水身影,
不禁让人对这片土地肃然起敬。

出了龙首堂,
斜对面有一座“姑婆庙”,
那是为了纪念黄鞠的两个女儿建的。
黄鞠兴修水利之时,耽误了女儿的婚期。
丹鸾,碧凤从姑娘变成了姑妈,
姑妈变成了姑婆。
“姑婆庙”之称便由此而来。

在石桥古街上漫步,
看石桥山光水色,沉淀一代风华。
水静静流淌,不见浪花追逐之大景,
闲适自若,窄街两旁清一色的木屋老街,
巷口雕刻精细的古厝门楼,
引诱游人信马由缰地恢复百年前繁盛之景。
墙壁上的狗尾巴草晃动着与千年古樟形成鲜明对比,
这一切这么熟稔又安谧,古朴却又不失韵味。

走出村子,村外山清水秀。
站在溪边,享受它带给我无拘无束的自在感。
它清澈,它宁静。
它不是名山胜水,却也使我流连驻足。

在喧闹的都市中生活久了,
是不是有点羡慕乡间寂静的小路。
那就来石桥村吧!
抛却都市喧嚣,
远离车水马龙万人空巷之繁华,
踏在松软的泥土地,
寂静的小路,静谧的田园,
找回最舒适的状态!
路线:
从蕉城区出发—104国道—303省道—沿指示牌到达石桥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