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书摘
-林语堂
“小说“者,小故事也。无事可做时,不妨坐下听听。
本书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既非维护其完美,亦非揭发其罪恶。因此与新近甚多“黑幕”小说迥乎不同。既非对旧式生活进赞词,亦非为新式生活做辩解,只是叙述当代中国男女如何成长,如何过活,尤其是,在此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尘世生活里,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而已。
大道,在六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庄子·大宗师
别家
家者一词语,征夫路中憩。
傀儡戏终了,拆台收拾去。
人在福中要享福,莫在福后空回想。财富,在黑暗天空中放出的烟火,看来是霞光万丈,光彩耀目,结果最后只是烟消云散,黑灰飘落,地上留些乌焦的泥巴烟花座子而已。
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是其言者,其名为吊诡;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
-庄子·齐物论
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
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
兄抛渔网赴中流,妹撒钓丝待上钩。
尽日得来仍换酒,雨后空舟归去休。
“你们曾听见有人离家去当隐士。世人对人生只有两个态度:入世、出世…我要出外,是要寻求我真正的自己。寻求到自己就是得道,得道了就是寻求到自己。你们要知道“寻求到自己“就是“快乐”。我至今还没有得道,不过我已经洞悟造物者之道,我还要进一步求取更深的了悟。”
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庄子·知北游
那个时代的中国,就是如此。到底是老一代的迷惑,还是年轻一代的迷惑?实在不易确言。一切价值标准都告崩溃。老一代腐败而无能,少一代反叛而欠教养,老人对中国,对自己,都失去了希望,少一代对将来则抱有无限的热心。年轻的一代若没有权利报有希望和热心,谁应当有呢?我们把一切都抛弃之后,自己似乎不成熟,粗野欠教养,他们确实是缺教养,不过有热血,有良心。
“五四”运动只是好多学生运动的开始。以后,每逢国家有危难,政府里心已经变凉的老一代的措施,一触怒了热血的青年,就有学生示威运动。老一代总是抱怨年轻人不努力求学,少一代则抱怨老一代治国无方。老少两代之间的冲突越发强烈,老一代苛酷的讥诮,自然而然的会引发少一代的反叛不服。
女人的天性是在群众的悲哭中获得很大的安慰,同时使自己觉得与广大的人群取得了结合。
在北平,真正古老文化的继承人,不介意现代文明的侵扰。他们祖先怎么样生活,他们现在也是一成不变。他们家庭生活有满足的气氛,这显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上有无穷智慧的源泉;在生活方式上,对岁月保持达观;在谈话上,则表现得明智温和,轻松而悠闲。因为在老北京,刹那与万古没有什么分别。别处的数百年,在北平只是几段瞬息的时刻,在其间,由祖父至孙子,生活的传统,绵延不断。因为在老北京,大家都能够等待,在等待中由少而老,但是百年如一日,虽说由少至老,实则从未变老。老北京遭受异族的征服很多次了,但是被征服者却将入侵者征服,讲敌人修正过来了,使之顺乎自己的生活方式。
几千人的脚在跋涉前行,那么艰苦地跋涉前行,逃避可怕的敌人。但是他们脸上有沉静的刚强毅力。没有什么人谈论过去,将来也是茫然一片,他们只想眼前的需要。
三个人对时光似乎得到一种奇异的感觉,那就是,时光像一条永远流动不息的江河,雄壮伟大,而万古不变。他们觉得自己的故事就像是永不改变的古老北京的一个刹那,是时光的手指自己写下来的故事。
这种激动,只有个人融进伟大的运动中,才会感觉到。
杭州城隍山是满足她美感生活的隐居处所,现在她觉得毫无意义可言了,不能使她满足,并不够真实。
这时暮霭四合,黑暗迅速降临,刚才还说一片金黄云海,现在已成为一片灰褐,遮盖着大地。游云片片,奔忙一日,而今倦于漂泊,归栖于山谷之间,以度黑夜,只剩下高峰和灰色小岛,于夜只大海独抱沉寂。大自然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宇宙间和平秩序,但是这和平秩序中却含有深沉的恐怖,令人凛然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