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圈:品酒,为未来的某一天投资
![]() |
红酒圈里曾流传过这么一个笑话,话说在某公司年底的庆功宴上,所有的高层和重要客户倾巢而出,场面好不热闹。再加上宴会供应的红酒全部来自意大利著名酒庄,乐坏了一群平时里累死累活的员工。于是,手中的美酒自然而然成了不可或缺的话题。
某位经理是如假包换的爱酒人士,偏爱Istrione Chianti那款酒中浓郁的黑巧克力味和熏肉味儿,身边的同事或点头认同,或各抒己见。经理见旁边一年轻人不怎么说话,便询问他的意见。
这个员工本来因为对酒不太研究而感到受冷落,眼看终于找到机会可以和大家套个近乎,于是脱口说了一句:“红酒我不太懂,不过里面加了熏肉,我是肯定不喜欢的。”此语一出,在座一片哗然。其实,红酒在酿造过程中根本不需要加入什么熏肉,所谓的“熏肉味”只是对某款红酒品质的一种描述,不难想象这名员工当时的尴尬。
由此可见,有些样子是不能随便装的,只会露出马脚,然后变成笑柄,最后被踢出圈子。
品酒如品人
Simon是“意之乡意大利酒屋”的负责人,酒屋地处朝阳区建国门外秀水南街,附近有国际大厦和长富宫,因此来这儿喝酒多是欧美人、日本人、韩国人,酒客中南斯拉夫人也不在少数。
因为酒屋算是一家代理意大利红酒的商家开的实体店,所以Simon并不急着赚钱,更多地是考虑培养市场。“中国人习惯挣‘快钱’,常常想着怎么样在最快的时间里赚一笔钱就撤。我在红酒圈里经常碰见抱有这种心态的人,不过我往往会敬而远之。你想啊,一瓶十五块钱的葡萄酒能喝吗?那就是一瓶‘三精水’,用香精、色素精、味精调出来的。可有人拿两瓶这样的葡萄酒,外带一个包装精美的纸盒,专供春节市场。一个公共假期下来,挣个七八百万。这太不正常啦。”
由此,Simon开始牵头,组织起品酒会,以远远低于红酒市场价的价格,请公司的酒师“开班授课”。“一百元的价格,可以品三、四款酒,都是单品在市场上能卖到150块以上的酒。”这样的活动受到了酒友的追捧,没有刻意的宣传,但每场酒会都是高朋满座。“点名来我这里参加培训的,多是大企业和银行高管。我猜想,他们是想成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吧。哈哈。”
课程简单而实用,从最基础的“红酒应该怎么喝”,到“世界上哪些国家地区出产有名的红酒?都有哪些知名红酒酒庄或品牌?”但不少人表示受益匪浅,并要求下次有类似活动时一定要通知他们。
要进入一个圈子,就必须知道圈子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红酒圈子里的人,大半是打着社会名流烙印的,也就是说一旦拥有了进入品酒圈子的许可证,其实同时是得到了一把社会的金钥匙,结识形形色色的高人,对自己的帮助可想而知,因此,何乐而不为呢?
人与酒结缘
对此,Simon倒没有讳莫如深。他坦言,组织活动,建立红酒圈,更像是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资源和有需要的人可以了解到彼此的需求。同时,Simon也强调,“最初建立这个圈子的人并没有利益。”换而言之,并不是为了卖酒,或是做生意方便,“不以营利为目的,关键是要得到市场的认可。”
2006年2007年的中国红酒市场还停留在“牛饮”阶段。一场宴请,往往让服务员先上一箱6瓶装或者9瓶装的红酒,然后食客们有兑雪碧的,有兑绿茶的,一大杯一大杯如同干啤酒般豪爽地喝下肚。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当年雅虎搜索广告之《跪族》篇里,冯小刚导演就安排演员范伟扮演秦总,一位坐在加长卡迪拉克车里,要求秘书往自己喝的红酒里加雪碧的大富豪,他们之间如下对话:
“兑雪碧,现在老板都掺雪碧喝嘛。”
“秦总,您当着我怎么喝都没事,可是正式场合您千万可别这么喝”
“咋啦”
“您想啊,欧洲人研究了几百年,最难的工艺就是咋把红酒里的糖份给抽出去,您这一兑不又给兑回去了嘛”
……
但这一阶段迅速地过去了,中国人好像一下子超越了喝红酒的阶段,进化到品红酒。品酒可不像喝酒那么简单,光是海量就能走遍天下的,它其实更考量的是一个人对红酒文化、红酒知识的熟知。
进入品酒圈子的通行证
一封酒会的邀请函并不意味着你就拿到了一张通往上层社会的通行证,你需要频繁地参加各种聚会(他们不把这叫“派对”,而是称为“Networking”社交),以便拓宽你的关系网。
说到底,人类社会就是由一个又一个圈子构成的。每个圈子里的人能保持惯有的生活习惯和思考方式。试想一下,如果开篇故事里的那个员工对品酒不是这么一无所知,给出一句很妙的行话,在场的人肯定会对其刮目相看,甚至已在自己的圈子里为他预定了一席之地。
一个简单的“开瓶器”的选择就能判定你是“个中老手”,还是“一只菜鸟”。品酒高手则多选择“一字刀”,原因就在于螺丝刀开瓶器极易将瓶塞弄穿,造成木屑,掉入酒水中会影响酒水的味道和口感。
当你熟练的选择“一字刀”开启酒瓶,优雅地端起一杯葡萄酒,用手腕的力量带动酒杯,让杯中的液体微微晃动起来;然后将鼻子伸进酒杯上端的开口,大大地吸一口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释放出来的酒香;或简单地喝上一两口闭上眼睛,便能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出酿制这杯酒采用的是何种葡萄,产地,甚至精确到某个庄园。
那么,恭喜你,你获准在某个世界通行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