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音乐报告
查看话题 >[ 备忘向 ] 2017十大
<拾 大道上走走别站两旁 段段路康庄迎面仿佛有光> 2017年,许牙医和周大文豪互换了东家,一直对牙医恨铁不成钢的我,有一种天亮了的解脱感。说起来一直关注的巨声帮中,出走三部曲让他第一个走红,青春颂让他第一个走上叱咤台,然而因为公司定位的原因,一个曾经被评为拥有90年代粤语男歌手声线,本可以作为第二个陈奕迅来培养的好苗子就此沦为电视剧歌手,只能给香港乐坛毒瘤何哲图上三炷香表示感谢。但抛开星梦的压榨不谈,出走后的许廷铿急急忙忙地用半年时间就制作出一张8首歌的专辑,制作质素只能说差强人意,加盟尽管给歌手空间更大但喜欢一年plug够8首歌再出一张专辑还能美其名曰大碟(不过现在谁不是这样呢唉)的华纳,到底能有怎样的发展还是未知之数。 神奇之旅是许廷铿少有的能让人轻松下来的曲风,intro的小号带出一种想要静躺在沙发上休憩的舒适感,Alfred的演绎听得出来也是在尽力营造这种氛围,只是向来举轻若重的他还是给人故作轻松的感觉,唱腔的问题大概要被诟病一辈子吧。 神奇之旅 曲:阿bert 词:许廷铿/于逸尧 编:孔奕佳 <玖 突然一低头 岁月压两肩> 年头看了人生第一场红馆,回来一度在想Ivana是不是真的要对这个乐坛绝望了,她唱着<迷失艺术>看着笼内的张敬轩的样子,那么失望,那么漠然,后来还在台上问“你地系咪黎睇轩仔噶咋”。可能作为她的歌迷总有被害妄想吧,总觉得她无人赏识,做翻唱碟拍电视剧拍戏是浪费天赋,偶尔上台拿奖也只是分猪肉。然而婚后苏太尽管好像天天在冰岛游埠,出碟派歌却一点没耽误,而且好像走这种plug几年的歌再集结出碟的路线还更轻松一点,只是那些实验性音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听到了(结果年尾出了<离游记>,啪啪打脸哈哈)。 婚后的Ivana给人感觉沉稳了很多,歌曲主题开始探讨人生,听到“突然一低头,岁月压两肩”的时候心头莫名一沉,这样淡然而又深邃的王菀之好像还是第一次听到。 突然一生人 曲:王菀之 词:林夕 编:冯翰铭 监:冯翰铭 相关推荐:<爱不曾遗忘任何人>、<忘记有时> <捌 幸福日子若果烂尾 难怪让泉下你生气> 周爸爸这一年下来拍电影电视剧做演唱会出单曲,看样子应该接下来一段时间暂时都不会离开了吧。想一想香港这么多唱作歌手,Endy的创作生涯应该算是最有传奇色彩的了,每次复出都带来澎湃的新创作,有时我甚至会觉得让他没事引退个一两年也挺好的。 从11月底开始撰写名单,到12月初开始写,这首歌都没进入到这份年度总结里,而到了圣诞节的这一天,我才把这首歌排进这个位置。每年都会有一开始听起来不怎么样但越听越入迷的歌,但这次更多的可能是因为又被Wyman戳中了。从<我们都不是无辜的>将中港关系比喻为一对相互埋怨的爱人,到<今生不回家>写出面对渐变陌生的家园不知应该离去还是留守的矛盾,再到这次的<在天之灵>,阿Y又一次完成了他的三部曲,而这次是献给他最爱的香港和港人们。 在天之灵 曲:周国贤 词:黄伟文 编:Zarahn 监:周国贤/Goro Wong <柒 偏偏不想写一首要最痛心的歌> 2016年,经理人Gary的因病离世,湿扒失去了对他们而言在音乐路上最重要的人。年底跟安仔合作的18安士project里,湿扒贡献的歌是<灵魂道>,那时就感觉这件事对他们的影响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毕竟从地下走到地上,再到走上九展的舞台,Gary可谓是他们在音乐发展上的领路人和导师。来到2017年,第一首派台是<说再见了吧>,带给人的感觉再不是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含泪向过去告别昂首踏上征程,“告别要潇潇洒洒,不必常回头吧”。而来到第二首派台的<灵感床>就更是有重焕新生的感觉,既然告别了过去,那么便写一首不加计算不需思考只需让灵感自由流淌的歌吧。Supper Moment为人所熟知的歌有很多,弹起前奏就会感动到全身发麻,但如<灵感床>一样能掀起全场气氛,一听到就会想要鱼跃而起的歌却是少有。 灵感床 曲:Supper Moment 词:Supper Moment 编:Supper Moment 相关推荐:<说再见了吧>、<大丈夫> <陆 今日我即使要独个进入航道> 小肥在我心里一直都是那种“为什么大陆歌唱节目还没找到他”类型的歌手(另外两个是泳儿和卫兰),唱功过硬却一直不温不火,大概不够讨好的样貌和出身澳门都是制约因素?17年从3月份开始小肥在facebook上每月做一次Live直播,名字叫睡前服音乐现场(Bedtime Story Live@Home),每月出一首新歌,到现在已经出了9首。很容易想起前几年Kolor的Law of 14 project,这种将歌曲分拆发表的方式对歌曲素质的要求很高,但可以紧扣时事,一旦做出口碑人气也会积攒得很快,集结够歌再发表专辑销量也可以有保证,也不失为这个惨淡市道的一条蹊径。 <过伶仃洋>的背景是8月份澳门遭受台风洗劫,与其说是一首为澳门打气的歌,不如说是唱给每一个为香港澳门默默奉献的人吧。Tim Lui很擅长填有关城市故事的词,画面感很足:"斜巷一早已消失作别,横街冰室那餐台背面,涂鸦当天就约好一起冒险。"让我想起了<城记>。而到了副歌鼓点响起的时候,振奋人心的感觉缓缓升起,轻柔,但充满力量,并不是在一旁挥舞拳头高喊着干爸爹,而更像是与你一起掮起重担的守望相助。 过伶仃洋 曲:李拾壹 词:6号@Rubberband/Tim Lui 编:Soni@GDJYB 监:伟@Rubberband 相关推荐:<差一点>、<当你走了以后>、<内外> <伍 前事全放下 游历寻觅我的家> 卫兰终于离开了黎明,那个说他肥过部电单车的老板。今年的她有点重焕新生的感觉,跟复出的妹妹合唱,出国语碟,还有明年的红馆演唱会。看着这一年来卫兰的状态,总让我想起形容利文斯顿的那句话:“我努力奔跑,为了追上曾经被寄予厚望的那个自己。” 数了一下,原来离当初<大哥>爆红已经超过十年了,一度我还不太能接受她曾经纯净得不带一点杂质的声线现在杂糅着那么多情感唱着吴雨霏式的都市女性惨情歌,然而当我看到黄淑蔓和颜卓灵,她们的存在就是告诉这批前辈到了现在还去扮演少女角色是多么的拙劣。而她在<验伤>和<失恋的意义>中注入的情绪和技巧恰恰是她的进步所在吧。作为个人喜好,依然是钟情<一格格><I don't know, I don't care>这样的更加轻松活跃的Jazz或是蓝调小品,但她在专辑里呈现的东西,是值得去一首首去体会的。 一格格 曲:方炯嘉/伍芝仪/陈子龙 词:陈咏谦 编:Fergus Chow/陈子龙 相关推荐:<I don't know, I don't care>、<天敌>、<验伤> <肆 而歌声可擦走泪痕 救赎着灵魂> 要追上曾被寄予厚望的自己的人除了卫兰,还有侧田。先说一下私心里我是希望今年叱咤的男女歌手可以给侧田和卫兰的,小算一下卫兰的对手应该不难,侧田可能没有克勤哥胜算大,但如果05年的生力军男女金能在同一年再一起拿男女金,那才是香港乐坛改朝换代的象征嘛。 当初为爱任性出走的时候还真的不会想到他还会有回来正正经经出一只专辑的一天,虽然像<Upside Down>还是有一些Demo拼接的违和感,但整只碟的概念脉络清晰,编曲多样化,完成度非常高。从一开始代表夜店风格的杂合了hip-hop, funk,电子的<heads up phones down>、<450蚊>、<Watch out>,到中间沉迷咖啡因与性的<咖啡因万岁>和<午夜蓓蕾>,再到开始醒悟的<幸福止痛><一念>,重新振作的<不经不觉><Upside Down>,完美诠释了the drug called music治愈一个病人的全过程。 Upside Down 曲:侧田 词:方杰 编:Jezrael Lucero 监:侧田/Edward Chan 相关推荐:<450蚊>、<幸福止痛>、<不经不觉> <叁 剪不掉的是你 带泪的脸 还真是烦> 去年刚刚结束了一轮演唱会巡回,还以为会消停一下,结果17年带着国语专辑一边卖一边满世界跑又开了十几场,掐着指头算那只传说中的DUO团队制作的大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见到了。 新碟里面找到了很多熟悉的名字,Jerald是全碟监制,冯颖琪写了<谁来剪月光>,Rubberband写了<床上的黑洞>,蓝奕邦写了<零下几分钟>,Mr.的MJ写了<披风>,所以吐槽归吐槽,在这个时代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提携这么多香港有潜质的音乐人,让更多人能听到他们的音乐,除了陈奕迅也没有谁能做到了吧。作为国语大碟比前几年的<准备中>和<Rice &Shine>可听性更高,Jerald的制作居功至伟,其实之前一度怀疑用貌似不会国语的Jerald来操刀会不会有问题,结果看来也是多虑啦。 谁来剪月光 曲:易家扬 词:冯颖琪 编:Joseph Chan 监:Jerald 相关推荐: <床上的黑洞>、<海胆>、<之外>、<零下几分钟> <贰 那年那时那人那地 构成旅程你才是你> 回想年头听到C allstar拆伙的消息,其实也并没有那么伤心,毕竟自从<cantopopsibility>达到顶峰,<生于斯>还勉强能维持高度之后,烧烤叉的发展早已到达瓶颈,分开发展也许只是迟早的事情。只是作为当初看着他们上叱咤台唱acapella,然后一步步走到开第一次演唱会,第一次唱跳舞歌,第一次上红馆,开始和不同的单位合作,开始带着自己的思考做音乐,曾经在叱咤台上对着那么多前辈说让他们不要离开继续做音乐,那时候还以为这四个人会一直这么傻下去吧。 10月份去看了他们的演唱会,一开始还在执着于曲目的编排,舞台的设计,阿King哪一句唱错,On仔哪一句走音,但到了最后一part从<时日如飞>接<家书>接<天梯>接<此刻无价>,再到encore的<我们的胡士托>,终于要承认自己舍不得这几个人分开了。一直以来都喜欢黑他们矮,黑On仔走音,黑钊峰七头,而到了最后要曲终人散的那刻,才感觉那些黑点都灰飞烟灭了,他们还能好好地在一起唱歌才是最重要的。不过这次最大收获应该就是成功种草了某人吧,希望Jase可以早日跑出啦。 灵魂进化 曲:On仔@C allstar 词:小广 编:King@C allstar/赖映彤 监:简/King@C allstar 相关推荐:<再不再见>、<此刻无价>、<Take your time> <壹 又再归于十月怀胎中的快乐> 冯颖琪的曲是从Juno的<弱水三千>开始留意的,后来又有了<门>和<畸>,再到去年参与到<Evil Is A Point Of View>的制作,她的作曲总给人一种飘然若虚的感觉,而她辨识度极高的和声也同样仿佛游离于尘世外。16年她和周耀辉和MV导演区雪儿合作创作了多媒体剧<刹那的乌托邦>,第一首派台就是岑宁儿和林二汶合唱的<银发白>,也是去年的个人十大第一位,而到了17年年头派台的点题之作<刹那的乌托邦>则几乎是直接预订了17年的第一位。冯颖琪总能找到好声音去配合她的曲,比如碟里麦浚龙的<何地有方>,黄耀明的<住>,<银>和<刹>两首歌不必多讲,而她将自己作曲作品重新演绎的<继续彳亍>大碟里也找来了去年两位令人惊艳的新人邓小巧和王嘉仪合唱了<Poor U>,对听众来说实在是种奢侈。 我一直对周耀辉的词都有种无法读透的感觉,往往听大半年都不敢说自己听懂了歌词,他的深意甚至比老爷的禅意更难理解,说林夕是佛黄伟文是魔周耀辉是精灵真是一点都没错。<银发白>尚且能通过白发的意象理解成是老年的嗟叹,特别是一句“谁都担心变做谁,谁都焦急变做谁”足以震撼心灵;而<刹那的乌托邦>的涵义则如乌托邦般飘渺,只有那句“就算伤痛满身又如何,有些美好能换过躯壳,能再有过知觉,又再归于十月怀胎中的快乐”传达出劫后重生的意味,加上专辑中的歌曲编排从代表老年的<银发白>到代表中年的<Keep>到代表青春一代的<模>再到代表幼童的<无敌哪吒>的顺序,<刹那的乌托邦>作为点题之作在我看来正正是总结了这生命之轮的循环。 刹那的乌托邦 曲:冯颖琪 词:周耀辉 编:苏道哲 监:苏道哲/谢国维/冯颖琪 相关推荐:<何地有方>、<模>、<彳亍>、<水晶灵魂>、<Poor U> <零 存在最好是继续去> 刚开始并没有打算写这一段,就像最开始听<GirlsGirlsGirls>和<18>并没有觉得有那么好听。我第一首接触at17的歌是<他和他的故事>,当然喜欢上听可能和很多人一样是因为<The best is yet to come>,只是我大概迟了五到六年的时间,而最让我触动的是<青春>,但也已经记不清是因为那些和声还是因为歌词。最讽刺的也许是当我听完了<Just the two of us until we meet again>的碟感觉迷上林二汶的歌声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是她们解散前的音乐会,刚好那段时间也是因为Swing最后一张专辑去找回他们以前的歌而Jerald说他要回加拿大带小孩了,那时感觉自己是不是对香港音乐喜欢得太晚了,最好的时光已经过去,而我是个盛宴散席时才进场的宾客。 然而到了6年后的今天,Jerald依然在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地帮陈奕迅麦浚龙做大碟,at17也等来了重组的这天。那天晚上Ellen问大家有谁去过当年Just the two of us until we meet again的live show,场内一半的人在回答的时候,我就在想,C allstar也会有重聚的那天的,Mr.也会有各自发展最后走回到一起的那天的,那些走到了海角天涯的人,只要心里都在想着要默默地努力,也总会有重新坐到一起把酒言欢的那天的。At17就是这样会给人希望的人,这也是有那么多人等着她们重组这天的原因吧。 18 曲:at17 词:周耀辉 编:李端娴 监:李端娴/ at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