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大国大城
最近喜讯频传,先是聊得来的小朋友们纷纷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求财得财,求安得安。再是一众好友,在公司的加了薪,想换单位的进了党校,厌烦的如愿转了岗,想走的谋了高就……都与我无关,又都与我有关。
我虽不思进取,然身边有这么多努力奔跑和思考,追求自己想要的道路上不停歇的生命,与有荣焉。
人在念书的时候更像是一个种子,学习也好、实习也罢,再或是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都是在完善提高这个种子的质量,直至走上工作岗位,这颗种子才算栽进了土壤里,生根发芽,开始实质性的绽放力量,开拓自己的世界。念书时,顶着天之骄子的名头、说说是代表着希望,然而,你再厉害也还是…怎么形容呢,反正谁都不会真正的把你当回事,平等以待。毕竟你做出什么错事别人追责时总会问你哪个学校的学生,你们老师是谁?别人打心眼儿里没觉得你能承担该承担呢!而这时候的你,看似具有无限可能、却发现举步维艰,半透明的浮着,除了不知道何时、能否变现的希望,一无所有!
每一颗种子都希冀一片肥沃的土壤,每一个你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这时候总离不开的话题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两种生活各有可取之处也各有痛楚,小城市的安逸和闭塞、大城市的便利和压力,得失利弊在远方的雾霭里若隐若现,难以衡量。而个人命运总是和时代发展紧密相连,时代走向……《大国大城》可以给你一些答案。
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问题,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小城市夹在农村和大城市之间又将承受怎样的冲击……
借用新京报的致敬词:“兼具严谨的学理逻辑和深刻的人文关怀,用城市经济发展的规律,摇晃了那些长期以来将“城市病”归因于人口膨胀的认知偏见,以理性触及城市该被照亮的个体权利和公共利益”。
总结一下陆老师的观点:1.大城市有规模效益(包括环境,技术,教育等等); 2.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城市病的根源不在人口太多,而在基础设施供给不足;3.中国经济的集聚性不是太高而是太低了,地方主义严重,并没有发挥出统一市场的优势;4.所以目前中国实行控制人口迁徙,人为压低利率的政策是不仅无效率,而且不公正,因此是完全错误的,它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扭曲,城镇化率的低下,地区发展的不平衡;5.中国应该追求的是人均的地区发展平衡,而非总量的地区发展平衡;6.因此中国应该放开人口流动,允许工业用地指标跨省交易,从而让市场来实现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港口、大城市根据比较优势发展工业、现代服务业,内地在人口减少情况下实现现代化规模农业;7、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
越是将历史拉长了看,我越是相信,决定人类发展轨迹的是普遍规律,每个国家的特色只会在普遍规律下开花结果。可持续发展必须抛弃计划、解除户籍禁锢、转变追求平衡、放活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整本书语言通俗易懂,不需要很深的经济学知识。
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预言!
这才是大学老师应有的学术和社会担当!中国需要这样一批有社会责任感的学者,需要有关心弱者群体的专家,需要有实干精神的公务人员。
与我而言,城市是眼前的生活,乡村是心中的牵挂,愿所有善良的愿望都会被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