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罗伯特·麦基《故事》
日复一日,我们寻求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提出的那一古老问题的答案: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他的一生?但,问题的答案总是在规避着我们。
当我们力图使我们的手段合乎我们的梦想时,当我们力图将我们的思想融入我们的激情时,当我们力图让我们的欲望变成现实时,那一问题的答案始终躲藏在飞速流逝、难以捉摸的时间后面。
我们犹如乘坐一艘飞船,险象环生地穿行在时间隧道之中。如果我们想让飞船减速,以便捕捉人生的模式和意义,人生就会像一个格式塔一样扑朔迷离:时而严肃,时而滑稽;时而静止,时而狂乱;时而意味深长,时而索然寡趣。
重大的世界事务完全在我们的掌握之外,而个人事务又往往钳制着我们,尽管我们无不努力用双手牢牢掌握着自己的方向盘。
序
挖掘出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然后以一种独一无二,具有文化特性的表现手法进行装饰。 • 作者被ta觉得非证明不可的观点蒙住了眼睛。 • 作者被ta觉得必须表达的情感所驱策。
一
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ta的一生? • 故事是一种载体,承载着我们去追寻现实,尽最大努力挖掘出混乱人生的真谛。 • 电影美学,是表达故事的手段,绝不是目的。 • 价值观,即人生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灵魂。
二
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的可能性。大师就是仅仅从中挑选出几个瞬间,却能向我们展示其整个人生。 • 不要孤芳自赏、自我陶醉。 • 你必须自问,此时此刻,在人物生活中被押上台面的价值是什么。 • 愤怒反抗并不是创造力,而是为了博取关注,为不同而不同就像对商业规则的盲从一样空洞。 • 一切陈词滥调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一个原因,作者不了解ta故事中的世界。 • 在书本的字里行间,生活教会你的一切都会得到验证。 • 没有人愿意看到你失败,除非你将愚蠢贴上虚荣的标签。
社会态度是会变化的,作家必须拥有对这些动态时刻保持警觉的文化触角,而且还要有远见卓识,感觉出社会未来的方向。 • 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主题,一个他可以毕生追求并不断翻新的主旨。 • 每一种价值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便是经典。
艺术能将思想与情感统一起来。 • 生活中,体验通过事后反思变得有意义。 • 艺术里,体验在发生的一瞬间马上会有意义。
一个句子,一个能够表达故事不可磨灭意义的句子。 • 故事告诉你意义,而不是意义被叙述到故事里。 • 故事通过押上台面的正负负荷之间的动态移动构建起来。 • 当故事被设计成一种对某一思想不可否认的认证时,就走上了说教之路。 • 经典作品给予的并不是解决办法,而是一剂让我们保持清醒的良药。
三
主人公: • 有意志力,足以支撑其欲望并采取行动; • 有自觉的欲望; • 还可以有一个自相矛盾的不自觉欲望; • 有令人信服的能力追求欲望,可以失败; • 至少有一次机会达成欲望; • 探索到终点,所有问题得到回答,所有情感得到满足; • 移情,观众希望主人公得到ta欲求的一切。
故事,并不为了讲述人类体验的中间地带。 • 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的各种平衡。 • 主人公为了恢复平衡做出一系列反应。 • 人性从根本上是保守的,反对主人公的力量越强大、越复杂,故事的发展就越充分。 • 我们对某事的体验越多,产生的效果就越少,观众期待前所未有的体验。 • 选择是两难的,如何选择便是对人性及所生活的世界一个强有力的表达。 • 最最艰难的唯一任务,就是要勾住我们的兴趣,保持我们注意力的集中,带着我们在时间中穿行又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
四
人物的真实思想和情感隐藏在言谈举止之后。 人物是一件艺术品,是对人性的一个比喻。 人很少能够理解自己,即便能够,也几乎不可能做出全面而诚实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