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門羅訪談節選
除此(寫作)之外我什麼都做不了,因為我沒錢。我早就知道自己只能讀兩年大學,因為我只有兩年的獎學金。在大學的兩年是我生命中一次短暫的假期,那段時光特別美好。
我懷孕的時候拼命寫作,因為我覺得有了孩子後,就再也沒法寫了。每一次懷孕,我都備受鞭策,想在在孩子出生前寫出些驚天動地的東西來。事實上,我什麼驚天動地的東西也沒寫出來。
孩子們小的時候,他們一旦出門上學去,我就開始寫。那些年我寫的很努力。我丈夫和我開了一家書店,即便在書店工作,我也會在家待到中午。我必須做家務活,有時也用那點時間寫作。後來我不用每天在店裏工作了,就一直寫到大家回家吃午飯,他們出門後,我又開始寫,時間大概在兩點半。這時我會迅速喝杯咖啡,然後開始做家務,設法在傍晚前做完家務活。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寫到淩晨一點,然後早上六點就起床。我還記得當時的想法:“你知道麼,也許我就快死了,真可怕,我的心臟病就快發作了。”那時候我大概三十九歲,居然產生了這種想法。然後我又想:“好吧,死就死吧,反正我現在已經寫了很多了。然後他們就會明白,我這麼努力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就這樣拼命地寫,就跟賽跑似的。如今我可沒有當初那種精力了。
我有一大堆筆記本,上面寫著特別蹩腳的的文字,差不多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看著這些初稿的時候,我常常想,這麼做是不是毫無意義。有些有才華的作家寫的特別快,就是那種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的人,我恰好跟這種作家相反。不論我嘗試做什麼,我都不能立即就抓住重點。我經常文不對題,然後不得不重頭再來。
可能某一天我不停地寫啊寫,覺得自己寫的不錯,寫的比平常也多。第二天一早,我醒來後,卻不想寫下去了。要是我特別不願意接受自己寫的東西,要是我必須強迫自己繼續下去,那我通常知道,肯定是某些地方出了大問題。
我在創作時,常常寫到差不多四分之三處,就覺得自己會放棄這篇小說,這種情況還算是我意識的早的時候。後來的一到兩天內,我會特別沮喪,到處發牢騷。接著,我又覺得自己可以寫些別的東西了。這就像戀愛一樣:你剛認識一個男人,明明不太喜歡他,卻還跟他約會,並逐漸擺脫了之前失戀所產生的失望與沮喪的情緒,自己卻沒有註意到這一點。再接下來,我會突然想到一些跟我剛放棄掉的小說有關的素材,看看能不能繼續寫下去。不過這種情況似乎只會發生在我說完“算了吧,行不通,幹脆忘掉好了”以後。
跟過去比起來,如今我的私人化寫作越來越少了,原因很簡單,也很明顯。因為我把童年生活的經歷都使用殆盡了,除非你能像威廉·馬克斯韋爾那樣,不斷地尋訪過去,從中發掘新的妙不可言的層次。你的孩子就是你後半生的素材,還是那種挖掘的很深,而且極度私人化的素材。父母過世後,你可以以父母為題材寫作,可是你的孩子還在,你還得指望他們來養老院看你呢。也許更可取的是轉而創作那些主要基於觀察的小說。
直到我三十歲,閱讀都如同我的生命。書籍給了我生命。美國南方作家是第一批真正打動我的作家,他們告訴我,作家也可以寫小鎮風光,村人風情,以及我所熟知的生活。不過我當時真沒意識到,我真正喜歡的那些人全都是女作家,這也是南方作家最吸引我的地方。我真沒那麼喜歡福克納(Faulkner)。我特別喜歡尤多拉·韋爾蒂(Eudora Welty),弗蘭納裏·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 Porter),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我覺得,女人才寫得出那些神經質以及邊邊角角的故事。
我以前就覺得那才是我們所擅長的領域,男性作家則擅長寫那些與現實息息相關的長篇小說、一些主流的大部頭小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有種身處邊緣的感覺,並沒有人把我逼到裏。也許是因為我成長在邊緣環境中吧。我也知道,那些偉大作家的身上有些我所不具備的特質,但我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什麽。
如果沒有遠離主流,我的生活大概不如現在這樣平靜。也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所接觸的談起他們熟悉的話題時滔滔不絕、充滿自信,而我對此了解不多,似乎他們的文學功底比我要紮實得多,我便因此失掉信心。可話說回來,又有哪位作家真正能做到自信呢?這可不好說。
每天早上我都寫,一周七天都寫。我大概八點開始,一直寫到差不多十一點。每天剩下的時候我就做別的事,除非定稿,或者不想中斷。那種情況下,我就會整天都寫,基本上不休息。
我有些強迫傾向,我會規定自己寫夠一定的頁數。如果某一天要外出,我就會提前把那幾頁寫完。強迫自己到這種地步,還真是糟糕。不過這樣一來,我就不會落下進度太多了,仿佛我不寫下來那些文字就會永遠消失。年齡大了就是這樣。每天我還會強迫自己步行一段路程。
二十年前,我從不擔心失去對寫作的信念與渴望。那種感覺類似於不會再愛。不過就算不會再愛,你也能活下去,畢竟同寫作相比,它沒有那麽必不可少。所以我才一直寫作。是的,我一天也不落下,每天都寫作,就像我每天都步行一樣。如果我不去鍛煉,不到一周,我便會身體抱恙。你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當然,就算放棄寫作也沒關系。我並不害怕放棄寫作,我所害怕的,是放棄那種激情,以及任何讓人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我很好奇:如果不用全天候工作,大多數人會幹什麽呢?就算是那些退休人士也會繼續學習以及培養興趣,就算是他們,也會找些事情來填補空虛,但我很害怕自己變成那樣,或者是過上那樣的生活。我這輩子只做過一件事,那就是寫作。
我懷孕的時候拼命寫作,因為我覺得有了孩子後,就再也沒法寫了。每一次懷孕,我都備受鞭策,想在在孩子出生前寫出些驚天動地的東西來。事實上,我什麼驚天動地的東西也沒寫出來。
孩子們小的時候,他們一旦出門上學去,我就開始寫。那些年我寫的很努力。我丈夫和我開了一家書店,即便在書店工作,我也會在家待到中午。我必須做家務活,有時也用那點時間寫作。後來我不用每天在店裏工作了,就一直寫到大家回家吃午飯,他們出門後,我又開始寫,時間大概在兩點半。這時我會迅速喝杯咖啡,然後開始做家務,設法在傍晚前做完家務活。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寫到淩晨一點,然後早上六點就起床。我還記得當時的想法:“你知道麼,也許我就快死了,真可怕,我的心臟病就快發作了。”那時候我大概三十九歲,居然產生了這種想法。然後我又想:“好吧,死就死吧,反正我現在已經寫了很多了。然後他們就會明白,我這麼努力到底是為了什麼。”我就這樣拼命地寫,就跟賽跑似的。如今我可沒有當初那種精力了。
我有一大堆筆記本,上面寫著特別蹩腳的的文字,差不多是想到什麼就寫什麼。看著這些初稿的時候,我常常想,這麼做是不是毫無意義。有些有才華的作家寫的特別快,就是那種文思如泉湧,下筆如有神的人,我恰好跟這種作家相反。不論我嘗試做什麼,我都不能立即就抓住重點。我經常文不對題,然後不得不重頭再來。
可能某一天我不停地寫啊寫,覺得自己寫的不錯,寫的比平常也多。第二天一早,我醒來後,卻不想寫下去了。要是我特別不願意接受自己寫的東西,要是我必須強迫自己繼續下去,那我通常知道,肯定是某些地方出了大問題。
我在創作時,常常寫到差不多四分之三處,就覺得自己會放棄這篇小說,這種情況還算是我意識的早的時候。後來的一到兩天內,我會特別沮喪,到處發牢騷。接著,我又覺得自己可以寫些別的東西了。這就像戀愛一樣:你剛認識一個男人,明明不太喜歡他,卻還跟他約會,並逐漸擺脫了之前失戀所產生的失望與沮喪的情緒,自己卻沒有註意到這一點。再接下來,我會突然想到一些跟我剛放棄掉的小說有關的素材,看看能不能繼續寫下去。不過這種情況似乎只會發生在我說完“算了吧,行不通,幹脆忘掉好了”以後。
跟過去比起來,如今我的私人化寫作越來越少了,原因很簡單,也很明顯。因為我把童年生活的經歷都使用殆盡了,除非你能像威廉·馬克斯韋爾那樣,不斷地尋訪過去,從中發掘新的妙不可言的層次。你的孩子就是你後半生的素材,還是那種挖掘的很深,而且極度私人化的素材。父母過世後,你可以以父母為題材寫作,可是你的孩子還在,你還得指望他們來養老院看你呢。也許更可取的是轉而創作那些主要基於觀察的小說。
直到我三十歲,閱讀都如同我的生命。書籍給了我生命。美國南方作家是第一批真正打動我的作家,他們告訴我,作家也可以寫小鎮風光,村人風情,以及我所熟知的生活。不過我當時真沒意識到,我真正喜歡的那些人全都是女作家,這也是南方作家最吸引我的地方。我真沒那麼喜歡福克納(Faulkner)。我特別喜歡尤多拉·韋爾蒂(Eudora Welty),弗蘭納裏·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凱瑟琳·安·波特(Katherine Ann Porter),卡森·麥卡勒斯(Carson McCullers)。我覺得,女人才寫得出那些神經質以及邊邊角角的故事。
我以前就覺得那才是我們所擅長的領域,男性作家則擅長寫那些與現實息息相關的長篇小說、一些主流的大部頭小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我有種身處邊緣的感覺,並沒有人把我逼到裏。也許是因為我成長在邊緣環境中吧。我也知道,那些偉大作家的身上有些我所不具備的特質,但我不是很清楚到底是什麽。
如果沒有遠離主流,我的生活大概不如現在這樣平靜。也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所接觸的談起他們熟悉的話題時滔滔不絕、充滿自信,而我對此了解不多,似乎他們的文學功底比我要紮實得多,我便因此失掉信心。可話說回來,又有哪位作家真正能做到自信呢?這可不好說。
每天早上我都寫,一周七天都寫。我大概八點開始,一直寫到差不多十一點。每天剩下的時候我就做別的事,除非定稿,或者不想中斷。那種情況下,我就會整天都寫,基本上不休息。
我有些強迫傾向,我會規定自己寫夠一定的頁數。如果某一天要外出,我就會提前把那幾頁寫完。強迫自己到這種地步,還真是糟糕。不過這樣一來,我就不會落下進度太多了,仿佛我不寫下來那些文字就會永遠消失。年齡大了就是這樣。每天我還會強迫自己步行一段路程。
二十年前,我從不擔心失去對寫作的信念與渴望。那種感覺類似於不會再愛。不過就算不會再愛,你也能活下去,畢竟同寫作相比,它沒有那麽必不可少。所以我才一直寫作。是的,我一天也不落下,每天都寫作,就像我每天都步行一樣。如果我不去鍛煉,不到一周,我便會身體抱恙。你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當然,就算放棄寫作也沒關系。我並不害怕放棄寫作,我所害怕的,是放棄那種激情,以及任何讓人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我很好奇:如果不用全天候工作,大多數人會幹什麽呢?就算是那些退休人士也會繼續學習以及培養興趣,就算是他們,也會找些事情來填補空虛,但我很害怕自己變成那樣,或者是過上那樣的生活。我這輩子只做過一件事,那就是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