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层次
大学的《医古文》是曲黎敏老师教的,里面有庄子的《逍遥游》一文。主流上对《逍遥游》的解读都是讲一种大鱼和一种大鸟的寓言故事。记忆无差的话,曲老师亦是这种解读法。电影《大鱼海棠》即是以鲲为大鱼。
后来读到白云先生解读《逍遥游》,从另一个境界来讲:鲲、鹏都是指朱雀七宿。随着时节的变化,朱雀七宿或为鲲,或为鹏的一种星象变化。而《逍遥游》整篇是讲上古时期的宇宙观,以及上古时期的天文和历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循天而行,与天为一的人生观。这样的解读顿时让我感觉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中医有望闻问切四诊。经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望色、闻音、问味、切脉的层次是逐渐递减的。所谓的四诊合参也是徒有虚名了吧?而越来越切不准脉之切又被当成了中医的标志,这当然是一个笑话。以机巧之切为主流,是中医本身的一种堕落。
中药西药化思维,亦是向低层次的堕落,一种机巧。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在一个破宫庙改成的小学里听方老师给我们描述化学那种魔术般的颜色变化,心中充满了对化学的无限好奇与憧憬。后来初中的时候上了化学课,知道这是一种PH值的变化的反应。到了大学,学了近十门形形色色的化学,学到快要吐的样子了。而今因为用到很少,连基本的方程式都写不全一个了。不知这算不算现代教育的一种悲哀?
后来,重新学习本草,更多是看古人书,不再以现代科学的解释为本,而是将它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来用。这样的方式,感觉离古人更近了一步。读《本草》越多,读到不可思议处越多,也曾怀疑过,但终究是打消了疑虑,觉得古人是有更高层次的神通来认识本草认识自然,仿如四诊里望诊的境界,但这是自己目前无法企及的层次。
昨日,又见了高人。高人不懂本草,她从另一个层面让我见识了对本草的认识。让我大开眼界,真是三生有幸的缘分!原来《神农本草经》之类真的是更高层次的古人对本草的认识,这是现代被机巧蒙蔽心盲的低层次人类所无法理解的,他们总想用机巧去证明去证伪去糟粕,真真是无知的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