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我的2017年读书报告
2017,乱糟糟的一年。这一年辩论赛占据我大量的阅读时间,好在有kindle把碎片化的时间加以利用,勉强完成给自己定下的一年60本的目标。这一年阅读书籍以国内文学为主,其中有一本两百多页的普通书籍,也有像《明朝那些事儿》《巨人的陨落》一套多册的大部头。阅读体会上,不再纠缠于名家推荐,读完一本再读下一本的方式,更加随性,自在。蔡康永说,不要害怕读到烂书,因为这会帮助你发现你的兴趣所在。我从来秉持人性本恶的理念,因此更偏爱描写人性的书籍。有时候读的多了,甚至怀疑这世上是否还有真正出自本心的善意。有趣的是对人性不再期待,也就无所失望,竟然活得更洒脱。读书就是个打破思维又重组的过程,一次次颠覆我对人性的看法,我享受这种过程。以下推荐几本印象最深的书,2017阅读书目放底部。
一、陈忠实《白鹿原》

过去在我印象中最厚重的小说是莫言的《丰乳肥臀》,读完《白鹿原》后又颠覆我的看法。《白鹿原》情节紧密,文笔不拖沓,确实是非常精彩的小说。白鹿两家的纠缠,时代背景的推动,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其中,鹿三被田小娥附身的描写惟妙惟肖,让我在大夏天竟然读得直冒冷汗。事实也证明这类接地气又不俗的作品很难拍成好的电视剧。
二、莫言《檀香刑》

莫言最精彩的小说莫过《檀香刑》。故事很简单,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铁路,一农民扒了人家的轨道,官府迫于外交压力对该农民实行檀香刑。书中描写了大量的古代刑法,看得人头皮发麻。虽然檀香刑是书里的主角,但我认为凌迟才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是檀香刑呢?简单来说就是把一根特殊加工过的木棍,从犯人屁眼插入,往上捅,直至捅破后颈。这根木棍通过身体之后人不会立刻死,就这么捅着慢慢折磨。当然精彩的不止情节,小说的结构也值得一提。莫言用四个人物,四种语言风格,穿插着把故事讲完,特别有意思。看完才知道原来小说还能这么写,精彩。
三、杨显惠《夹边沟记事》

这是一本看之前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访谈实录。书中所指的夹边沟,为甘肃酒泉一个羁押右派分子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开始关押的近三千人,至1960年底幸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处充满了苦难、饥饿和死亡的伤痛之地。作者找到了当年幸存的人,把当年的真相还原。故事内容十分震惊,是因为这是真事。人可以饥不择食到什么程度?德高望重的老学者不惜吃排泄物中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残渣。为了活下来还有什么不可以放弃?逃跑途中扔下朝夕相处的师傅在荒野里喂狼。一个个真实又无奈的故事,冲击着内心。极力推荐。
四、余华《兄弟》

余华的文笔向来平静,淡淡的哀愁只让人感到无力,又不会溢出来。而《兄弟》实在太沉重,让我不禁在深夜痛哭。故事讲的是一个重组家庭,文革时期父母被迫害,留下两个男孩相依为命的故事。家庭一直是我的软肋,因此这本书让我有过多的感触不足为奇。其中最精彩的片段是,父亲被关押,又答应母亲在约定时间见面,不得已逃跑最后在车站被红卫兵活活打死。余华是我特别喜欢的作家,他对人性的描写恰到好处,看似不经意,实际上已经把最真实的一面一层一层地剥开。
2017阅读书目 国外: 东野圭吾 《恶意》《放学后》《嫌疑人X的献身》《解忧杂货店》《白夜行》《时生》 若泽·萨拉马戈《失明症漫记》 海明威《老人与海》 马里奥·普佐《教父》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 尼尔·盖曼《美国众神》 肯·福莱特《巨人的陨落》 夏目漱石《哥儿》 国内: 莫言《檀香刑》《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 陈忠实《白鹿原》 余华《兄弟》《在细雨中呐喊》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温故1942》 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动物凶猛》 老舍《四世同堂》 萧红《呼兰河传》 阿来《尘埃落定》 李佩甫《羊的门》 路遥《人生》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冯骥才《俗世奇人》 苏童《米》 武志红《巨婴国》 刘慈欣《三体》 野夫《乡关何处》 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 蔡康永《蔡康永的说话之道》 老舍《月牙儿》 今何在《悟空传》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 兰凌笑笑生《金瓶梅》 老僵尸《好好说话》 治文飙《清明上河图密码》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杨显惠《夹边沟记事》 阿城《棋王》 蔡澜《那些忘不了的人生美味》 南帆《关于我父母的一切》 杨绛《我们仨》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14 06: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