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白粥,一份思念
可以因为一碗白粥心生怨恨,也可以因为一碗白粥感激涕零,然而只是因为白粥腾腾热气里映着父母的脸庞。
还记得小时候出门旅游,在早餐摊上喝白粥。我当时好像还是小学,但是却清楚的记得那碗白粥尝起来是苦的。店家还好心的又盛了几碗,我仍然觉得苦的难以下咽。父母也尝了一下,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于是父母认为我挑食,罚我不准吃早饭。我不知道当时因为什么原因,使我口中的白粥竟和大家差距那么大,但我能肯定的是,那碗白粥真的很苦,只在颜色上有别于汤药。
从此,我记恨上了白粥。
稍微长大后,家里每天都有粥,甚至有时候父母图省事,一天三顿都是、并且仅有这同一锅粥。虽然里面有各种五谷杂粮,但是早已被熬煮的难以辨别,卖相和口感都无法名状。如果在健身狗的眼里,应该就是稀烂的一碗“碳水化合物”。于是,自从自己掌勺以来,再没也有喝过粥,不是因为厌弃,只是想到喝粥,胃就泛酸水。是真的怕喝粥,怕回到一天三顿仅有粥的日子。
而我对父母的“难以理解除”了日常生活的琐事,还多了一项——喝粥。
直到自己今天因为胃部不适,无可奈何地叫了一碗白粥。一勺软糯的粥下肚,感觉就像最贵的精华液,抚平了我内心和肠胃所有的褶皱和不适。一碗吃完之后,简直激动的老泪纵横。
虽然我除了心理阴影之外,还可以随手列举出许多喝粥的缺点:“喝粥耗时太久;喝粥永远吃不饱;食材种类单一、都是碳水化合物;烹制时间久,不适合上班族;含糖量太高,容易长胖”,但是对于今天这碗白粥,我无话可说,就好似一剂灵丹妙药,瞬间让我的胃也喜笑颜开了。这一刻,我终于理解了父母对粥的执念。
尽管我讨厌喝粥,但我一直是理解父母的,粥对于他们来说,好消化、易咀嚼。但是,这种理解,也仅在于思想上。父母也好像对此心领神会,我每次过年回家第一天,一定是吃米饭。我也好像和他们达成了默契似的,把每年对粥仅有的忍耐都留给了他们。
所以不知从何时起,“喝粥”成了对家的一种记忆。每次喝粥就会想起那碗苦涩的白粥,那碗一天三顿的五谷粥,会想到因为喝粥吃不饱的日子、因为喝粥膨胀的肥肉、还有因为喝粥和父母吵的架。而现在,发现父母越来越频繁的喝粥,我心中却总是隐隐的担忧。我会猜测,这是不是他们身体逐渐衰老的迹象?是不是因为牙又松了,或者胃又难受了,或者因为来回奔波照顾老人没时间正经烧饭。然而我能做的,也仅仅是趁着活动买点维生素片寄给他们。
我想我以后依然不会主动喝粥,因为喝粥真的很耗时。
比如我今天喝了一碗白粥,就写了这样一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