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钱”时的安全感超过爱情
有人说这一代年轻人的追求变了
他们,只追求钱
有一次和朋友吃饭,他有些微醺的时候突然和我说:以前我觉得钱真不是好东西,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永远赶不上面包和爱情要求标准逐渐上涨的趋势。那时候说出这样的话我真是因为愤愤不平,但是现如今,我承认,我是因为嫉妒。因为身边的人好像都渐渐的与我不同。我笑了笑说,不是面包和爱情在变,而是你一直没变,或者说是你改变的太慢了...
大家权衡的可能不是爱情,是在什么情况下自我安全感最强。
当“钱”带来的安全感超越了“爱情”给的安全感,很多人都会选择先达到维持生命稳定性的安全感之后,再去追求生命体的五彩斑斓。
因此,钱能够带来衣食无忧,对抗疾病,获取知识,得到喜欢的物品甚至感情,而爱情不能够保障的时候,更多人选择了追求钱。

70后80后与90后对于工作的看法也在变
举个例子,对于变有钱这件事,不同年代的人,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70后,对于工作稳定和养老最重要。这一代人认为有钱这件事就是一辈子有经济的保障,保障收入多少并不是第一位,要每个月有固定的收入保障才是第一位的要求,所以,医生、教师或者公务员这样的工作深受那个年代人们的喜爱。所有人挤破头,托关系的进国企,那个时候有一份这样的工作就等于抓住了一辈子的饭碗。
到了80后,对于工作高收和价值最重要。这一代人认为,稳定和养老的工作只是听起来风光,但实际上都是入不敷出的工作,已经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他们需要更实际的东西,所以很多人走出了国企,辞职到了私企工作,在那里,你不用在乎工龄或者走后门,你只需要把实力最大化,老板就会看到你的能力,会给你升职加薪,那时候才是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这才是正比。但是对于公司机构,他们还是觉得长期稳妥的在一家公司稳步上升是最好的选择。
再到90后,对于工作大局和发展最重要。这一代人认为工作不是固定一家企业或者一个模式,自己的价值需要更多的渠道和形式展现,把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他们始终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不行可以迂回而行,甚至在追寻目标的同时还可以分支出更多其他的赚钱领域,而不是把自己锁定在某一个领域和机构,一辈子只钻一个牛角尖。所以更多的90后更多的选择了创业,自己做老板。因为创业可以得到人脉,可以接触资本,可以再更多企业家一把手的圈层活动。创业可以一次性教会你财务,法律,团队管理,绩效,企业组织架构。这些都需要正常在另一个企业工作3年左右才能够积累。
大企业积累细分领域工作经验,创业积累宏观经济常识。

有时候你没有勇气尝试跳开生活规则
也就注定你无法看见另一番风景
很多人并不是没有出路,而是没有勇气寻找出路,他们总是觉得是各种责任束缚了自己,但其实是自己束缚了自己。换句话说,如何最大化发挥我们自身的才能价值才是现如今工作的模式与赚钱的趋势。
当今,人们开始共享自己的身份与技能,比如白天的时候你是公司的白领,下班的时候你是滴滴司机,你不再局限于一种工作和赚钱的方式,以更多的社会身份实现更多的个人价值和多重身份带来的更多乐趣。
毕竟现在,死抱着一份职业和工作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眼中的趋势,社会与衡量物质的标准也是因为如此才会发展的飞快。
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想要增加收入,那么你必须为多个老板服务,用互联网接触多个工作机会,同时为多家企业出活儿,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收入=接活儿数x接活儿的均价
扩大接活儿数,你需要找多个平台去接更多的活儿
或者提高效率让自己单位时间内能做的越来越快
至于均价,想要提高就需要不断报高阶班级去成为细分领域技能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