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 柴可夫斯基 第六 交响曲
拖了好久的推荐,写完了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创造的交响曲只有七部,其中经常被演绎的只有最后三首,即四五六三部交响曲。这三部交响曲除了在艺术上的成功,也刚好在音乐上,反应了作曲家当时遇到的矛盾和波澜。对比而言,在这三首之前的交响曲在抒情表意上,是没那么深刻了。这最后三首交响曲的写作,也刚好是柴可夫斯基因同性恋问题而遭受冲击之后。这部第六交响曲是这一系列波折后的终曲,这部交响曲有着一个标题“悲怆”,虽然作者似乎原本另有标题,但是后来沿用至今的标题即是“悲怆”,柴可夫斯基也在亲自指挥这部交响曲的首演后的九天,与世长辞。这部第六交响曲“悲怆”于是也成为了他的绝笔之作。他在写作这部交响曲时,大概是不知道自己会不久于人世,于是这部交响曲倒也是一种预言。 柴可夫斯基的最后三首交响曲可谓是他那几年境况的写照。虽然是由情欲而来,并且伴随着身边境况的急剧变化,但在他笔下的交响曲中。当这些反映出来时,倒是有了某种升华,体现出命运的主题,还有阴与阳的强烈对比。同时,虽然在晚期他越发地趋向于德奥,但在那种抒情中,还是体现出了他身上俄罗斯风格,那种特有的浪漫气息,大开大合却又心思细腻。通常而言,交响曲会在最后越发趋向光明,哪怕第一或是第二乐章反映的是多么可怖的境况,在最后一个乐章中,总会给人某种最终胜利的表现。但在“悲怆”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中,这一切是不存在的,它是慢慢地,在忐忑不安中,走向失望,乃至最后的死亡之中。柴可夫斯基在第一第二乐章中,表现出爱情的主题,但总是伴随着忐忑和不安,虽然其中的甜蜜也是如此美妙而缠绵,但总是一种插曲般的存在。其中在第三乐章中,则体现出来失望的情绪,同时也暗示着最终的结果并不美好。于是在第四乐章中,引出的主题便是死亡,此时顺着第三乐章而下的便是死亡的胜利,一种无可挽回的向下。 但这一部作品,也不能完全说是一种写照,也可能只是巧合。在他的第四第五交响曲中,最终的结果都是命运的胜利,在这第六交响曲中,只是为了尝试某种命运的失败。这似乎也是柴可夫斯基将原来的标题改为现在这一个“悲怆”标题的原因,因为这悲怆并不能概括人生的全部意义,而只能是其中的某个部分。虽然柴可夫斯基的猝然长逝,则让人更愿意相信这部交响曲是某种已经提前预知死亡,而写就的天鹅之歌,但这一切真相估计都已经随着时间远去了,事情究竟是如何,恐怕对现在而言倒是不需要了,于是只是说这第六交响曲具有某种惊人的预言性。 就这部交响曲问过朋友的一些意见,他是推荐俄罗斯乐团的演绎,因为具有某些其他乐团所没有的气质。其他的,倒也只能和他谈谈感想了,毕竟我没有足够的乐理和经验去谈论更为具体的演绎。而要真的讲明白,为什么在某个乐章这样处理而不是那样处理,恐怕是可以写出一篇学位论文了。或者论到具体某位指挥的处理时,要体会他指挥中的精妙之处,如果不是亲身上场指挥,大概很多妙处也是难以体会的。于是也只敢谈谈感想,也幸好不必那么较真,慢慢听去即可。 于是还是推荐几个演绎的版本可以试试。“悲怆”交响曲十分著名,我已知值得一听的版本就包括了,伯恩斯坦Bernstein的,阿本Abendroth的,穆拉文斯基Mravinsky的,弗里乔伊Fricsay的,富特Furtwangler的,切利Celibidache的,还有斯维特兰诺夫Svetlanov的。我选其中几个推荐一下。 穆拉文斯基Mravinsky在DG公司的录音,包含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四第五第六交响曲。是很著名的演绎版本,是穆拉文斯基Mravinsky带领他的亲兵乐团,列宁格勒交响乐团,在DG留下录音室的版本。在这之后,他还在一些现场演出中,留下了柴六的录音。其中把他的这几个柴六录音进行对比时,会发现互相之间也有差异。但他在DG留下的这一套录音是最广为流传的,也很方便寻找,所以推荐这一套。能体会一下,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由俄国指挥家,指挥俄罗斯乐团的演绎。其中的冲劲和热情的气质,是其他的乐团难以匹敌的。可以将这一版录音视为标准版,然后再是别的演绎版本。 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1432516/ 于是顺带推荐一下,斯维特兰诺夫Svetlnov演绎的版本,同样是俄罗斯指挥家,同样是俄罗斯的乐团。演绎也很棒,由日本的EXTON公司录音并出版,其中有两版,一版是录音室的录音,一版是在日本的现场录音。可以试试与穆拉文斯基Mravinsky在DG的录音比较比较,同样是俄国指挥,也可以很不一样。 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20515960/ 再推荐一下切利Celibidache带领他的慕尼黑交响乐团在EMI公司留下的现场录音。他的这一版录音虽然是现场录音,但已经很接近于录音室的感觉。他的演绎,更多体现了那种悲怆的寓意,尤其是那种死亡的气息,阴冷的气息无声无息地,在美妙的旋律中体现出来。很能体现他的指挥风格,是很特别的演绎版本,在挖掘柴六的向下一面时,有着独一无二的特质。 https://music.douban.com/subject/1439797/ 其实真听时,那种美妙的旋律,那种特有的俄国浪漫气息,就已经足够吸引人。对比其他作曲家,柴可夫斯基那时也经历着属于他自己的痛苦,但天才就是天才,能将这种痛苦和遭遇,用天才的方式表现出来。并且能在缠绵周转之中,得见命运,倒也不能完全说是一种沉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