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乍泄》:为什么人类总是要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其实,要看懂一个电影也是需要时机的吧。 我看电影,尤其是经典电影,基本上都随缘时间,哪一天空了,闲了,想侵入某种感觉了,就会栽进电影里。《春光乍泄》就是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一个白天后,终于就着晚饭开始了。 跳跃式的王家卫,带着光晕的颜色,每一帧都是一幅很好的摄影作品,加上高超的叙事能力,几幅画面就交代了故事的发展背景,毫不掩饰的肉体纠缠,让人看过就很难忘记。 黎耀辉很爱何宝荣,隐忍、坚强、体贴,何宝荣也仗着这份温暖,肆无忌惮,随时离开,随时回来,总想着,反正还有黎耀辉,这种恃宠而骄,是黎耀辉毫不保留的爱给何宝荣的。只是就像所有人一样,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你以为你当初要的是自由,你要的只是对方随时会给你自由的听话而已,你希望对方臣服于你的自由意志而已。 我看着何宝荣在最后抱着被子痛哭,我猜,他大概很难在爱上其他什么人了,被黎耀辉式的爱过,其他所有人给的感情都是对比图的另外灰色的一半。 而黎耀辉,在开始何宝荣回来找他呈现出的抵抗,再到还是妥协接受,我真的对那份决心感同身受,那是呼出长长的气体后对自己说的一句 去他妈的 最差就是再痛一次。 然而,何宝荣果然让他再痛了一次,只这一次,开弓没有回头箭。 我想起某位x姓先生,我跟他分手多久,他便等我多久,也是因为我被他那样爱过,我不轻易流连后来任何一位的温情,也是他让我知道,我就是值得被那样对待。 只是我也没有如期回到他身边,我不敢也不会轻易做这件事情,我知道我这一开弓也没有回头的机会,要么是深爱,要么就不碰,我不能给他半个我,他也值得被好好珍爱,如果我做不到,我就不能去做。 张震饰演的小张很有意思,明媚的笑脸,潇洒的心态,黎耀辉如果是跟他在一起,大概会幸福很多,大概吧,我其实觉得这种大概只是一种大假设,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会遇上谁,会爱上谁,都已是注定。像黎耀辉这样阴郁的性格,只会在何荣宝这种迫害者身上找到存在,小张的洒脱只会于另一个洒脱的灵魂相遇。除非,黎耀辉能清醒的认识自己对何荣宝就是一种虐恋,除了让自己感知到强烈的痛苦和得失,与真正平静的幸福总会无缘。 真的,不信你闭上眼睛试试,你能想象黎耀辉和小张在一起长长久久的场景吗? 而虐恋情结,就是每一个文艺青年都有的脑海大幕布吧,随时准备上演爱恨情仇的情节,感动自己,再试图感动世人。 我就是。前几年,寻寻觅觅的找真爱,觉得怦然心动很美,觉得只争朝夕很伟大,觉得痛而不得很深刻,觉得任性妄为才是考验真爱的标准。于是从一位位先生身边游走,牵扯,到现在剩下理性的心权衡得失,小鹿撞死了,没钱救不活。 我记起来看《颐和园》的时候,有一个影评写到,贫穷使人文艺,当时扑哧一笑,好像真是如此。赶着赚钱的商人没空悲春怀秋,忙于生存的大众没空你侬我侬,只有感知痛苦力强劲的文青们,一点挫折就呼天抢地,一份心仪就满世界撒花,他们(我)时刻准备上演一场大戏,就像在贫瘠的生活里种出小花,顾影自怜。可惜,我们都忘了小花是抵抗不了风雨的,当现实雷电来袭时,小花们的悲惨才真实开场。 所以,我们人类就喜欢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是因为,喜欢演大戏。 论证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