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火车票那些不吐不快的故事
高中刚毕业那个暑假,我和几个小学生一起坐在大屏幕前看《人在囧途》,当时我笑得前仰后合,心想一张火车票怎么能演出这么多故事呢,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呢。 那时我还不知道,若干年后,我会在买火车票这件事上,栽了一次又一次的跟头,并且乐此不疲。 第一次买火车票,是在要上大学的时候。那个时候第一次一个人出那么远的门,在买票这件事上就格外小心翼翼,早早地就在网上订了票,早早地就准备好行李,又早早地就出了门,在火车站等了足足两个小时,终于踏上了前往远方的列车。 印象中,这是我唯一一次正常的出行,因为从那以后就一直在误车,误车,误车。总而言之,现在我大学都念完了,所有你能想象得到的关于火车票的意外,我都经历了一遍。 但是对于这件事,我一直觉得自己十分委屈,全国人民都要坐车,谁没个误车的囧事啊。何况12306的规定那么多,一会又是改签要限定时间,一会又是到达站始发站能不能变更,一会又是发车前退票扣多少比例的手续费。总之极尽中国文字遣词造句之所能,用有限的文字规定出可能遇到的所有情况,而我脆弱的神经也在这些字句相似的文字间宣告罢工,最终以实际行动验证了这些条款不可侵犯的正确性。 好了,讲到这里我终于要开始正式讲述我和火车票故事了。此刻我正怀着万分悲痛又忍俊不禁的心情,开启这些遥远的回忆。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和同学一起去西安玩,回程前一天才匆匆忙忙订了火车票,又因为时间尚且充裕,所以硬是在冷风中逛了半天才去取票。 结果一取票就傻眼了,我明明今天就要走,怎么定成了明天的票呢?于是匆匆忙忙退票,新买一张又把往返站点搞错了。等我连退两张票扣完手续费后,10086又适时地给我发来一条信息通知我省外流量使用过多,目前已停机。 我那个气呀!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我,那时12306的界面十分崇尚简单粗暴这一准则,所有的列车信息都被密密麻麻的发车时间,发车站点,到达站点等信息填充,满眼望去全是数字和文字。恰好鄙人小脑不甚发达,一看到用户体验度不高的页面就头脑发热,只想在寒风中高唱小白菜。 还有一次在杭州站,玩得太尽兴了以至于开车前半小时才匆忙往火车站赶。一路上给出租车司机加油鼓劲,恨不得再给车安一个油门帮他一起开。总而言之最后即使出租车八百里加急,电梯上上窜下跳,最后还是没赶上。 当然这也不能怪我,杭州的高峰期,那得堵成什么样呀,想通了这一点我又有勇气愉快地去退票了。 还有一次在成都站,这次好不容易没误车,也没买错票。但是!用学生证买的票取不出来......我忘了一眼人工售票处火辣辣的队伍,心安理得地误了车。 这能怪我么,还是不能,学生证的设置谁能知道你什么时候取得出来什么时候取不出来呢,哎。 还有一次在武隆站,我心想这次可真是万事具备,东风也不欠了。时间充裕,票也取出来了,也没在安检处被误认为是恐怖分子给拦下,只要静静坐在候车室等着上车就行了。 然后事实证明,人蠢真的是没有下线。我和我亲爱的同学,就在火车站里聊着天, 聊着天 聊着天错过了火车。 于是我又迫不得已为这次的退票多花一次手续费。 又有一次,在宁波站。这次可真真真是万事具备,不欠东风,因为我已经安安稳稳地坐在了火车上。 但偏偏,我发现丢了钱包,检查一遍衣袋皮包之后没有任何发现。我怀疑落在了候车室,于是迅速冲出了火车返回候车室,找到了钱包的同时火车也开走了。 要叙述的故事太多了,而从这些故事里已经足够获得相当多的经验。上火车是坐上火车的必要条件,而两者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买票,到站,取票,检票......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你上不了列车。 毫无疑问,在这些不愉快体验发生的同时,除了体验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之外,还是多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认识。 只要去退票窗口或者改签窗口看一看,你就会理解我在说什么。每天那么多躺列车呼啸而过,但总有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排除在列车之外。 我见过背着大包小包来到售票窗口前却被告知无票的白发老人,我见过开车前十分钟风风火火跑到改签窗口的中年男子,我见过因为改签没有坐位而必须在长途车上站完全程的妈妈和孩子,我见过因为取不出票时间不足的懊丧男子,我见过在车站因为离别而难分难舍流下真诚泪水的情侣。 我不是火车站的工作人员,但是我见过很多误车而必须改签退票的人们。延伸的铁轨就像远方和家的象征,而火车就承载着人们满满当当的热望与爱,车票是通向远方的一张门票。 在限定的时间面前,在匆忙的旅程面前,在繁重的行李面前,各种各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那时候,古时人们的迁徙之苦又改头换面来到了新时代人们的面前。 其实火车站,就是一个压缩的小型世界。 此刻我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码下这篇文章,夜已经黑了,窗外是暗沉的黑夜,车里面灯光闪耀。我坐在车厢里享受这暖气,一本满足。 仿佛半个小时前到达火车站之后发现忘了带身份证那个人不是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