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 (1)
我出生时,父母用几年辛苦攒的钱盖了三间瓦房,从我有记忆依赖一直住在这栋坐北朝南的房子里。 我初一时,父母把辛苦攒下的十多年的钱盖了个两层上下各三间的小楼房,是我们村的第一栋小楼。 我大学毕业时,父母又花几万块钱盖了院子和大门、厨房、洗澡间,那是我弟弟妹妹还在读大学,我们家经济还是很有压力的,但是大门和院子是一家的门面,十几年一直没盖我父母一直觉得挺没有面子的,我毕业了家里经济压力稍微小一些了,为了住的方便父母狠狠心还是盖了。 2014年我弟弟结婚弟媳怀孕了,弟弟妹妹是2012年大学毕业的,毕业两年弟弟还定亲,家里还有杂七杂八的事,十一结婚后还买全款买了辆车。当时要买房的时候,家里只有存款8万了,硬着头皮借钱在驻马店买房首付付了25万。 这是我家的情况,但是也不是个案,是我们家那边的普遍情况,只是早晚的问题。在我们那介绍对象娶媳妇对方首先要看家里房子啥样,有没有比较好的房子,因为房子是一大笔钱的投入,如果没有房子,小两口要辛苦十多年才能盖的起。房子就是大事,农民的收入绝大多数都花在房子上了。 我们家比较特殊,三个孩子都上大学了,供孩子上学的费用也不少。农村一个村也出不来几个大学生,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小学毕业就外出打工了,我的小学同学,初一上初中的有十多个,半学期不到就只剩四个人,有一个上到初中毕业就不上了。另外两个也不算和我一届的,他们俩是小学五年级复读才跟我一班的。严格来说我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一起的同学,就两个上了初中,我一个上了高中然后读了大学。 那些小学之后就不读书的,基本不会在家闲着,待个把月就会出去打工。我的表妹比我小一个月,不上学之后第一年跟着别人去一个北京郊区的工厂糊纸盒,干了一年回家挣了三千块钱,我印象应该是1998年,那时候我一学期的学费大概是二百多,生活费一个月50块钱。我邻居姐姐比我大三岁,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初一上一段时间不上学了出去打工去了深圳,就是我现在工作生活的城市,当时她在蛇口的工厂打工,听说一个月工资一千多,我们都觉得收入特别高。 养育孩子当时不上学花的都不多,自家种地吃的也比较简单,孩子不上学十几岁就出去打工挣钱了,所以那个时候2000年以前大部分农民的主要收入都是花在了盖房子上了。 2000年以后才有外面买房子的说法,这七八十来年才有人在外面买房子,因为农村教育渐渐越来越差,那些在外打工的人多少有些钱,都想让自己家孩子去县城读书受更好的教育。我那个时候小学就建在我们村里,其实教育质量特别差,要不然我小学同学也不至于就我一个上高中读大学。我小学的老师有一大半是民办教师,有几个是正式教师,正式教师还喜欢摆谱不好好教,那时候也没有幼儿园学前班直接上一年级,我印象中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时候学生们的成绩都还不错,很多都是八九十分的。 三年级是个分水岭,很多学生成绩就急转直下了。当时候考试比较少,一学期就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我的有一次期中考试全班三十个人数学就只有我及格了,那个数学老师姓黄还用手指头点我的头说我考的也不好也就七十多分,我现在想来他肯定觉得我们考的不考让他很没有面子,当然我们考的不好也是有原因的,他是从外地新调过来的正式教师,不住在我们学校,所以经常不来不能按时上课,有段时间听说跟我们一个不苟言笑的女老师开玩笑被怼了,闹脾气耍性子很长一段时间不来上课,后来我上初中和他女儿是同学,那时候才知道他家离我们小学也不远。现在想想用一个合格老师的标准去看,他是多么的失职,影响了几十个孩子的成长和未来。那时候孩子的家长基本不了解小孩子小学在学校的状况,都天天忙着干农活,更不会检查作业,督促学习啥的,因为他们也不懂,他们成长与文革时期,受到的教育更少,他们虽然也重视孩子的学习,大部分情况那些家长的话就是孩子玩的时候说别玩了去看书学习去。 在当时的状况下,这个黄老师也不是独一无二的奇葩老师,一般化正常的我印象都没有那么深刻,还有一个老师他姓韩也是个正式老师四年级交数学,虽然在我上学时期很偏爱我,偏爱的表现是我跟男生打架他收拾男生偏向我还有别人玩不管我玩有一次说了我一下,但是我还是觉得他也是不称职的。他的风格是上课就用10-20分钟的时间讲公式和例题,然后留作业让我们写作业他坐在旁边看报纸或者不在教室,不管他在不在大家就放羊了,基本不管教,也不管我们有没有学会儿。这种情况下,只有靠自己的悟性和自制力学习了,悟性不好自制力差的成绩更是跌倒谷底了,那时候我是班里的尖子生,现在回头看看真的是自己属于天生悟性还可以的,不然以我没有一点点自制力的性格,但是成绩应该是一塌糊涂才是。 其他老师属于正常吧,正常的标准就是照着教学大纲给学生讲或者念、留作业改作业,至于教的又多好我也没有特别的印象,他们生动讲课的瞬间我现在一点儿都回忆不到,作为一个当时的好学生。至今想起还是很庆幸自己生命力旺盛,处于这种环境下这一班小学生基本团灭也是正常的,这些孩子们不上学太正常了,大的环境也不支持啊。当然那时候也没啥辅导书、课外书,就只有课本练习册,偶尔留点儿作业,就是一遍一遍抄词语或课文,基本没有现在孩子的作业压力。 养牛娃 我的小学时代还有一些特性,记不清是从几年级开始上早自习,冬天特别冷鸡叫之后就要起床去上早自习,我不知道几点是因为我家没有表,我妈都是鸡叫了叫我起床,那时候我爸出去打工,我们家还养了一头老黄牛,有两年大概是我四五年级的时候总有人偷牛我们村好几家的牛被偷了我妈给我弄个小床放在养牛那个房子里,我就睡在牛屋里和牛作伴。我当时并不嫌弃我们家的老黄牛,因为从我有记忆起它就是我们家的一份子,还没有三轮拖拉机的时候,老黄牛就是干农活的主力,犁地、种地、打麦子,都要靠它。我妈说我们那个老黄牛通人性很懂事,说我一岁左右的时候我睡觉她去做饭了,我爬下床爬到了牛脚下,老黄牛伸伸腿就是没有踩我,那时候如果不是它脚下留情,我不死也要残。我记事以来每天都要喂牛,每天早上起来先给牛弄一槽草拌点儿麦麸撒点儿水搅拌一下给它吃,然后去做饭做晚饭再给它弄一槽,吃完饭上学前把牛迁出去栓在另外一个能让它晒太阳方便卧的地方,晚上放学回来再把牛牵到牛房给它喂食两槽。 当然隔段时间也要帮它处理牛粪,从牛房一抖一抖抬出来丢在牛粪堆那,等到犁地种庄稼之前再用架子车拉到地里做肥料,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绿色有机。其实牛粪也没有那么臭,因为它吃的主要是麦秸梗,就是碾压过的麦子杆,每年六月份收完麦子之后就把麦秸梗垛起来喂牛,现在收麦子都是自动收割机,麦子杆直接就在地里了,养牛的也很少了,大家都图清闲一把火点了当土灰肥,虽然这几年政府每到麦收季都眼见看管,但是还是有胆大的人点了。不点的也不会像以前每家每户都垛个麦秸材火垛,用于烧锅做饭,有些人懒得拉就直接弄到田间地头变的沟里,下雨就腐烂化解,当然也堵塞雨沟造成污染,秋冬的时候这些够都是干涸的,一般夏天下雨比较多的时才有半坑/沟水,发水的时候水才满一些,如果夏天雨水特别多,这些农作物的秸秆就漂浮在水中更快速的腐烂。在我小学的时候这种状况基本不会发生,因为每家每户都要养牛或者烧火做饭,这些是生活必需品。现在因为条件好一些,很多农村人也用煤气做饭,当然大部分还是喜欢家里有土锅,因为土锅烧的菜更好吃,但是烧的都是秋天种玉米的秸秆或玉米棒子的芯,更大更方便烧火没有那么落灰。 我家的麦秸垛在村西头的场面子(大麦子晒玉米的地方)里我家住在村东头,小学的时候我从家里那个化肥袋去背麦秸的时候觉得那段路特别远这个活也特别累,因为喂牛养牛我看大部分都是老头老太太或者成年男人干的活,我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背一袋子草莫名觉得自己很凄惨,曾经暗自伤神过几次,不过也没有办法,那时候我爸不是每天都在家,也不觉得这个活该他包了,大部分情况下是我妈下地干活顺便背回家,我妈忙不过来就我去背,牛还是要一天两顿按时喂的。 当然养牛也有开心的事,我家的老黄牛是个母牛,每年会生一胎小牛,小牛养大后要卖掉赚钱的,为了激励我养牛干活我妈许诺我小牛卖了给我买件新衣服,我记不清楚到底有没有给我买了,反正许诺我这事是有的。我妈也许诺我小羊卖了给我买衣服或者鞋子让我放羊,这样看来我妈小时候没少给我画饼。 我不仅是个养牛娃还是个放羊的孩子呢,牛是家里的一份子必须养,羊不是,养羊就是为了卖了赚钱的,养羊还没有成本,除了如果买个羊羔需要投入资源如麦麸,养羊的过程不需要,羊全是吃草,基本就是野草杂草新鲜的草,当然也要投入更多的气力。我的整个小学期间每天下午5:30放学后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放羊,牵着养到草比较茂密的沟边地头或者拿个化肥袋去地里拔草背回来喂养,春夏一般草长的比较茂盛,够羊吃的,秋冬有时候不太够的时候,麦子刚长出十厘米左右,就牵着羊让它啃面子吃。作为一个放羊的孩子,我当时非常羡慕那些放学后没有任务可以自由自在玩的小伙伴。 我鲜少记得放学后回家写作业的,基本就是放学就往家里跑,十多分钟到家扔下书包吃点儿馒头剩饭垫垫肚子就去放羊或者拔草去了。我的放羊的故事没有狼,小时候学狼来了还想着我放了这么多年养,为什么就没有狼来呢。当然我也有属于我的放羊的故事,比如因为放羊跟别人吵架,羊跑到别人庄稼地里了,至少没有丢过羊,还算有责任心的放羊的小孩。我小时候属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孩子,跟谁吵架都不怕他,莫名的自信,有一次放羊和一个我叫太爷爷的老八路吵架,他黑着脸撵我的羊还做式要打,我就给他吼回去了喝令他管不住我放羊的地方是荒沟又不是他家的,他要是敢打我的羊我就他种的南瓜给他拔了,当时他也没有骂我,黑着脸走了,走之前还说了一句你厉害,说着我爸的名字说XXX的闺女厉害。他可是我们村出了名的坏脾气难惹的老头,那时候我也不懂事,反正就是直觉觉得不怕他他也不敢咋的我。我当时也不觉得自己有仗着我爸才这么胆大,现在回头看还真是他主要看我爸面子才不骂我打我,要是真打我骂我了,我爸肯定找他事他要吃不完兜着走了。 我爸当时是生产队大队长,算是村长吧。听长辈说我爷爷活着的时候是村里的会计,我爸高中毕业之后直接就当生产队队长了,一是因为那时候高中毕业在农村算是高学历,二是因为我爷爷的关系,三是因为我爸也是农村里能说会道善于管理的,四是整个村子有一半是我家亲戚,我爷爷兄弟四个每人都有几个儿子,我爷爷有四个儿子俩女儿,我爸排行老二,所以算是村里的排场人,我们家也算人多势众,一般人不敢欺负,我那时候虽然不懂这些,但是直觉就有很有底气,无论跟谁干架吵架都是底气十足毫不胆怯,算是多少有些窝里横。 我虽然是村里出了名的厉害姑娘,但是却是同龄人父母口中别人家孩子的典型吧,一是自小学习好,一般都是名列前茅每学期都拿奖状;二是干活不娇气,不仅仅是喂牛放羊做饭的家务活还在周末放假的时候干力所能及的农活,记忆中鲜少无所事事在家闲着看电视;三是还算懂事一般不惹事。学习好是非常让父母长脸的事,我爸又是爱面子的人,所以非常因为我自豪,一般情况下都娇惯着我,极少责怪挑剔我,所以那个时期我莫名的自信也是应该的,在家被父母娇惯,在学校是老师偏爱的好学生。 我有个同年出生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她妈妈也经常和我妈妈一起玩,我俩上学也是同一年的,她家条件比我家好,她不用放羊喂牛干家务活农活,她按时写好好写作业我很少在家写作业都是到学校再匆忙写写,但是成绩就是比她好,她自小就认命觉得自己脑子不灵不如我在学习上就一直不自信,后来到了小学四年级她留了一级,我们就没有一起上学了,后来上初中我高她一级,初中是在镇上,我们一起骑自行车去上学,但是错过一年,我们有很多事情就不是同步了,后来她上完初中就不上了,可能是自小的心理暗示觉得自己不是上学的材料就放弃读高中去南方打工了。 处于当时的环境下,我那个时候的小学生小学的学习完全靠天分,老师放任、家长不管、自己不懂,学不好太正常了,能学好才奇怪了呢,我虽然成绩还算可以中招考试考了135分,语文和数学两科每科100分,印象是语文考的比较差,数学考了八十多分。乡里有两所高中,一所录取分数更高教学质量更好,我没有考上我妈找人送礼才送到那个好的初中的,我表妹也没有考上,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妈和我大姑一起去送礼,记忆中有鸡蛋那时候都穷鸡蛋就是很好的送礼的东西了。 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小学就毕业了,没有考上好学校的初中,靠送礼上的初中当时也没有觉得羞愧,当时还没有面子观念只是觉得自己可以考更高的分,我妈也没有责怪我,我爸也没有说我,我自己也毫无羞耻心,那是个没心没肺没任何心理负担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