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奇异鸟国家暴高发,女性隐忍深受其害(下)
【仙劍波斯臥龍崗】【皇氏古建築大全】
第壹部卷一手稿篇
HUANG JUMBO HERITAGE LIST
第13回:奇异鸟国家暴高发,女性隐忍深受其害(下)
不要以为民主自由是万能药,至少它就无法根除家庭暴力。
新西兰家庭暴力发生率之高令人难以接受。家庭暴力案例增加的原因有二,一是更多受害者站出来曝光,二是更多人遭受侵犯。在过去十年里该数字稳步增长的原因很难弄清,但有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家庭暴力问题急需解决。英文维基百科信息显示,根据不同国家的调查结果,部分国家妇女遭受其伴侣暴力袭击的比例如下:巴巴多斯岛30%,加拿大29%,埃及34%,新西兰35%,瑞士21%,美国33%。这个数据也再次警告那些想通过嫁给欧美人而实现便捷移民的我国妇女,不要以为婚姻移民是捷径。
当然,新西兰有家庭暴力,我国也有家庭暴力,只是比例没有新西兰高,而且在我国的婚恋市场还存在大量的婚托和骗子,经常出现一个帅哥骗子同时与几个女人谈婚论假的,之前就见过一个福建男人,同时周旋在十多个女朋友中间,谈这么多女友还自己不花一分钱,其他脚踩几条船的婚姻人渣屡禁不止,有些表面上看上去高富帅的男人会同时周旋在五个以上的女人之间,而且没有穿帮前还向不同的女人写借条骗钱几十万,
如果说我国一些妇女太傻是一个原因,另外也是心存幻想,容易被骗。而且我国在某些方面法律还不严谨,导致一些骗子重复诈骗,而在国外虚构事实骗取财物就已经构成诈骗了,这样的骗子一多,很多妇女就会选择到国外交友,这也是诱发跨国家庭暴力频发的一个导火索。
新西兰妇女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新西兰有四分之一的妇女在其一生中遭受过暴力,其代价对于受害者、社区乃至整个国家都是高昂的,是新西兰实现性别平等的主要障碍。
虽然妇女遭受暴力的情况具有社会和文化差异,但年轻妇女和毛利妇女等部分群体风险更高。有证据表明,曾经受过暴力伤害的女孩,更有可能在其后半生再次遭受伤害,因此防止女孩遭受暴力侵犯是确保女性终生免于暴力侵害的有效途径。在新西兰,平均每年有14位妇女、7位男士和8位儿童死于家暴犯罪,不堪家暴而自杀的人数占全国自杀者总数的50%左右。
暴力一直以来都是新西兰人面临的最大人权问题,这个国家需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不能理解的是,居然有一些新西兰老年人私下讽刺我说我朝可能没有人X权,我只想说这个东西是相对的,先自己照下镜子,不要自己不干净还指责我朝。
当然在新西兰的华人社区,家庭暴力平均每六分钟就有一起发生,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文化差异以及对家暴的理解不清楚,可能都已经深受其害还不知道要报警。其实家庭暴力的范围很广,大家看得到的暴力行为之外,还有精神虐待,最常被大家所忽视。
研究完家暴问题之后,我还看了新西兰酗酒问题,据调查,酗酒是新西兰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比英国和澳大利亚更严重,这也是自由民生的一个副作用,因为体制太先进了,人反而容易堕落。当然,新西兰很多酒比水便宜,可能是导致酗酒危害社会的主要原因。
最后我还研究了新移民如何在新西兰开始新生活的建议,虽然上面也说了很多新西兰的负面信息,但不能代表这个国家没有正能量,只是就事论事,如果要做对比的话,新西兰在很多方便还是比我国要好很多,要不然为什么很多群众铁了心要移民过来呢?对那些刚过来就失业的移民来说,要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哪怕当年他们的生活远不如在国内那么宽裕的时候,
这些华人也选择做义工,比如给老人做义工。因为很多华人有时间啊,如果有时间的话,就一定要去做些有意思的事情,中国有句俗话,就是说人不能太闲,闲久了人就报废了。
华人也要通过这些事情来了解这个社会,这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机会。所以,新来移民的华人朋友,如果有可能,政府是鼓励华人去做做义工,每个教会,每个动物收容所,每个老人院都需要义工,这是一个很好的接触这个社会的机会,华人的语言会在这个机会里得到提升,甚至华人的很多想法,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改变。
最后我还研究了新西兰的一些法律事宜,法案中提到在这里砍伐树木要向林业局提出申请,还看到救济站能提供的救助落魄群众的服务,更多的是教育问题和地产中介的宣传资料。
20170111今天早上八点多起床,洗漱完毕就去吃早餐,英国女人米歇尔领着两位新来的洋妞做家务,我吃完早餐就独自骑车出门,骑出山谷接近公路时右转进入西摩路,在导航的引导下我沿马路骑到阿瓦罗瓦路,
再继续骑行不久就到达了108公顷那么大的公共墓园,呙窟梅特公墓是新西兰最大的公墓,我放眼望去真是一眼望不到头,从1886年开始,已经有至少七万人长眠在此,
目前公墓还在扩张中,在靠近山坡的地方又开辟出很多新的尚未铺上绿草的阶梯墓地,在公墓的外围全是住宅区,洋人没有什么忌讳的,与墓地为邻也能心安理得。墓园不允许带狗进去,
因为很多墓地上插了花,条件好一点的富人的墓地就比较大,占地2平方米以上,棺木直接埋在地下,墓碑的设计是奇特的,有用大理石做出一本书的样子,然后还将死者的照片印刷在墓碑上,还有夫妻合葬墓,多是基督教家庭,
墓碑上会写什么只有上帝才能评价我等,墓碑上会签上全家人的名字,还有的墓碑会印十字架图案,从山谷望过去,还能看到一些工人在维护墓园,我离开墓地之后再骑行至大北方路,偶尔能看到施工车辆驶过,马路起伏较大,
不久我又骑行到赫伯恩路,看到一位毛利年轻人挎着包往每家的信箱投递广告资料,还有塞报纸的,故而有一些家庭会在信箱上注明不允许垃圾广告投递。马路上除了有汽车驶过,
基本上看不到行人,我继续骑到格兰丁谷社区,经过社区儿童中心,前面出现一处草地,有变压线路转接基地,再骑至赫伯恩公园,经过小型牧场,看到几匹马和一些鸡,还有一些葡萄园主的高档别墅,还有在建的民宅工地,我直接往沃河骑行,到达更安静的社区,附近有一处劳里斯顿公园,
如诗如画的民宅就位于公园旁边,我停车后走到公园边缘,看到了沃河和湿地,河口较为宽阔,我参观了一会就开始往回骑,经过一些商店,旁边的别墅花园里有一位少女在玩荡秋千,继续往上骑就能看到很多种植花草的花园民宅区,
有一个民宅正在出售,中介叫奥德特,我走进去参观了种植着各种花卉的木头房子,之后再继续骑行,又经过一些在售的房产,不知道这些挂牌出售的房子要多久才能真正卖出呢?最后我骑到一片草地,有蓝色喇叭花纷纷落下,草坪下埋着400伏的电线,
最后我骑到一个刚挖了一个地基就开始卖房子的工地,旁边有个样板室,这个叫“新平台房屋”出售的公司真是搞笑,我看它卖的不是房子,而是概念。对面是一座新教室,我继续骑行,陆续经过一些宠物医院,到达一处红色砖房前面,大树上搭建了一个小棚屋,
旁边有一个姓谢的华人代理的新房,也正在出售,我走过去参观,是一处三居室的房子,售价是79万纽币,位于格伦维尤61号,我再骑到墓园参观,在树荫下,有大量的铜制墓板嵌在水泥地上,
下面的应该埋着骨灰,我随意一看,发现这片墓地已经有些年代了,如斯科特夫妇就是1968年和1978年分别下葬的,还有家庭合葬墓,再远处疑似军人墓地,大理石墓碑整齐排列着,几乎每块一米高的墓碑上都有十字架,
写着大战老兵之墓,一些墓碑上写着生命有限但爱无限。墓园有很多大树,我再行不久就能看到一些豪华的墓碑,有些建起雕塑,高达数米,再行不久就能看到开满白花的草场,里面都是墓地,我随便一看,
发现一位叫埃米莉的女士在1886年逝世,再行百米就可以看到一座白色的教堂,看到一些官员的墓地,我继续走到阶梯形的新墓园,新西兰果然是地大物博,连墓地都建得那么宽阔。我到处溜达,
发现一些母子合葬的墓碑,两侧还有天使的雕塑,有些新潮的墓碑上会镶嵌死者年轻时的玉照,有一些人是英年早逝的,放眼望去,一长排墓碑延伸到几公里远的地方,每排墓碑间隔二到四米,
很多墓碑上都放着鲜花,显示最近有亲朋好友过来扫墓。墓园顶部是一个疑似蓄水的大型建筑,也可能是火葬场,我参观了一会就骑车离开,一直骑到森尼韦尔村的商店,旁边有面包店,
Jumbo Huang Index, After finished breakfast in Fat Cat Eco Community, we rode to Henderson town along Oratia stream,, there were many supermarkets such as K-mart, Count Down, the warehouse and Da hua Chinese market. We stayed in the library, read some books: 1, Fashion (Summer 2016, Talia Berman $10.99);
2, Discoverbritainmag.com, ruins of corfe castle in Dorset; after we left the library, we visited Dahua supermarket located at Unit2 Edsel Street Henderson. I got the feedback from Alyshia beauty from facebook, I also checked the mailbox and found the email from Lisa/Ken, I reviewed the helpx and found the negative reference from Leonie and Adam, this Canadian couple complained the bad behavior of the hostess named Edwina, while this women frequently asked me to work for her, but I rejected her. I summarized some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ose fresh volunteers landed on this country:
1, Barfoot & Thompson Alyshia Marshall was in charge of the market around our hostel; 2, Youth worker/social work, remand youths at cyf.govt.nz; 3, Womensrefuge.org.nz, Cab.org.nz for citizens advice bureau; 4, NZreadycom for the freshman, tree rules from Auckland Councils, digital library with free education material; 5, 2017 Robert Burns poetry competition; 6, Family history research centre, trace ancestry, Birth, Deaths, marriage, Burial index, Monumental inscriptions, gravestones,
census and directions including old newspaper and magazines; 7,Treaty of Waitangi 1840; 8, Cornwallpark Huia lodge events; 8, Tsunami evacuation, careers.govt.nz; Western line: Swason-Ranui-Sturges Rd-Henderson-Sunnyvale-Glen eden- Fruitvale rd -New Lynn- Avondale- Mt Albert-Baldwin Ave- Kingsland- Morningside- Grafton- Britomart. National treasures etc…there were 2.4 million photographs in archives.govt.nz; Great positive changes come from education success, salvationarmy.org.nz/kiwinextgen etc…Fairwayresoltu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