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遇到过真爱,但当时的我并不知道 | 观影:《给朱丽叶的信》
KY观影作者 / 小翌
编辑 / KY主创们
生活中,人们接触爱情选择伴侣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真爱存在与否的争论却越来越大。有人将真爱奉作信仰,觉得在一段关系里绝对纯粹且炙热的爱是不可或缺的;也有人对真爱嗤之以鼻,质疑真爱在这个声色犬马的时代存在的可能。
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真爱?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电影《给朱丽叶的信》。这部电影基于发生在意大利的爱情圣地维罗纳真实故事而创作,很多人相信《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女主人公朱丽叶是维罗纳人,每年都有大批的痴男怨女前往朱丽叶故居,在那里留下信件将自己的情思倾诉给朱丽叶,也有人将信寄往维罗纳,而每个写信的人都将收到落款为“朱丽叶的秘书”的志愿者的回信。
电影则通过发生在维罗纳的两段动人爱情故事给我们解答了关于真爱的种种谜题。

遇见真爱是一种幸运,
但真爱不是人生的必需品。
因为未婚夫维克多的餐厅将在六周后开业,在纽约工作的真相调查员员苏菲只能在婚礼前去一趟蜜月旅行。两个即将结为一体的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兴趣爱好,苏菲在文字方面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一直犹豫着要不要转行做一个作家; 而维克多则醉心于他的美食事业,甚至到了出发前都还沉浸在新发现的面条的美味中而忘了收拾行李。
维罗纳有着明快灿烂的风景和浪漫人文风情,维克多和苏菲都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这的确是个适合情侣共度蜜月的“爱之城”。

然而这趟蜜月旅行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维克多擅作主张将和供应商们的见面加进了旅程里,苏菲决定和维克多暂时分开旅行。
苏菲来到了她心心念念的“朱丽叶故居”。在那里她看见不同渴求爱或是为情所困的人坐在石凳上一面给朱丽叶写信一面掩面哭泣,诉说自己在情爱中经受的苦痛。有一个人这样写到,“亲爱的朱丽叶,我爱的人不是我的丈夫。” 日落时分,苏菲看见一个人挎着篮子,将墙上的信一封封采到篮子里。她好奇跟踪那个女人,发现了专门负责回信的“朱丽叶的秘书们”。

苏菲加入了志愿者们。一天,苏菲在墙缝里发现了一封五十年前的信。信的主人克莱尔说起自己和恋人洛伦索的热恋,和她不知如何在爱人和父母之间做选择的困惑。苏菲给克莱尔回信了,意外的是克莱尔和她的孙子查理真的来到了维罗纳。原来克莱尔收到苏菲回信后,燃起了对旧爱的深切怀念。苏菲想要写出这个动人的故事,她提议和克莱尔、查理一起去寻找洛伦索,就此三个人踏上了寻找洛伦索的旅程。

显然,苏菲和维克多,克莱尔和她已故的丈夫,都远及不上我们定义的“真爱”的标准。克莱尔在五十年后都忘不了挚爱的“灵魂伴侣”。而苏菲和维克多则有太多方面无法沟通。不能说维克多不关心苏菲,他只是无法看见苏菲的情感需求。当苏菲和他聊起她想要做一个职业撰稿人时,他给予了苏菲鼓励,但这显然不够。可是为什么克莱尔还是将一段婚姻维持了五十年,为什么苏菲仍会喜欢这样埋头事业的维克多并愿意和他订婚?


我想这就是很多人感情生活的真实模样。理想中的真爱实在难觅,要一个人与你完美贴合,要为彼此爱到痴狂,这样的概率实在太小太小了。现实中更多在一起的理由,不是因为人对了,而是因为时间地点正好。电影为了凸显苏菲和维克多的不适合,将维克多对于事业的投入和对苏菲的忽视放大。但现实生活里,这种“一根筋”的伴侣其实也并不少。很多人开始抱怨着这样的伴侣的“不解风情”,又渐渐发现这种“傻的可靠”的个性的好。两个不百分百适配的人处在一起,在漫长的余生中慢慢学着经营着一段关系。到最后,对很多人来说,充满了依赖感和熟悉感的多年陪伴,可能带来一种比真爱更迷人的情感。
遇见一个和自己灵肉相契的人,展开一段激情的恋爱接着相守一生,这样的理想爱情固然是美好的。但如果没有这样的真爱降临自己的生活,经历一段不咸不淡的感情,也不能说是一种残缺。
追求与放弃真爱,都是一种选择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即使遇上了真爱,结局也未必就是圆满的。
五十年前,克莱尔在托斯卡纳学艺术的时候,和寄宿家庭的儿子洛伦索一见钟情。两人爱的难舍难分,甚至答应了和他一切结婚,洛伦索还送了她一枚戒指。这段恋情对克莱尔来说,刻骨铭心。以致她在多年后都记得洛伦索的很多细节,记得两个人一起在树下吃蘸番茄酱和橄榄油的面包,记得他喜欢泥土,记得两个人躺在甘草上时闻到的他甜蜜而性感的汗味。

然而当时年轻的克莱尔想到自己父母的阻力以及自己未来的前途,临阵退缩了,她逃回了伦敦,和另一个人结婚生子组成了家庭。
在寻找洛伦索的旅途中,苏菲和查理也渐渐被彼此吸引。当苏菲了解到查理在律所里为难民们免费维权后,她看见了他冷酷外表下热忱柔软的心。查理也被苏菲相信真爱的执着感动,同时被她的文字所吸引。他大嘉赞扬苏菲的小说,发自肺腑地对苏菲说“你就是个作家。” 苏菲让他像是回到了学校,变成了读书的小男孩。他们还有很多共同点,苏菲幼年时被母亲抛弃,查理十岁时父母车祸双亡。惺惺相惜的感觉将两人越拉越近。一次,两个人躺在草坪上聊天看星星,情到浓处情不自禁拥吻在一起。

三个人拜访了十多个“洛伦索”却没有找到克莱尔的旧爱后,克莱尔绝望地想要放弃,就在此时奇迹发生了。仨人在一个葡萄园里找到了洛伦索,他外出骑马而归,就像“白马王子”一样出现,和克莱尔重聚了。重拾真爱的感觉让洛伦索焕发青春,当克莱尔懊恼没有早些来找洛伦索的时候。他握着克莱尔的手认真的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永远都不嫌晚。”

克莱尔找回了心中挚爱,旅途即将结束。苏菲和查理都没有忘记苏菲已经订婚的事实。理智让两个人决定分开。查理对苏菲道歉,说自己不该越线。苏菲也不忍抛下维克多,满心遗憾地离开了。


电影的结尾,克莱尔和维克多取消了婚约,从纽约跑到意大利,勇敢地在克莱尔的婚礼后向查理说出“我爱你”。查理更是深情地对她说,自己愿意离开伦敦追着苏菲搬到纽约,并热烈表白说“我疯狂地,深深地,真诚地,热烈地爱着你。”她终于和查理在一起了。

电影给了克莱尔和苏菲足够的勇气和好运。让他们能够在退缩后还能追回自己的真爱。 但是现实中人大多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而很多人不敢相信爱情,鼓吹真爱已死,往往是因为他们对真爱有太多的期许,将真爱看得太过强大,以为既然是真爱,就应该有排除万难的力量。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爱情如琉璃,美丽而易碎,无论多么真切的心都不能改变爱情的这一属性。真爱更无法改变一个人固有的个性。在现实的阻力面前,有的人勇敢无畏选择追求,也有的人怯懦或是遵循理智选择放弃。能够勇敢追求真爱收获最完美的幸福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但放弃并不意味这爱就不真挚。
选择了追求或放弃,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有时候人们极力赞扬为爱不顾一切的英勇事迹,却鄙夷中途放手的人,只是因为他们忘了,每一种选择背后都暗含着不同的风险和代价。
放弃的代价是很好理解的。就像克莱尔在婚礼上读的苏菲寄给她的回信中写到的一样。“‘如果‘’和‘怎样’单独来看只是两个平淡的词汇,但把它们连在一起,就会有让你一生都无法摆脱它的杀伤力。‘如果…会怎样’?”。这五个字会时不时冒出你的脑海,出来纠缠折磨你。人生中主动放手的机会有很多,只是“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错失爱情最令人难以释怀。就像当克莱尔选择放弃真爱,也同时选择了要忍受未来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让遗憾笼罩在心头的悲伤。

那么,追求的代价是什么呢?一是一定的自我牺牲,二是追而不得的风险。
查理听了祖母的话,回到维罗纳想要追回苏菲时,却看到苏菲和维克多亲昵地相拥,他只能抱憾回家。即使后来他追到了苏菲,他也要结束伦敦的快乐生活,搬到和苏菲的城市。

而当苏菲回到纽约后,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忍受维克多的过度自我,想要回到意大利和查理再续前缘的时候。她选择了先解除婚约,切断了和维克多的可能。然后再去追求查理。苏菲的做法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她牺牲了与维克多可见的安逸生活。她做到了她自己说的,“真爱值得离家出走,值得跨越重洋。我相信要是我遇到这样的真爱,我会有勇气抓住它。”她没有背着未婚夫去寻求真爱,好给自己留有回头的余地,她从纽约一往无前追到意大利,她追的磊落洒脱。反观现实生活里,有多少人举真爱之旗,行出轨之实。而此刻,她也并不知道查理是在等她还是已经另觅新欢。因此在婚礼上,当她误会查理的表姐就是他的新女友时,才会那么心碎。这心碎的风险,亦是追求的代价。

克莱尔重新选择追求真爱时,也同样付出了跋山涉水的辛劳。本可以在家安度晚年的她,却要在旅途中颠簸。而等待着她的是一切徒劳无功的可能。她曾在一个名叫洛伦索的人的墓前潸然泪下。导演好心地编排这个人不是她的爱人,但如果是呢?满心期待却落得一场空的打击你能否接受?

追求本身就是一件劳心劳力的事。而千万个也许的风险——也许对方不再等待,也许斯人已逝,也许有其他现实因素让你追求失败,也让追求变得沉重起来。
追求或是放弃,都是辛苦的。
我想,“真爱”更像是一段关系的催化剂,而不是燃料。两个各方面都相当契合的人走在一起,短期来看,他们可以在刹那间轻易擦出火花,让人迸发出无限的愉悦感;长期来看,很多的契合点也能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但摩擦减少不代表不存在,真爱也需要经营,能够推动一段关系恒久幸福的唯一力量,来源于两个人关于交流、信任、包容的努力。
也许是时候放弃对“真爱”童话般的期待了。这样我们就会明白,遇不上“真命天子(女)”并不意味着不够幸福,一段让自己舒心的关系在一开始,也完全有可能没有什么激情。而也只有不再神话真爱的时候,我们才会在遇见难能可贵的“真爱”的时候,更认真地去保护它。
想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请关注KY心理课:https://m.genshuixue.com/i/knowyourself?from=singlemessage
关注KnowYourself微信公众号,可预约国内最专业心理咨询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那些选择丁克的人在想什么?| KY粉丝留言精选:人们是为什么要或不要孩子
点击查看相关微信文章:
© 本文版权归 KnowYourself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