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衫女:寂寞开无主,神雕绝江湖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

一 数笔勾勒,已是梅香扑鼻
如果非要用一阙词来形容黄衫女,我能想到的便是陆游《卜算子》了。
黄衫女,恰如梅花一般,来不带尘世之情,去只留寂寥之香。
梅的高洁、苦寒,都和黄衫女的扮相一致。
巧的是,梅花也多以黄为主色。
金庸善用留白,对黄衫女的描写,也不过墙角数枝梅的只言片语,却引出无限遐想和猜测。
但黄衫女,却有两大无可争议。
其一,是艳压群芳。
“风姿绰约,容貌极美,只是脸色太过苍白,竟无半点血色。”
极美是多美?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对周芷若,金庸很吝啬,只描写了10岁的她,“容颜秀丽,十足是个绝色的美人胎子”。
长大后竟只字不提容貌,仅这点便可见周芷若在张无忌心中的地位——怕多于爱,便也无暇观察美。
小昭是:“双目湛湛有神,修眉端鼻,颊边微现梨涡,直是秀美无伦,只是年纪幼小,身材尚未长成,虽然容貌绝丽,却掩不住容颜中的稚气”。
大抵是杨家有女初长成的模样,美则美矣,却因嫩稚而少风致。
对赵敏的描写,金庸倒不惜笔墨。赵敏第一次出场时,“十分美丽之中,更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态,同时雍容华贵,自有一副端严之致”。第二次出来,“身上已换了一件淡黄绸衫,更显得潇洒飘逸,容光照人”。
单就描写,似乎看不出诸女谁更美艳。但赵敏有女一光环,给了英气豪气贵族气加成,自然魅力非凡。
而黄衫女的美,非但在不食人间烟火,更在于直接勾起我们对小龙女的记忆。
“除了一头黑发之外,全身雪白,面容秀美绝俗,只是肌肤间少了一层血色,显得苍白异常”。
——《神雕侠侣》小龙女出场
这样写,已经不是隐喻,而是明示。
丐帮小帮主史红石称黄衫女“杨姊姊”,其又酷似小龙女,在神雕三部曲尾声出场,怎能不是杨过和龙女后人?
其二,是技压群雄。
作为杨过的九阴真经+小龙女玉女心经+部分桃花岛武功的传人,黄衫女掌握的是武林核心技术。
上层武功和下层武功的差距,云泥天壤。
武二代黄衫女,是赢在起跑线的人。
关于这点,无论以周芷若还是以玄冥二老,又或以少林三位高僧为参照系,都证明黄衫女武功尚在张无忌之上。
曾有很多人做过分析,不赘述。
只说一点,九阴真经,体是出胎自《道藏》的练气反虚法门,相是道家武学理论总纲,而诸如指爪、点穴、疗伤、闭气、移魂等武功,不过外用。
铸入倚天剑的九阴真经,已是精简版,是故周芷若学的,只是梅超风偷练级别的九阴白骨爪,自然“形似鬼魅”;受得杨过、龙女亲传的黄衫女,施展的九阴神爪,无疑“形态似神仙”。
学上乘武功的一般效果,就已经是周芷若可以短时间跟少林三高僧PK了,而学上乘武功几十年(为何几十年见后文)的黄衫女,怎么可能不技压群雄?
然而这还不是她像梅花的主要原因。
黄衫女这身衣裳和行头背后,代表的势力和肩负的使命,才让她如梅花般落寞。
二 肩负重任,身世何以成迷
金庸著倚天时,尚在写作中期,思想仍属正统武侠。
1977年金庸写后记时曾说,“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是以黄衫女这一人物,虽不是随意塑造,却也没有后人臆断的那么诡谲。
黄衫女作为倚天结尾的神来之笔,正是金庸给神雕三部曲划上的完美句号。
倚天时代,江湖虽有神雕传说,却不见神雕踪迹。
黄衫女,便是神雕在江湖最后的一抹余辉。
黄衫女出场时,是琴箫和鸣。
所谓瑶琴与洞箫,历来非喻知音知己,便是秦晋之好、萧史弄玉。
这处琴箫和鸣,暗示的正是神雕侠侣最后好的结局,而非什么流传甚广的过芙配。
黄衫女出场的章回标题“琴短萧长衣流黄”,也并非隐喻小龙女短命,无缘与杨过夫妻百年。所谓萧长,因为洞箫本来就属于长萧;而琴短,我们可以看跟神雕三部曲有些许关联又是金庸后期作品的《笑傲江湖》。
任盈盈送给令狐冲可以算定情信物的,正是一把短琴。
(令狐冲)“打开包裹,露出一具短琴,琴身陈旧,显是古物,琴尾刻着两个篆字‘燕语’”。
琴短之过度解读,当休矣。
至于衣流黄,直指黄衫。黄衫,一方面是中国古代本就以黄衣为尊贵,暗指杨龙后人的江湖地位崇高;另一方面,因九阴真经的创始为黄裳,倚天之后九阴真经就失传,也算是黄衫致敬黄裳了。
另外不可忽略的一个细节是,黄衫女子淡淡一笑,笑道:“我先人和贵帮上代渊源甚深,些些微劳,何足挂齿?”
这说明一点,是渊源甚深而不是贵帮上几代帮主(黄蓉、耶律齐)后人,怎可能是郭芙之女?
(耶律齐泉下怒吼一声,这顶绿帽子爱谁背谁背!)
所以,黄衫女的身世何以成迷?明明金庸已经写得明确了,只是我们不身处连载时代,很多东西便无法理解而已。
黄衫女作为小龙女的传人,年龄也绝无看起来“约摸二十七八岁”那么年轻。
“她(小龙女)过两年只如常人一年。若她真能遵师父之教而清心修练,不但百年之寿可期,而且到了百岁,体力容颜与五十岁之人无异。”——《神雕侠侣》
按这个标准计算,黄衫女内功心法显然是古墓派禁欲功夫——玉女心经,最高可能有五六十岁年纪,是杨龙隔代后人可能不大(但金庸在此处似也不够严谨,又或故意模糊年代)。
所以她能像对待晚辈一样,“似长姊教训幼弟”一般地对张无忌说“张教主,你年纪也不小了,正经事不干,却在这儿胡闹”。
黄衫女出场后,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其实是帮助丐帮匡扶正义,同时也帮峨眉派清理门户。
所以,黄衫女肩负的重任,是神雕三部曲一以贯之的维系武侠道义,维护华夏血脉。
这是从郭靖到杨过的大侠之责,也是黄衫女背负的重任。
而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武功做保证,有练武就有牺牲;当幕后英雄,就得甘于寂寞。
更何况,杨过击杀蒙哥,直接与元朝为敌,又身怀九阴真经、独孤九剑,怎能不引起江湖腥风血雨?
隐匿江湖是必然。
当然,为了制衡自己的后人,防止出现杨康这样的情况,杨过还留了一个后招——独孤九剑。
黄衫女修炼的只有九阴真经+玉女心经。
独孤九剑应该是选择另一类非血缘传人,因为这是可以与九阴真经可抗衡的同级别武功。
所以才有了笑傲江湖里的风清扬。
三 绝迹江湖,惆怅岂独无忌
“只听得峰腰间传来那女子的声音道:‘丐帮大事,请张教主尽力周旋相助。’张无忌朗声道:‘无忌遵命。’那女子道:‘多谢了!’这‘多谢了’三字遥遥送来,相距已远,仍是清晰异常。
张无忌心下不由得一阵惆怅。”
张无忌很多情也很戏精,但此处的惆怅,绝不是出现了能够超过赵敏、周芷若、小昭,让他怦然心动的一个小姐姐。
而是代表整个江湖,金庸本人乃至读者,对神雕时代终结的惆怅。
这个惆怅,既是巅峰之后的一览众山小,也是希冀挽留的能饮一杯无。
然而黄衫女悠悠吟哦:“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
绝迹有两个含义,字面是杨过小龙女的隐居不出。
更深的含义是,神雕所代表的侠义精神,以及绝世武功的绝迹。
黄衫女子洒然离去,九阴真经自此失传。
倚天的末尾,写的是陈友谅觊觎丐帮、朱元璋篡夺明教,用的都是阴谋诡计,已略可窥得金庸后续《笑傲江湖》《鹿鼎记》的武侠江湖。
无有侠之大者,亦难觅继绝学者。
江湖,也不再是侠客靠道义和武功可以左右的,唯权术大行其道。
黄衫女的梅花傲雪,虽然承载了杨过龙女的隽久香韵,却也只是神雕暗香残留,终究无奈绝迹。
就给后人的,只是武侠最辉煌时代,或者年轻时候的豪气干云,就如同我们回不去的青春。
我想写的另一篇,名曰“不谙世事为侠,饱经百态乃隐”,大抵是金庸诸多侠客的写照。
功成名就如何,地位崇高如何,武功绝高又如何?
不过是寂寞开无主,一任群芳妒。
—————————————————————————————————
初稿,待修改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