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七往事1】高中的三餐及其他
黄昏,没有胃口吃饭。到校外走了一圈。买了三个馒头回来啃。就这样,想起了高一的很多个黄昏。不知不觉间,原来过去了十年。 高一时候的我,是个独来独往,特立独行的人。成绩不算太差,但总是很让班主任操心。因为我是从乡下考上县重点的,班里很多的同学不太瞧得起我,他们都是聊网络、游戏、小吃,我听不懂,或者没兴趣,没有共同话题。 黄昏,时常不吃晚饭。埋头写作业或者写小说散文,最好是别人都去运动了吃饭了洗澡了,剩下我自己一个人在教室里。便可以安静地写很多海阔天空的内容,或者用文字发发牢骚。直到有人来到教室了,我就走去校外面包店买三个馒头,提着回来,一边啃一边继续做自己的事情。 午饭,也是一个人吃。在饭堂,喜欢找个安静的角落吃。边吃边看边做一本很厚的红色的语文练习册,我是随身带着笔的。以至于后来它的封面上都是水渍或者油渍,那都是铺在饭堂饭桌上染的。从前不太懂得爱惜书本,总觉得书本只是载体,而学到知识才是重点。后来我能够背诵那本练习册里的许多古诗词。 又觉得翻来复习的时候麻烦,我准备了一本软皮抄,把所有背下来的诗词都抄在上面,后来想知道自己从小到大到底背了多少首,又回家把小学初中的课本翻出来,把背过的都记下来。再后来,我就没有带那本厚厚的练习册了,而是带着这本软皮抄。随身携带,走路的时候就默背古诗词,遇到记不起来了的,就停下脚步,翻来看看。再背下一首。 三餐中,比较有趣的是早餐。 我是个习惯早起的人。总觉得早起,比别人赚的时间多。而且清晨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很让我欣喜。早餐,照样是三个馒头,或者是三个其他的什么。反正很随便,但又在一定时间内很固定。我喜欢去校门口第一家面包店买,因为离得近,省时间。去得多了,以至于老板远远看到我从校门口里走出来,他就为我装好三个蒸包,我走到他跟前的时候,付钱,微笑,提走。不用费神说一句话,在整个宁静的清晨,毫无违和感,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这家面包店是兄弟三人合伙开的,我从他们三个的面相上判断他们是兄弟。而且他们是整条街少有的穿着厨师白皙服装的面包店老板。虽然极少和他们交谈,但每天这样的交往,对他们总有一种亲切感。曾有一次他们的餐桌摆在街边被城管带走了,我都很替他们难过。 高一的时候,夜里饿了,还会去校门左拐的市场里吃糖水或者喝粥。糖水有好多家,没有店铺,也只是个档位,老板在中间,顾客围坐在四边的矮水泥桌边,要什么就点,老板给你舀来,吃完算钱。我常去的一家是兄弟妯娌四个人开的,据我观察,他们白天是去上班的,夜里才来此摆档口。 吃粥的地方就不同,那是有店面的。也有好几家,我常去的那家,门口有个老爷子在拉二胡,还负责收账。儿子儿媳就负责煮粥。粥都是现煮的,太烫,照例要多拿两个小碗分开凉着吃。天热的时候多半吃糖水,到了天冷时吃粥才好。我对食物不太讲究,也没有很深刻的印象,所以什么粥啊,糖水啊之类,多半不记得其内容了。 印象特别深的,是市场另一边的一个早餐店。来一碗热腾腾的芝麻糊,再点几条油条,吃起来可美味了,如今想来,仍旧口生唾液,除芝麻糊之外,还有豆腐花或者豆浆,也是极好的。可惜我发现这个店的时候,已经是高三的最后日子了。没能“享受”几天,就毕业了,离开那里了。 作为非吃货的我,对于味觉的要求不太强,记忆也不深。虽然说是“高一时候的三餐”,又大多不是谈食物,而是落入一些相关的其他事情里去了。 吃个馒头,由此想起这些,或有记漏的,待往后再谈。
————
陈七说往事,信马由缰,不羁短长,兴尽则止,谢谢阅读。
-
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2 17: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