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雪太累了
朋友圈被雪景淹没了,各种被雪打过的雪松枯荷,夹杂几个口歪鼻斜的雪人。基层劳动人民表示:别下了吧,中午之前已经扫雪3次,次次汗流浃背。大抵人都是好逸恶劳的,单单是坐在工位上,窗外雪花静悄悄的飘,秋天截过肢的白杨树杈枝干上覆盖着厚厚的雪,堆积到极限了会大片大片的掉落,看着比飘忽的雪豆爽多了,这时还是很享受的。
相比起来乡下的雪可太有意思了。雪花一片片的,小的像棉絮,大的如鹅毛,忽悠悠的落到地上。土质的地面降温后就僵了,不一小会雪花就在地面薄薄的一层,越来越厚,积雪也是松软的,脚踩上去绵软温柔。也有雪豆,如果是初冬,转瞬即化润物无声,如果气温足够低,雪豆带着北风颗颗砸到地上,踩上去踏实有力。学生时代看到外边的雪绝对是无心听课了,下课铃一响歘一声窜出教室,先在小小的院子里疯跑一圈,看看喜欢的草木沙坑,然后找一块平摊开阔的地方溜雪。溜雪完全没有技术可言,秘诀在于不怕摔,右脚轻轻的前滑,伸开胳膊保持平衡,肢体协调的能滑出四五米,差的可能只是一步路的距离。滑的人多了,雪面平滑如镜,可能嗖一下就飘出老远,也可能是一个屁股蹲。年轻真好,不缺钙抗摔,整个学校人人溜大大摔,却从来没听说有谁骨折过。
下雪的乐趣可不仅如此。正午,阳光打在屋檐上,雪水沿着瓦面滴答滴答的落下,总有好多好多的雪水降落的过程又结成了冰,最终汇集成条条冰棍。小的不值一提,米长的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第二天太阳出来了,雪和冰开始了新一轮的融化,这时候轻轻一掰冰棍就会掉落,小伙伴们抬着它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需要两个人的原因一时太长二是太凉了扎手。抬回去怎么玩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多少会吃一点。
想念小时候早上推门,风雪铺面的感觉,大雪掩盖了大地的苍黄,草木的凋敝,放眼望去只有山脉起伏的身姿。邻家的屋檐像棉花糖。屋里生起炉子,炉膛里热乎乎的地瓜。孩子们奔跑着上学,大人们扛着扫帚铁锹清理公路上的积雪。钢铁铸就的新世界,什么时候能大雪封门六百天。
相比起来乡下的雪可太有意思了。雪花一片片的,小的像棉絮,大的如鹅毛,忽悠悠的落到地上。土质的地面降温后就僵了,不一小会雪花就在地面薄薄的一层,越来越厚,积雪也是松软的,脚踩上去绵软温柔。也有雪豆,如果是初冬,转瞬即化润物无声,如果气温足够低,雪豆带着北风颗颗砸到地上,踩上去踏实有力。学生时代看到外边的雪绝对是无心听课了,下课铃一响歘一声窜出教室,先在小小的院子里疯跑一圈,看看喜欢的草木沙坑,然后找一块平摊开阔的地方溜雪。溜雪完全没有技术可言,秘诀在于不怕摔,右脚轻轻的前滑,伸开胳膊保持平衡,肢体协调的能滑出四五米,差的可能只是一步路的距离。滑的人多了,雪面平滑如镜,可能嗖一下就飘出老远,也可能是一个屁股蹲。年轻真好,不缺钙抗摔,整个学校人人溜大大摔,却从来没听说有谁骨折过。
下雪的乐趣可不仅如此。正午,阳光打在屋檐上,雪水沿着瓦面滴答滴答的落下,总有好多好多的雪水降落的过程又结成了冰,最终汇集成条条冰棍。小的不值一提,米长的才能引起孩子的注意。第二天太阳出来了,雪和冰开始了新一轮的融化,这时候轻轻一掰冰棍就会掉落,小伙伴们抬着它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需要两个人的原因一时太长二是太凉了扎手。抬回去怎么玩现在已经不记得了,但是多少会吃一点。
想念小时候早上推门,风雪铺面的感觉,大雪掩盖了大地的苍黄,草木的凋敝,放眼望去只有山脉起伏的身姿。邻家的屋檐像棉花糖。屋里生起炉子,炉膛里热乎乎的地瓜。孩子们奔跑着上学,大人们扛着扫帚铁锹清理公路上的积雪。钢铁铸就的新世界,什么时候能大雪封门六百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