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心理学内容分享
对人而言
梦是太缥缈的玩意儿
摸不到
抓不着
从古至今
人类对梦一直都兴致盎然
试图抓住一些蛛丝马迹
公元前2000年
古埃及人就留下了记录
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可能是梦境的信息
似乎还蕴含着某些隐秘的意义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也相信,
梦既能让你误入歧途,
也能将你引上正道。
在所有的灵性传统中,
都有梦的一席之地。
在《新约圣经》(New Testament)中,
「神在梦中警示了」 约瑟夫(Joseph),
他的婴孩耶稣(Jesus)将会面临危险。
藏传佛教中
宁玛派(Nyingma sect)主张梦是死亡的预演,
让人们每天晚上都能预先体验到
这个在死后会进入的舞台,
人们会经由此处从今生过渡到来世。
现当代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满足。
芬兰的认知心理学家瑞文苏提出:梦是自我保护的演练
麻省理工的心理学家认为,梦是信息筛选的过程
神经学家认为,梦是碎片整理的过程
上述的这些观点
有没有满足你对梦的好奇呢?
现在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视角
来打开你理解梦的新的大门
自体心理学对梦的理解与工作
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世界精神分析协会副主席
科胡特强调
心理分析治疗中对来访者共情的人性理解,
以使病人获得自身的重建。
Heinz Kohut
自体心理学发展到现在,
逐渐摆脱了古典精神分析的刻板,
重视对人类自我价值的关心和理解。
本次课程将会通过自体心理学的视角,
理解梦中的自体,
梦的工作如何延伸,
以及临床如何实现梦的工作
老师简介
徐 钧
国内著名自体心理学家,
临床心理学家;
正念认知取向心理治疗师,
全球聚焦心理疗法学会(TFI)会员、训练协调员,
纽约国际聚焦学会聚焦取向心理疗法(FOT)
训练协调员、考核官,
宗教人类学者;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督导及临床心理专业客座讲师;
南嘉心理咨询师部落(www.nanjia.org)创办人。
主要著作
《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当弗洛伊德遇见佛陀:心理治疗师对话佛学智慧》
注:徐钧自体心理学第二阶段即将在成都开课,详情请关注“怡馨心理”公众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