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无聊是什么?
人们常觉得,两种情况下会变得无聊。一种是,长时间做单调的事情;另一种是,闲着没事做。
要这么理解无聊,可能没办法真正解决无聊。一旦你闲下来,刚开始会很舒服,很快,就会受不了,要找点事情。找到的事情多半不是你喜欢的,你喜欢的事情,又没有实现的条件。
1、
依佛教看,无聊,是一类“心所法”。心所法,就是心在每一个生生灭灭的瞬间呈现出的状态:贪婪、嗔恨、骄傲、精进、轻安,等等。心所法,有无数种,因为人的心理状态有无数种。同样是骄傲,考100分感到骄傲,和长得帅感到骄傲,或者见义勇为而感到骄傲,心理状态是不同的。虽然不同,却有相似的部分,都包含了“憍”。
憍,就是一种不好的心所法。有人说,见义勇为而骄傲,也不好吗?是的。不是说它全然不好,而是说,当中包含着不好的成分:自负,对自身的执著与骄矜,容易引起傲慢,等等。“慢”,是另一种烦恼心所,和“憍”有所不同。慢,是跟别人比较。憍,是自己生起的。“谁都比不过我”,是“慢”;“跟谁比我都不屑”,是“憍”。当你做好事的时候,生起“信”、“无嗔”、“不害”,这些心所法是好的,可能也生起“憍”、“慢”,这些不好的心所法。所以我们的行为、念头,往往包含的有善,也有杂染。
“无聊”,并不是单独的某种心所法。如果你去翻书,是找不到“无聊”心所这个名字的。心所法,就好比颜色,颜色有无数种,只有少数被命名了,比如红、黄、蓝,或者红、橙、黄、绿、青、蓝、紫。其他颜色,是可以用它们合成的。
一个人,周末下午,待在家里没事干,从一点就感到无聊;待到五点,越来越无聊。这四个小时里,他生起过无数种心所法。因为心所法是刹那生灭的,每一个瞬间,都生灭许许多多。在这四个小时里,每一个瞬间,生起的心所法的集合,我们都可以把它叫做“无聊”。由于每个瞬间生起的心所法组合都不一样,“无聊”也包含了不同的类型。就好比“红色”可以包含“淡红”、“粉红”、“朱红”、“赭红”,其中的“赭红”,也不是一种颜色,而是无数颜色的组合。
比如,下午2:10的一刹那,他想到:真没意思,要是能看电影就好了,要是能约会就好了,要是能喝啤酒撸串就好了,这时候他可能生起了“欲贪”、“邪见”等;下一秒种,他又想:那些都不可能,真的好没意思,随即生起了“嗔”、“忧受”、“忿”、“恨”等。这些心所法和之前是大相径庭的,欲界的粗动就是这样,人的心转变得非常快,一会儿爱得死去活来,一会儿恨得咬牙切齿。不过,因为我们把这下午四个小时里每一个瞬间生起的心所法组合,都贴上了“无聊”的标签,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无聊”心所法的集合。
刚才举的例子,是没事情干而无聊。那有事情干就不无聊了吗?干想干的事情就不无聊了吗?
如果是,你就可以找到一种想干的事情,一直干下去。可惜并不是。很多你想干的事情,只是因为没条件干,等你有条件时,就又觉得它没意思了。
有人把爱好变成职业,很快会厌倦。有人兴致冲冲地学写作,一开始很兴奋,每天写500字,半个月之后,就觉得写作好无聊。难道只是因为写作有考验吗?也不是。
一个人第一次看见雪山,很惊艳,很欢喜。你让他在雪山上住半年,哪儿都不能去,天天对着雪山,他也会觉得无聊。为什么?
其实,无论你是看雪山也好,打王者荣耀也好,坐在街头喝啤酒撸串也好,看起来千差万别的生活,在佛教看来,都有个共同点:让心和心所法生起。
这就好比,电脑上有文档,有音乐,有游戏,有视频,看起来文档和视频差别不知大到哪里去了,但它们储存在电脑上,都是二进制的字符串。心所法就像那些二进制的代码,而生起心所法时,你和你面对的情境,就是文档、图片、音乐。由于任何一个场景都不可能完完全全重现,细究起来,人在一生中,任何两个刹那生起的心所法群,都不会完完全全相同。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时候感到孤独,但每一个瞬间的孤独,都是不同的。少年的孤独,壮年的孤独,和暮年的孤独,是滋味各别的。
不过,很多时候,它们是类似的。有人看到雪山会兴奋,有人打王者荣耀会兴奋,有人解一道数学难题会兴奋,他们虽然做着千差万别的事情,但生起的心所法,是类似的。
我们为什么想旅游?旅游是为了让某些心所法生起。假如旅游的时候,要求你一个条件,把眼睛全蒙上,只能看见一团黑,那无论到哪里旅游,都会没有意思。如果不是蒙上眼睛,而是把耳朵堵上,虽然好一些,但仍然会觉得不舒服,觉得与世界隔了一层。有人可能因为游泳时耳朵灌水,或者什么原因,突然一只耳朵听不见了,虽然另一只耳朵仍能听见,但总是感觉世界像隔了一层薄纸,不能够真真切切地融入其中。如果一个高度近视的人,做了激光手术,摘掉了眼镜,或者一只耳朵听不见的人突然又听见了,就像突然捅破了与世界相隔的这层纸似的。其实,我们的心和世界,也是隔了一层纸,只是长久隔着纸,习惯了,察觉不到,如果哪天突然捅破了,就是禅宗说的明心见性了,也被形容为“桶底脱落”。那么,隔的这层纸是什么?就是一些杂染心所法。它长久地随缚在心上。
我们说,旅游,看电影,看展览,听戏,是为了让想要的心所法生起。生起心所法,是需要一些外缘的。你待在家里,想让很多心所法生起,但没有条件,就生起不了。就像一个姑娘想生孩子,没有人跟她生,自己是不能直接生出来的。外缘就相当于跟她生孩子的人。
2、
现在我们来思考,为什么同样的人,面对同样的雪山,第一眼看到时,和待上六个月之后,生起的心所法组合完全不同了呢?
我们会觉得自己是第一眼看到雪山,但佛教不这么认为。佛教不认为,雪山对我们是百分之百的新。可能我们之前就在电视上、杂志上看到过雪山。即便没有,我们以前也见过山,见过雪。雪山,就是雪和山的组合。即便我们没有见过雪和山,我们也见过和雪类似的东西,和山类似的东西。我们见过白色,就见过和雪类似的东西;见过高,就见过和山类似的东西。
所以,第一眼看到雪山,虽然新鲜,但绝不是完全陌生的。我们家门口的大马路,虽然熟悉,但你每天跑到马路上看,在任何一个瞬间,上面跑的车辆也都是不同的。我们认为很熟悉的东西,也不会是百分之百的熟悉。
我们认为,同样的人,面对同样的雪山,只是时间不同,就生起了不一样的心所法。但佛教不这么看。时间的不同,是假象,真正的不同,关键是人的不同。我们第一眼看到雪山,和看了半年雪山时,已经是不同的人了。
这就好比,有一只大烧杯,里面装着某种溶液,溶液代表我,往烧杯里,用试管倒另一种溶液,这代表雪山。新溶液倒进烧杯,会和烧杯里的溶液发生反应,会呈现出颜色的变化,等等。但这么一直倒下去,它不会永远保持刚倒进第一滴时出现的颜色。因为随着你不断地倒入新溶液,烧杯里的溶液实质上已经发生了改变。
我们看第一眼雪山,雪山的景色和我们的眼根碰撞,生起眼识,以及伴随着眼识的种种心所法,由此生起意识,和伴随着意识的种种心所法,这些叫“现行”。现行会反过来对我们自身产生作用,叫“现行熏种子”。我们看一眼雪山,产生的心所法就熏我们一次,看第二眼,再熏一次,看上半年,我们已经被熏过无数遍了。这时的雪山,看起来还是雪山,但这时的我们,已经跟以前不同了。就像一个人第一次谈恋爱,会害羞,拘谨,谈上一百次,就变成老油条了,已经不是原来的少年了。
有人以为做某些有意思的事情就会不无聊,那是错的。因为不无聊的从来都不是事情,而是你和事情之间产生的关系,而关系是自始至终不断变化的,就像往大烧杯里不断地滴入新的溶液。
不过,也许我们不是烧杯,而是大海。烧杯是很小的,大海是很大的。看上去,似乎往大海里倒入某些液体,影响不了大海的实质,但是,假如一艘油轮突然漏油了,在它附近,海面会一时变成黑色。我们一生会做无数件事情,很多人觉得,某些细微的事情,不会对我们产生重要影响,但很多时候,一个烦恼就可能让人产生轻生的念头。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并不总是能意识到自己是大海,人是有“想蕴”的,想,就是“取相”。哪怕你是大海,在每一个时刻,你总是盯着大海中的某个区域的。所以,哪怕很多事情在人生的长河中看来根本不值一提,但它可能在今天下午让我们气得要命。就像一艘油轮漏油,我们看到的不是整个大海,而是它的附近。另一方面,每一艘漏油的油轮、失事的飞机,倾倒进大海的垃圾,都会留在大海里,一点点影响大海的生态。我们可能认为一种行为对自己的命运关涉不大,但它形成的习气,是会长长久久影响我们的。
3、
想象我们被关进监狱,四周都是白墙,没有任何人可以说话,关上三天,我们就会无聊得要命。关上半年,我们基本上就会变得神经不正常了。
很多神经不正常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得神经不正常,不知道那种状态是从哪一个时刻开始的。其实是潜移默化的,每一秒种,他都在被心所法熏染,如果生起的心所法不是好的,这样长久不断地熏染,中间又不停留,不缓冲,很快就会出问题。
如果一个人只是每天被关进小白屋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还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那么,半年后他仍然精神正常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前提是,他不因为在小白屋里的两小时,严重改变了放出去之后的行为模式。否则的话,可能会出问题更快。
这是说,很多人的生命,是随着业力习气走的。是完全不能自主的。他被无明牵着鼻子,但并不知道自己被牵着鼻子,觉得这一切都是自己的主动,自己的意愿,而最终发现,生活越来越不能控制。
感到无聊的人,往往会做一些努力,避开无聊,但他做的一切努力,往往只会让自己很快陷入更深的无聊。感到寂寞的人,寻找办法释放寂寞,却更加寂寞。因为他们不了解,真正的无聊和寂寞,到底是什么,是怎么来的,该怎么灭去。
我们觉得无聊,觉得“没有意思”,并不是有一样东西叫“意思”,缺了“意思”,才感到没有意思。这样想,你就会到处寻找“意思”,找来找去,发现哪里都找不到“意思”,生活就“真的很没有意思”了。
实际上,没有意思,并不是没有什么,而是有了什么。有了某些特定的心所法,当它们现起,就会给我们造成一种“无聊”、“没有意思”的印象。如果把那些心所法灭掉,就没有“没有意思”,就有意思了。
所以,无聊并不是没有事情做,而是你生起了烦恼心所法。真正没有事情做,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多少大德修行,就是要修一个没有事情做的结果。没有事情做,心里坦坦荡荡,舒舒服服。哪怕你看他成天都在忙前忙后,但他心里,可能是没有事情做的状态。你看他成天闲在那里,吃饭晒太阳,他也不着急,不空虚。
很多人总是对现在做的事情不满意,想找别的事情做,找好玩的事情。很多人喜欢说,生命要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事情本身,是没有美好和不美好之分的。做事情的时候,生起的心所法是美好的,事情就是美好的。心所法是染污的,看上去再美好,也是一团败絮。
很多人渴望周游世界,或者攒好久的钱去买一个特别想要的东西,想由此令自己生起某些心所法。但心所法这种东西,并不是生起得种类越多越好。人们总是爱说:我什么地方没有去过?什么好吃的没有吃过?但是肯定不爱说:我什么病没得过?什么不要脸的事没干过?
事情不是干过的越多越好。心所法也不是生起的种类越多越好。杀人放火的事情没有干过,也不能说阅历不够。很多人想:我要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呀!这也未必很好。一个人也许经历过很多坎坷磨难,但他生起的心所法种类,可能极其有限。
这就好比,我们每天晚上蹲在乡镇中学操场上看学生打篮球,看上五十年,看过的比赛不少了吧?但是还不如看一百场NBA。虽然是一茬又一茬的学生,打来打去,总是那些动作和套路,没有什么新东西。
有些人尝试过不少事情,喜欢当斜杠青年:我当过兵,开过公司,卖过盗版光碟,干过传销,调过粮食,搞过房地产……但这有什么意义呢?你做过很多事情,但生起的心所法总是那么些。总是在贪和嗔的轮回里不断打转。你有没有在哪个状态下既没有欲贪,又没有嗔的?可能只有睡着的时候。但那时候又是“痴”的。
有人一辈子尝试过无数事情,生起过无数心所法的组合,但从来没有体验过初禅状态下的心所法——离了“欲贪”和“嗔”而生起喜悦的状态。就像有人下了一辈子围棋,只不过下出些“征子”、“双叫吃”,连“金鸡独立”都没下出来过。
希望通过外界刺激,耳目之娱,来让某些心所法生起,是不一定奏效的,甚至是南辕北辙的。一个没太旅游过的人,偶尔旅游,很新鲜,旅游多了,也觉得没什么意思,虽然风景不同,但内心感受,也就那么回事,大同小异,没有多少新鲜感。
这就好比,一个人想生个好孩子,把希望寄托在找到一个好对象上,是未必能成功的。跑断腿儿全世界找,也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哪怕初开始看起来理想,看久了,就到处是毛病。寄希望于外境,引生好的心所法,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心所法总是刹那生灭的。实际上,往深了说,连外境本身,也是我们的根本识生出的。所以,一个人找对象,找到的对象什么层次,本身就取决于他自己的层次。
只有自己常常在善的心所法下熏染,自己这个大烧杯里的溶液越来越清净,下次碰到不同的外境,生起清净的心所法才会越来越容易。如果常常在染污的心所法下熏,这杯溶液就被熏得越来越染污,到最后,无论碰到什么外境,都难生起清净的心所法了。
我们在生命里,并非要追求更多的心所组合。就像下围棋,并不追求下过的对局多。下过的对局再多,在所有可能出现的对局里,终不过是恒河里的一粒沙。真正要追求的是,把不好的心所灭去,留下好的心所。如果生起的是好的心所法,哪怕永远都这样生起,一直到地老天荒都没有问题的。
有的修行者,走路是不东张西望的,吃穿也都很简单,甚至坐在小屋里,一整天不出门。我们可能觉得枯燥,没有意思。但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只要他生起的是好的心所法,他在丈室里坐一辈子不出门,都不会无聊,不会感到烦恼。一条狗看人类坐在桌子前打一天游戏,会觉得:这人多痛苦啊,一天都没有动。它不知道那是乐在其中的。不过,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打游戏时生起的心所法就是好的,乐受也未必是好的心所法。这里只是比喻。
如果不能令好的心所法生起,是不可能长久忍受单调的生活的。所以,像弘一法师那种朴素的、谨饬的生活,认认真真吃一碗稀粥,嚼红薯皮,外人看起来可能觉得太清苦,但对他自己来讲,一定是乐在其中的。因为乐在其中,才能长久那样。装是装不出来的。我们要装,三天都装不下去。
因此,要想不无聊,需要做的,不是另外去找点什么,只是要想办法把生起的烦恼心所灭除掉。不过,真正困难的,并不是知道这个道理,而是去践行,去反反复复地练习。
很多人喜欢问别人:你有没有实修功夫啊?其实,什么叫实修功夫?就是在你说出一句话,做出一件行为的时候,能不能清清楚楚地认得此刻生起灭去的种种心所法,知道生起的那些是为什么生起的,灭去的那些是为什么灭去的,知道哪些是应该生起的,哪些是应该灭去的,怎样才能让应该生起的生起,应该灭去的灭去。
如果不知道这些,学一大堆东西,又有什么用呢?叔本华案头摆了一只佛像,说了很多隽永的话,一辈子不也过得很郁闷吗?他说,当人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就痛苦,得到满足之后就无聊,人生只能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真是连佛法的门都没有摸到呀。
王路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越过边境的少女 (4人喜欢)
- 我哪敢跟领导讨价还价 (9人喜欢)
- 半夜摸鱼的队长和会计 (1人喜欢)
- 林姐的钥匙:一段无法启程的旅途 (2人喜欢)
- 高档会所的合影和离岸公司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