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日记之慈悲心与弘法利生
今天,法师在 YY 上给大家上课的内容是师父在 2004 年给法门寺佛舍利赴港供奉前行会上给义工们的开示,名字叫做《不忘宗旨不忘目标不忘发心》。我们今天学的是第一部分——不忘宗旨。中间有一段,师父谈到了佛的化身。
他说:”对佛弟子而言,再没有比佛陀更圆满的生命楷模,再没有比成佛更究竟的人生宗旨。佛陀的化身虽然示现了涅槃,但佛陀圆满的报身寂然常在,无量的悲智功德并不会因此而消失;佛陀的化身虽然示现了涅槃,但佛陀的真身指骨舍利却留在了人间,供奉在法门寺,永远摄受着我们;佛陀的化身虽然示现了涅槃,但佛陀清净的法身周遍沙界,圣者的教授、教诫仍然辗转流传,引导着我们把握离苦得乐的正确方向。“
对这一段,法师进行了开演。他说佛的化身示现涅槃,是一种慈悲心的展现。佛陀为了能够让我们获得证悟,就化身成跟我们一样的样子,这样我们才会觉得亲近,才会觉得人生有希望。
这让我想起看一个名字叫做《觉者》的节目,第一期就是梁东对话宗萨钦者仁波切。其中有一段,宗萨钦哲仁波切也讲了他对慈悲心的理解。他说:“很多人在理解慈悲心的时候就是一种对可怜众生的同情。然而,那不是真正的慈悲心。因为这种慈悲是非常二元的。我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人,往下看着这些可怜的众生。我是一个救世主,而你们是接受我慈悲的人。这是非常二元的。
慈悲心应该是超越二元对立,我就是受苦受难的众生,而受苦受难的众生也是我。
法师们对于慈悲心的解释,让我又对另外四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即弘法利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正的弘法利生,并不一定是非要用佛法的名言来学习、探讨和分析问题(当然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放在日常生活中来看,如果身为佛教徒的我们,让那些跟我们接触的人感受到我们内心的真诚与接纳,让他人觉得舒服且安全,那么即使没有任何佛法名言的交流,也仍然是弘法利生的一种表现啊。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