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种影帝级表演横空出世,这次,我又哭了

本文由一万帧电影公众号(tens-frames)原创首发。
这段时间,“影帝级的表演”常常被人提起,随便说上几个,我想大家都能略有耳闻:国产电影《暴雪将至》的男主演段奕宏,《不成问题的问题》男主演范伟,以及前几日刚刚凭借《老兽》摘得第54届金马奖影帝称号的男演员涂们。
喔,都是男性。
这不,又有一部片子上映了。巧的是,看完这部电影,大家又在叫嚣“明年的奥斯卡影帝干脆给他得了”!
什么片子呢?
至暗时刻
Darkest Hour

看过《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小姐姐们,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电影中一嗑药必杀人、或者杀人前要嗑药的警长斯坦斯菲尔德呢?
对,海报中就是他了,也就是加里·奥德曼。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他肥成了这个样子?因为在这部电影中,他饰演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啊,就是那个在二战结束后,凭借《不需要的战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超级演说家温斯顿·丘吉尔。
丘吉尔的形(身)象(材)便是如此。所以说,增肥了的加里·奥德曼也是为艺术献身了。

好在,这部片子好评如潮。
作为一部传记片,《至暗时刻》的主角是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和通常意义上以宏大的叙事风格讲述伟人一生经历的传记片不同,《至暗时刻》显得更加不拘一格一些,它仅仅聚焦于丘吉尔上任后很短时间内的政论和作为。
历史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黑暗的中世纪”,尽管这个词的准确性有待商榷,但说到“二战”这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用“黑暗”一词就显得太贫乏了一些。我们都说,战争是残酷的、是灭绝人性的,文学等艺术史上有太多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描绘了战争,以及裹挟在战争中几乎不受理性控制的暗黑人性。《至暗时刻》的背景即设置于此。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英国下院议员们对彼时的英国首相亚瑟·内维尔·张伯伦颇有不满,并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矛头直指张伯伦。不久,后者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组建内阁。
这也是影片第一场戏的内容。
丘吉尔接任战时首相时,战况并不明朗,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的。面对纳粹正以势不可挡的气势进攻英国的危机,丘吉尔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波动。由于影片的时间线相当短促,不足一个月,编剧仅选取了2个核心事件,却相对完整地展示了丘吉尔的人格特征。这两件事便是,要不要向人民说真话(战争真实情况)以及能否接受张伯伦等人的建议,与希特勒和平谈判。

《至暗时刻》的制作团队精良。导演乔·赖特作为一位英国导演,由于受到英国古典文化的浸润,尤其擅长把握英国风韵,他的处女作《傲慢与偏见》(2005)改编自同名著作,获好评连连;其后《赎罪》(2007)更是入围当年威尼斯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乔·赖特本人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入围该电影节最年轻的导演;在第65届金球奖中,《赎罪》连获7项提名,并最终斩获了剧情类最佳影片奖。同时,他也是前阵子大火的科幻剧《黑镜》(第三季)的联合导演之一。
我是很喜欢乔·赖特的。

此外,影片由《万物理论》(2014)的编剧安东尼·麦卡滕操刀,在这里不妨透露一下,该片曾提名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也的确,编剧编写人物对话的功底确实厉害,简简单单几句话或者几个细微的动作就能将丘吉尔本人的性格展露无遗,并将他拉下神坛。我的意思是,片中的丘吉尔仅仅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被神化的角色。
至于演员,除了开头所说的加里·奥德曼,还有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本·门德尔森,莉莉·詹姆斯以及斯蒂芬·迪兰,他们也在片中贡献了不错的演技。至于他们曾经有过什么作品,我就不多说了。
历史上有很多千古难题,比如“到底是英雄造就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思辨性的论题。且不说英雄,暂说时势——电影里,丘吉尔的处境非常尴尬,党内人士支持他的人并不多,更由于他爱抽雪茄爱喝酒的嗜好,许多人就对他嗤之以鼻,冷嘲热讽,极度怀疑他将非常错误地引导战争的局势,导致全英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可以说,丘吉尔不仅要带领军队突围纳粹势力的围攻,更要在众人猜忌和不信任的困境中成功突围,这意味着,他必须要像一个战士一样,无比坚定自己的立场。好在,电影中的丘吉尔是一个多面的、丰富的圆形人物,也就是我之前所说,片中的丘吉尔仅仅是一个人,如此而已。
真实的丘吉尔究竟如何,我不知道,但借助编剧之笔以及加里·奥德曼的表演,片中的丘吉尔可爱,骄傲,毒舌,博爱,也确乎不近人情。看到这样的丘吉尔,我旁边的观众大呼,太像了!
我猜他是极其喜欢丘吉尔的。

丘吉尔一边坚强着,同时也脆弱着。地铁那场戏中,得到了人民支持“不和谈”的丘吉尔热泪盈眶,有人问他,“首相,您怎么哭了?”,他说,“我经常哭”。不和谈的想法最终得到了国王的支持,国王私下问他,“得不到战时内阁全体阁员的支持,你怎么敢?”丘吉尔说,“我(其实)怕得要死。”

简简单单几句话,丘吉尔的性格大为丰满。
这是一部几乎全是室内戏的影片,拍摄难度是非常高的,局促的空间内,一不小心就会穿帮,但乔·赖特有着非常完美的导演技巧,反倒将它拍摄得张弛有度,完成度很高。

大量的跟拍及轨道运动镜头,以及许多框式构图,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丘吉尔的困顿感,画面内看似不经意实则暗藏心机的挂钟设计、以及周围色调的搭配等,都有力地营造出特有的紧张感。而奥德曼的表演则完美展现了一个不停怀疑、犹豫再重整旗鼓、坚持自我主张的丘吉尔,当然,这建立在他对战势清晰的把握之上。
真期待我国电影工作者也能拍出类似的传记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