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5对旅行的期待
《旅行的艺术·对旅行的期待》
1.伦敦冬日,连绵的阴雨,看到《冬日艳阳》的画册,“这些亮彩的图片,如棕榈树、蓝天、银沙滩,有一种力量,使读者智识受挫,并完全丧失其自由意志...原本审慎,敢于质疑...变得不假思索,变得异常天真和乐观。"
于是,决定出门旅行。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时刻,但是否思考过这些?审慎与热情的冲突。)
2.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旅行恰好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与矛盾。
3.于斯曼的《逆流》。准备去伦敦旅行的公爵,到了火车站,“忽地变得疲乏和厌倦”,想象中的失望,让他打道回府。----对旅行持悲观态度的极佳典范。
4.旅行的意义之一就是,“承认实地的旅行和期待中的旅行之间的基本差异,才会更接近真实,也更有益”。
同我们的想象一样,宣传图册、摄影作品在构型中具有简括性,而现实中,还有许多为艺术所忽略的环节,我们必须承受。
现实总是用一些“重复的、不着边际的强调和没有条理的情节惹我们厌烦”。
“现实的生活象缠绕在一起的长长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只是选择了其中精彩的片段”。
5.《逆流》的主人公最终去了荷兰。
那些画作,扬·斯丁、伦勃朗的画作没有骗人,只是“珍宝都混杂在一大堆乏味的日常影像中”,只不过画家们没有在他们的作品中展现这些普通的事物而已。
(😕画家们也画过很多普通的事物,难道普通场景在画作中也会令人想象和期待吗?
实践证明,即使是自己感觉乱糟糟的家,拍到相片里,如果恰好光影合适,有时候也会觉得挺美的。)
6.已经到达图片中的美景,注意力却被“别的一些事情所分散”。
“身体和心灵是难缠的旅伴”,身体的不适,心灵对未来的焦虑,总是把人带离此刻。
一次外出旅行,更真切地体验到“我们所身处的地方对我们心智的旅行的影响是如此之小”。
7.与旅伴的争执,不快的情绪,使得眼前的美景变得讽刺和羞辱。
“人的情绪受制于僵硬的不宽容的逻辑”,获取幸福的关键不取决于“赏心悦目的事物或者实实在在的东西”,而是必须首先满足“情感或心理上的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诸如对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
所以,构成幸福的关键因素“并非是物质的或审美的,而永远是心理上的”。
8.《逆流》:“想象能使我们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远比其本身丰富多彩”。
“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得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而且我们对美的欣赏还受制于复杂的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求。”
(🙃尽管如此,还是要外出✈️。
在简括的精彩和惹人不快的各种细节中切换,体会不同场景下连续的我,才能找到获得幸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