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二姐与李瓶儿
先读《红楼梦》,后读的《金瓶梅》,一直觉得尤二姐和李瓶儿有那么点子相似性在里边。都先是荡妇,后面忽然认准一个人,用情至深,贤良起来。都死于另一个老婆之手,尤二姐死于王熙凤之计,李瓶儿死于潘金莲之局。 王熙凤的计谋是请君入瓮,再关门打狗。先切断你和自己人的联系,折磨你的身体,不给你好汤好饭吃,让你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再折磨你的精神,传播你的臭名,让贾母也不喜欢你,底下人跟着作践你。又如虎添翼般来了个秋桐,还能直接站你窗外骂你。好不容易怀个儿子,好死不死来个太医胡君荣,一剂药把胎儿打掉了。至此尤二姐终于心灰意冷,吞金自杀。 胡君荣所为,是巧合还是阿凤唆使之?我们暂且当它是个谜团。我个人是偏向阿凤的,自然不觉的是阿凤所为。以阿凤的聪明,真要狠辣起来,应该是杀母夺子,《后宫甄嬛传》里的玉隐不就是那么干的么。 潘金莲对李瓶儿,则是先杀害李瓶儿的心头肉——儿子官哥儿。说起潘金莲的手段,也真是费了心思。她先养一只肥猫,唤作雪贼。养的十分肥壮,平日里只给生肉与它吃。金莲终日用红生绢裹肉,使其扑而夺食。等一日李瓶儿给官哥儿穿着红缎衫玩耍害时,便暗地里放雪贼出去,扑着官哥儿,吓着小婴孩,使其毙命。 这还不算。金莲还抖擞精神,指桑骂槐道: “贼淫妇!我只说你日头常响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鸠跌了蛋--也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椅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 李瓶儿分明听见, 不敢声言,暗地里只是掉泪。看到这真是不知悲喜,既气又恨来。气的是李瓶儿遭人欺负,居然不知道反抗,任凭自己送了命不说,也不知道给儿子报仇。恨的是李瓶儿恶人还需恶人治。早先她在花子虚、蒋竹山二人身上,何等威风来,遇上金莲,这等低声下气。 尤二姐和李瓶儿对对手的态度都是一个字“让” 。 二姐对阿凤的让,还可说的过去。一来,毕竟是二姐错在先,瞒着人就成了亲,俩人还计划只等阿凤一死,就迎二姐去做正房。二来,二姐身在阿凤的地盘上,荣国府是阿凤在管事,王夫人还是阿凤的嫡亲姑妈。二姐势力不敌,自然不敢惹事。 李瓶儿对潘金莲的让,实在没有理由。首先,大家同是西门庆的老婆,只在排序上有区别,并不分大小,大老婆只有一个吴月娘,剩下的一巴掌人,都是一样的人。其次, 潘金莲是净身入户,李瓶儿可不同啊。她未进门前,就先偷偷转移了一部分财产,打墙上运过来。正式进门之日,又带过来一笔财。“雇了五六副扛,整抬运四五日。” 足见李瓶儿之富。再次,李瓶儿好歹生了个儿子,那可是当时妻妾几人中唯一有所出的,在西门庆眼中,自然不能同别人比。 就在这种天时地利的情况下,李瓶儿都没斗得过潘金莲,实在是让人失望。哦,我说错了,不是斗不过,而是压根就没起斗的心思,只一门心思巴结潘金莲,到了也没好下场。 有人看到这就要心生疑问了,为什么是“天时地利”而不是“天时地利人和”。那是因为——李瓶儿没有人和。按说李瓶儿性子平和,为人大方,待人又好,应该有人和的。可惜西门家也是一个小社会,李瓶儿生了儿子,在地位上已经引起了其他人的忌惮,非但月娘几经潘金莲挑拨,对她不满,向来聪颖独立的孟月楼,也只粘潘金莲,不与李瓶儿为伍。 这算不算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尤二姐与李瓶儿的相似,还在于夫君的态度。 贾琏其人,只懂寻欢作乐,在二姐入园后,刚得了父亲的姬妾秋桐,便不留心二姐了。二姐当时是怎样一种境遇,落胎后又是怎样一种伤心,贾琏不懂。 西门庆更是寻欢作乐的祖宗。智商呢,说不上来在线不在线。 人人皆知是潘金莲害死的李瓶儿,连月娘也说,“往后没的又像李瓶儿,吃他(指潘金莲)害死了。” 但西门庆对于这件事,可谓是轻描淡写。早先孙雪娥等人状告潘金莲私通小厮,西门庆还拿鞭子抽了潘金莲一顿呢。到了官哥儿被猫吓死,西门庆却只是摔杀了猫儿,并不动潘金莲一指头。 你说他是智商不够想不到呢,还是他对李瓶儿的感情只流于表面,其实他更爱李瓶儿的财? 尤二姐与李瓶儿,皆是可怜又可恨。唉,可怜更多一点吧。说是自己种下的冤孽,也不为过。毕竟路都是自己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