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为何不自立门户
关注微信公众号carolchan0901
孙坚给人的印象相当的正面。比如他十七岁就敢于与强盗斗智斗勇,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后来因剿灭张角同党而被封为别部司马,在对抗边章、韩遂时向自己的上司提出独特有效的战略,就连董卓也对当时这位基层军官孙坚刮目相看。再后来又参与了反董卓的战斗。在战争中,孙坚常出奇计,骁勇善战,立下不少战功。在我看来孙坚就是这么一个富有正义感、带兵有道、骁勇善战的军事家。
而袁术给人的印象却是相当负面。自打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和哥哥袁绍就依仗家族势力拉拢了不少人与他们共同对抗董卓。然而在这过程中,袁术却显露出狼子野心,一心想自己称帝。为此更是与自己的哥哥反目成仇,此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荒淫无度,真是恶名远扬。
这么一看,孙坚和袁术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为什么孙坚会成为袁术的手下,直至孙坚死去,他和袁术仍保持上下级关系,且孙坚的侄子孙贲和儿子孙策相继也投靠了袁术。
孙坚会与袁术合作,要从反董卓的战争开始说起。虽然两人的个性作风相差甚远,但是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参与了反董卓的战争,且董卓同时向他们两人抛过橄榄枝,两人都没答应。孙坚和袁术在董卓这一事情上的态度和立场都很一致,这是他们两个人能走在一起的关键。
孙坚和袁术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孙坚虽然在军事上有杰出的功绩,是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但是打战需要有人为之提供军粮。而袁术能够做到这一点,为孙坚提供所有的军资军粮。而袁术需要像孙坚这样的能手为自己开疆扩土,为自己打好江山。而且孙坚从不干涉孙坚的军事决定。孙坚也曾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占领了南阳,为袁术提供了南阳这么一个栖息之地。
袁术曾经怀疑过孙坚的忠诚度,也断过他的军粮。但孙坚不但没有与之翻脸,反而自己单枪匹马地驰骋于百里之外赶到袁术身边,好声好气地跟袁术诉说利害关系以及表达自己的忠心。袁术听了感到惭愧,后来才答应运粮。有人说孙坚是暴脾气的人,但这件事上却能如此委曲求全。这点更能表明孙坚对袁术的依赖程度。
讲到这里,我不得不产生一个疑问:孙坚到底有没有可能摆脱袁术,自己自立门户?我想应该是有的。因为孙坚战功赫赫,影响力甚大,愿意归属他的人估计也不胜枚举。如果他有想独立的决心,成为像公孙瓒和曹操那样自立门户的人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没有那么做,我的猜测是,这跟他死的早有关系。孙坚是在讨伐黄祖过程中,被敌方士兵暗箭射死的,享年36岁。那个时候,大家都一致对外,内部斗争并不明显。或者说,即使他有自立门户的心思,但是可能认为时机还没成熟,更没有想到自己会英年早逝。在孙坚死之前,袁术对自己的野心一直深藏不漏,至少孙坚没有发现他有称帝的念想。如果他有所察觉,或许会向孙策一样毅然决然地离开袁术吧。
然而也有一种推测:孙坚只是一介武将,并不懂得如何搞政治利益权衡。从他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来看,本可以占据这两个地方,自己成为一方霸主。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成就了后来继任荆州刺史的刘表和盘踞在南阳享乐的袁术。从这一点来看,孙坚政治上的觉悟确实不高。难怪易中天评价孙坚是一介武夫。
但是我也想知道,占据荆州和南阳,成为一方霸主真的有那么简单吗?如果孙坚这么做了,是否跟自己一心想匡扶汉室的志愿相违背?是否会向董卓那样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即便真有此野心,自己的实力能否与袁氏家族对抗?是否能够征服荆州和南阳本土势力?也许孙坚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在权衡利弊之下,他选择了放弃。
孙坚有没有自立门户的想法成为了一个谜,早已随着他的躯体而深埋地底下。
假设孙坚能像他儿子孙权那般长寿,在政治上能否大展身手也未可知。人的成长需要时间,然而孙坚缺的正是时间。这不仅是孙坚的遗憾,也是我们这些三国看客的遗憾。
孙坚给人的印象相当的正面。比如他十七岁就敢于与强盗斗智斗勇,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后来因剿灭张角同党而被封为别部司马,在对抗边章、韩遂时向自己的上司提出独特有效的战略,就连董卓也对当时这位基层军官孙坚刮目相看。再后来又参与了反董卓的战斗。在战争中,孙坚常出奇计,骁勇善战,立下不少战功。在我看来孙坚就是这么一个富有正义感、带兵有道、骁勇善战的军事家。
而袁术给人的印象却是相当负面。自打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和哥哥袁绍就依仗家族势力拉拢了不少人与他们共同对抗董卓。然而在这过程中,袁术却显露出狼子野心,一心想自己称帝。为此更是与自己的哥哥反目成仇,此人目光短浅,自私自利,荒淫无度,真是恶名远扬。
这么一看,孙坚和袁术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为什么孙坚会成为袁术的手下,直至孙坚死去,他和袁术仍保持上下级关系,且孙坚的侄子孙贲和儿子孙策相继也投靠了袁术。
孙坚会与袁术合作,要从反董卓的战争开始说起。虽然两人的个性作风相差甚远,但是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参与了反董卓的战争,且董卓同时向他们两人抛过橄榄枝,两人都没答应。孙坚和袁术在董卓这一事情上的态度和立场都很一致,这是他们两个人能走在一起的关键。
孙坚和袁术是相互依赖的共生关系。孙坚虽然在军事上有杰出的功绩,是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但是打战需要有人为之提供军粮。而袁术能够做到这一点,为孙坚提供所有的军资军粮。而袁术需要像孙坚这样的能手为自己开疆扩土,为自己打好江山。而且孙坚从不干涉孙坚的军事决定。孙坚也曾杀了南阳太守张咨,占领了南阳,为袁术提供了南阳这么一个栖息之地。
袁术曾经怀疑过孙坚的忠诚度,也断过他的军粮。但孙坚不但没有与之翻脸,反而自己单枪匹马地驰骋于百里之外赶到袁术身边,好声好气地跟袁术诉说利害关系以及表达自己的忠心。袁术听了感到惭愧,后来才答应运粮。有人说孙坚是暴脾气的人,但这件事上却能如此委曲求全。这点更能表明孙坚对袁术的依赖程度。
讲到这里,我不得不产生一个疑问:孙坚到底有没有可能摆脱袁术,自己自立门户?我想应该是有的。因为孙坚战功赫赫,影响力甚大,愿意归属他的人估计也不胜枚举。如果他有想独立的决心,成为像公孙瓒和曹操那样自立门户的人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没有那么做,我的猜测是,这跟他死的早有关系。孙坚是在讨伐黄祖过程中,被敌方士兵暗箭射死的,享年36岁。那个时候,大家都一致对外,内部斗争并不明显。或者说,即使他有自立门户的心思,但是可能认为时机还没成熟,更没有想到自己会英年早逝。在孙坚死之前,袁术对自己的野心一直深藏不漏,至少孙坚没有发现他有称帝的念想。如果他有所察觉,或许会向孙策一样毅然决然地离开袁术吧。
然而也有一种推测:孙坚只是一介武将,并不懂得如何搞政治利益权衡。从他杀了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太守张咨来看,本可以占据这两个地方,自己成为一方霸主。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成就了后来继任荆州刺史的刘表和盘踞在南阳享乐的袁术。从这一点来看,孙坚政治上的觉悟确实不高。难怪易中天评价孙坚是一介武夫。
但是我也想知道,占据荆州和南阳,成为一方霸主真的有那么简单吗?如果孙坚这么做了,是否跟自己一心想匡扶汉室的志愿相违背?是否会向董卓那样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即便真有此野心,自己的实力能否与袁氏家族对抗?是否能够征服荆州和南阳本土势力?也许孙坚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在权衡利弊之下,他选择了放弃。
孙坚有没有自立门户的想法成为了一个谜,早已随着他的躯体而深埋地底下。
假设孙坚能像他儿子孙权那般长寿,在政治上能否大展身手也未可知。人的成长需要时间,然而孙坚缺的正是时间。这不仅是孙坚的遗憾,也是我们这些三国看客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