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野兽,便是神明” | Van Gogh
《Loving Vincent》都看了吗?
挑剔的观众说剧情平淡,着急的观众甚至放狠说完全毁了125位画家,和这65000张油画——完全是消费艺术家!
但,那又怎样?!
还是喜欢啊。

嗯这应该就是对爱豆脑残般的爱吧。
所以在得知影片入围了第75届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篇提名:

得了第30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大奖:

并且,看到推特上看到有人这么说:

以及,许许多多人都在表达着对这部电影的喜爱:


欣慰。
6年,125位画家,65000张油画。一帧一帧扣出来的作品,理应得到赞扬。
不禁设想,如果‘梵高活在这个时代’,会怎样?
应该没什么差别吧。
社会是漩涡,一圈一圈,深不见底。

爱他的人依然爱, 冷漠的人依然冷漠。
比如弟弟提奥。有争吵,有纠结,但依然支持。
比如他的家人还是不理解他,视为废柴。
邻居们呢?可能会加倍斥责吧。
哦对了,还有网络,还有吃瓜群众,大家会说他‘啃弟族’——直到有一位大拿站出来说:
“我觉得他很好”
然后风向才会转。
——历史许多时候都是相似的。
梵高自己呢?
内心应该还是一样煎熬。
相信自己,期待有大成就,热爱生活,勤奋。
从27岁到37岁的近十年间,画了800多张画……

钱依然会是他的大问题。
他还是在会在‘未出头’的阶段徘徊许久。
病痛,孤独,贫穷,敏感…… 一样不少地折磨。
哦,应该会有一些不一样。
可能有更多人早早地欣赏他,懂他,支持他。像Theo那样。
又可能因为网络,机会更多一些。
可是同样的,诱惑也多了起来。
那样,他还会是梵高吗?

不知道。
他可能还会开始不断怀疑自己,就像现在的青年艺术家那样。
认识的一位姑娘,画画极好,天赋也高。
但没有那样一个全身心投入创作的环境——提奥很难遇到不是么。赋闲的两个月里,不断翻看前人的画作,直至怀疑自己。
“他们画的那么好,我怎么可能比得过人家?”
好像每一位初创者的迷思。
影片以“梵高究竟为何死”为线索,一环一环。每个人都在回忆他看到的画家,然后我们拼凑出自己心里的那个Van Gogh。
那如果,死前没能等到自己发光的梵高,看到自己的将来呢?
英剧Doctor who有过这样的设想。
博士带着他穿越到2010年的巴黎,奥赛博物馆,那里正在展出梵高的画作。
他听到了馆长先生对他至高无上的评价:

看到了许许多多人为他的画作而停留:

——不就是自己一直所期盼的吗?
他像个孩子一样地哭了。眼眶通红。

很用力地拥抱了馆长。
——那是他一直渴望的肯定啊。
但命运没有改变。
回归时空的Vincent在画了《麦田群鸦》之后中弹,两天后离开人世。
博士说,坏事不一定会糟蹋好事,或让他一文不值。

知乎上有人说:
“第一次感觉到梵高的伟大是在自己得了严重的抑郁症之后。有一个夏天的晚上吃完某种安定情绪的药物后产生了幻觉。当看到窗外稀疏的星星时,一切像《星空》那样旋转起来。甚至涌向我。第一时间想到了梵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种感觉不是悲伤,也不是孤独,而是理解。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当中总有一些孤独的灵魂。而孤独的灵魂也可以有强烈的共鸣。虽然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拥抱每一个热烈的灵魂。
——“热情的灵魂总是能扑通扑通,永远鲜活。”
希望我们都是。

欢迎关注灵魂热烈的公众号 【一撮小黄花】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或直接搜索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