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以命博钱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01
岳珊说她工作两年,5000块一月,朝8晚5,看不到前途,感觉活着像死了一样。
她想折腾一下,我举双手双脚同意。问她有什么打算,她说:“得赚钱啊,怎么也得月薪两万吧。”
她不知道月薪两万的人,都是朝8晚10,却未必能看到像马云、马化腾甚至马薇薇那样的前途。
人的精神在什么时候死去?当生命变成单色的时候。
我们说“死于25,葬于75”,往往想到的是那些按部就班读书、工作、结婚、生子的人,却忽略了深深沉迷于物质世界,被金钱捆绑得无法呼吸的年轻人。
02
26岁的小鑫是淘宝店主,3年前发胖后就很少出门了。
她家像一个外卖盒、饮料瓶的垃圾场,每周钟点工来一次,帮她把垃圾清理出去、被子叠好。
她买了两套房子,跟游戏里的男朋友网恋,两年多了,双方都不想见面。
我问她赚这么多钱,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她说不知道。赚钱就是一种习惯。看到订单提示兴奋一下,仅此而已。
作为好为人师的死白羊,我拖小鑫出去旅行,第一天就被打败了。
她对美、新奇的事物极度钝感,当我大喊“快看天上的云”,她从手机屏幕上抬头,看看云,又看看我,脸上的表情是“关我啥事”。
她在陌生的城市,依然吃着熟悉的麦当劳、汉堡王、吉野家,这是她的安全感。
我跟她商量住什么酒店,她说无所谓,只要有网。与陌生的舒适相比,她更喜欢自己家那种脏乱的熟悉。
我再没拉小鑫一起出去玩过。无论对她还是对我,这种旅行都是浪费。小鑫就像我在国企工作那几年,总是嘲笑的那些无论到哪里都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打麻将的油腻中年人。
然而看着她越来越胖的身体和萎靡的精神,我没办法说,你喜欢就好。连她自己都说:“这生活根本不是我喜欢的,只是我习惯的,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习惯是静止的,喜欢则是好奇心驱使下的变化与运动。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喜欢,就是诗意世界的钥匙。
并不是一份5000月薪的工作,让你在25岁已经死了,而是你对这个世界不再有好奇,除了钱,不知道还能喜欢什么。
贫穷的确可以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然而大多数年轻人,物质条件远远谈不上贫穷。他们并不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而是被欲望局限了见识。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存款如果没有一千万,个人兴趣爱好都应该是赚钱!”这句看上去热气腾腾的话,其实比死还冷。
月初,年仅20岁的游戏主播孤王过劳猝死。他每天的直播时间是零点到早晨9点。去世当天还在直播,平台累积17万粉丝,收到礼物175万。
这几年,做主播是年轻人赚钱的风口,主播月入千万已经不算神话。然而《中国网络主播生态调查报告》显示,45%的主播月入5000元以下,17%的主播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月收入超过3万的仅有13%。
然而几乎所有主播都工作时间超长、健康透支,甚至因为生活和社交的单一,导致心理问题,既丢掉了生活,也没赚到钱。
死于25岁的人,不是因为穷,更不是因为生活过于平静与安逸,而是过早丧失了对世界的好奇心。
利字胸口一把刀,当所有无用的浪漫都被杀死,只有利益放光芒的时候,无论呆在家里的年轻人,还是折腾在路上的年轻人,无论住在河北的中产青年还是住在京郊的低端青年,眼界与焦虑是一样的。
单一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杀死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当一个住在京郊的年轻人,看到夕阳照在桔子上而会心一笑的时候,却为自己这种卑微的幸福感到羞耻;标准的人生赢家是隔壁小王,他有100万存款,去东四环租房子了;可是小王也并不幸福,因为100万在东四环只能买个厨房。
赚钱是唯一,恋爱是唯一,游戏是唯一,养孩子是唯一,都意味着精神的消亡。就像老年人,当他们的生活只有养生的时候,精神其实已经死了。
“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这句话里有人生真正的鸡精。
我们终将平凡,而在平凡人生中尽力而为,对财对物,对人对己,多一份热爱,尽一份心力,就是活着的明证。
个人的兴趣爱好、金钱以外的美好追求是生而为人的最大福利。
求生易,求财难,生不可求,财何所为?
精神已死的年轻人,注定发财之路也无比漫长。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活必需被满足后,愿意继续掏钱购买的,是幸福本身。
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对生命的美好有觉知和好奇,才能制造幸福的产品,贩卖幸福的理念。
所以,马云不谈钱,而是唱起《风清扬》。
岳珊说她工作两年,5000块一月,朝8晚5,看不到前途,感觉活着像死了一样。
她想折腾一下,我举双手双脚同意。问她有什么打算,她说:“得赚钱啊,怎么也得月薪两万吧。”
她不知道月薪两万的人,都是朝8晚10,却未必能看到像马云、马化腾甚至马薇薇那样的前途。
人的精神在什么时候死去?当生命变成单色的时候。
我们说“死于25,葬于75”,往往想到的是那些按部就班读书、工作、结婚、生子的人,却忽略了深深沉迷于物质世界,被金钱捆绑得无法呼吸的年轻人。
02
26岁的小鑫是淘宝店主,3年前发胖后就很少出门了。
她家像一个外卖盒、饮料瓶的垃圾场,每周钟点工来一次,帮她把垃圾清理出去、被子叠好。
她买了两套房子,跟游戏里的男朋友网恋,两年多了,双方都不想见面。
我问她赚这么多钱,对未来有什么打算,她说不知道。赚钱就是一种习惯。看到订单提示兴奋一下,仅此而已。
作为好为人师的死白羊,我拖小鑫出去旅行,第一天就被打败了。
她对美、新奇的事物极度钝感,当我大喊“快看天上的云”,她从手机屏幕上抬头,看看云,又看看我,脸上的表情是“关我啥事”。
她在陌生的城市,依然吃着熟悉的麦当劳、汉堡王、吉野家,这是她的安全感。
我跟她商量住什么酒店,她说无所谓,只要有网。与陌生的舒适相比,她更喜欢自己家那种脏乱的熟悉。
我再没拉小鑫一起出去玩过。无论对她还是对我,这种旅行都是浪费。小鑫就像我在国企工作那几年,总是嘲笑的那些无论到哪里都只是换了一个地方打麻将的油腻中年人。
然而看着她越来越胖的身体和萎靡的精神,我没办法说,你喜欢就好。连她自己都说:“这生活根本不是我喜欢的,只是我习惯的,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
习惯是静止的,喜欢则是好奇心驱使下的变化与运动。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有诗意的世界。
喜欢,就是诗意世界的钥匙。
并不是一份5000月薪的工作,让你在25岁已经死了,而是你对这个世界不再有好奇,除了钱,不知道还能喜欢什么。
贫穷的确可以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然而大多数年轻人,物质条件远远谈不上贫穷。他们并不是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而是被欲望局限了见识。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存款如果没有一千万,个人兴趣爱好都应该是赚钱!”这句看上去热气腾腾的话,其实比死还冷。
月初,年仅20岁的游戏主播孤王过劳猝死。他每天的直播时间是零点到早晨9点。去世当天还在直播,平台累积17万粉丝,收到礼物175万。
这几年,做主播是年轻人赚钱的风口,主播月入千万已经不算神话。然而《中国网络主播生态调查报告》显示,45%的主播月入5000元以下,17%的主播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间,月收入超过3万的仅有13%。
然而几乎所有主播都工作时间超长、健康透支,甚至因为生活和社交的单一,导致心理问题,既丢掉了生活,也没赚到钱。
死于25岁的人,不是因为穷,更不是因为生活过于平静与安逸,而是过早丧失了对世界的好奇心。
利字胸口一把刀,当所有无用的浪漫都被杀死,只有利益放光芒的时候,无论呆在家里的年轻人,还是折腾在路上的年轻人,无论住在河北的中产青年还是住在京郊的低端青年,眼界与焦虑是一样的。
单一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杀死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当一个住在京郊的年轻人,看到夕阳照在桔子上而会心一笑的时候,却为自己这种卑微的幸福感到羞耻;标准的人生赢家是隔壁小王,他有100万存款,去东四环租房子了;可是小王也并不幸福,因为100万在东四环只能买个厨房。
赚钱是唯一,恋爱是唯一,游戏是唯一,养孩子是唯一,都意味着精神的消亡。就像老年人,当他们的生活只有养生的时候,精神其实已经死了。
“我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这句话里有人生真正的鸡精。
我们终将平凡,而在平凡人生中尽力而为,对财对物,对人对己,多一份热爱,尽一份心力,就是活着的明证。
个人的兴趣爱好、金钱以外的美好追求是生而为人的最大福利。
求生易,求财难,生不可求,财何所为?
精神已死的年轻人,注定发财之路也无比漫长。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的生活必需被满足后,愿意继续掏钱购买的,是幸福本身。
你是一个幸福的人,对生命的美好有觉知和好奇,才能制造幸福的产品,贩卖幸福的理念。
所以,马云不谈钱,而是唱起《风清扬》。
![]() |
喜欢可以关注我们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