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文学的中流砥柱
《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之有感
今天余光中先生病逝,想写点东西借此来缅怀下老先生吧!算是一个文艺青年对文人的一种在文字(还不敢说文学)上的表达尊敬之意。 初读昆德拉的第一步小说,看过他人的书评,对于作者的这本书都提到一个不同于他平常的写作风格。于此,我就缄口不言了。这里仅仅谈下这本75%都在写情色的书。 一:关于情色 几乎每本畅想小说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情色,做爱的情节。像卢梭的《忏悔录》,毛姆的《刀锋》,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等等,其中都多处谈及性,卢梭的《忏悔录》甚至一度被称为禁书,但这些书都后来慢慢成为了经典。情色在文学中总是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似乎这些文人不谈性,就不会写作,不涉及性,就没有创世伟大的作品。自古文人出流氓惯是说的没错了,从古至今,从中到外都有这样,如北宋的柳永诗人天天逛妓院,近代我的校友徐志摩先生,辗转在三个女人之间不能自拔,国外一著名作家(名字我忘记了)生前作品大卖,死后却被爆出性生活糜烂,虐待老婆等等,还有很多很多...《不能承受生命之轻》书中75%都在谈性,谈做爱。孔子说:“食色性也”,如此可见性是一件最正常不过的小事了,性也是最直接反映我们生理最真实的信号,可谓是:太上忘情,太下不不及情,情之所钟,正是吾辈。我们皆凡人,色也是我们表达最初最露骨的那份欢喜。再读这本小说,你的关注点在哪?如果你关注的是小说的情色部分,那你基本已经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人了;如果你说关注的是情色背后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那你就是一个很彻底的猥琐男或女了。那说,我们应该关注什么?在我看来,作者描述的情色不在于“色”而在于“情”,情可以是男女之情,亲情,家国之情。在“情”这个载体之下,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状态,在社会状态下被影响的作者的成长历程都一一被刻画出来。 二:关于读懂这本书 这本书读起来有点晦涩,不能像读平常小说一样当做闲情,从书中可以看到作者也是一位哲学家,一位遵循笛卡尔,尼采的唯心主义唯意论的!书中写到托马斯不愿为世俗低头,一直在寻找心中最真实的自己,萨宾娜的背叛一切世俗,唾弃媚俗。他们都是作者笔下栩栩如生,而又截然相反的人物。所以在读这本书,需要掌握一点哲学的思辨,:如小木偶的故事,当小木偶说的我的鼻子要变长了,你认为接下来他的鼻子会发生哪种变化?或许对于读懂这本书有一定的好处。 三:关于轻和重 轻和重是贯穿整本书的一条线。对于轻和重怎么去定义的?该如何去对待生命中的轻和重?应该选择过哪种生活?都是需要去思考的问题。书中讲到,托马斯在由轻——重——轻——重的变化历程,特蕾莎的重,萨宾娜的轻,弗兰克的轻重犹豫不定,卡列宁的不媚俗。怎么选择,怎么对待轻和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是否应该如此,需要我们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判断。不管怎样,我们都会有一个自己的选择! 四:关于书中的一些经典语录 1:只有负担,生命才更贴近大地,才更显得真实! 2:善良只有在面对一个比你更弱小,地位更低的人才更加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