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位2000年前的西汉少年游侠

关于右北平铁官墓志的《侯晋墓志》,我的释读如下:
右北平铁官铁山啬夫侯晋,字番庶,枼居海阳,享堂铁山。同产昆弟七人,皆用灻铸为业,号曰幽州七铁,公其第六也。少习武,喜任侠,稍长,丈(仗)剑游天下。宣曷诗曰:登车揽辔兮望八荒,大男有志兮游四方。德敷海内,义称州郡。既武功千夫,戠守铁山。克奉职事,再不思游侠之乐。磐如也,敫如也,铁如也,十年一如也。夫山林铁官,业之基也。得其守铁业,安利其开,铁业乃兴。元凤六年秋,乌桓盗入塞,唯八月癸卯,戮杀乃部,劫获铁器工师,公不幸䍜(罹)难,折䌛四十,闰月己亥葬。
通过解读《侯禄墓志》得知,侯禄弟兄七人,被称为“幽州七铁”。而侯晋正是七铁之一,是排行老六的弟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可惜也在这场战争中罹难,墓志就是记述了侯晋的生平。
墓志中记载:铁山啬夫侯禄年少习武,有侠义之风,仗剑游天下,有诗赞颂他:“登车揽辔兮望八荒,大男有志兮游四方。”啬夫是官职名,县级以下的小官。这两句诗都有出处,登车揽辔意思是登上马车拉着缰绳,词典上解释:《后汉书·范滂列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仔细算来,后汉尚在前汉之后,范滂比侯禄晚了至少200年,今后词条可改为:语见西汉《侯晋墓志》。
至于“大男有志兮游四方”,则明显从汉高祖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里化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墓主侯晋是那种风流潇洒的侠客,但具体是哪些行侠仗义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说侯晋“德敷海内,义称州郡”,意思是说全国都佩服侯晋的德性,义气更是在他所属的州郡都很有名气。
这样一个少年游侠,后来从政了,“克奉职事,再不思游侠之乐。”当官就要有当官的样子,侯晋在他的任上,像磐石一样稳固,像一束光芒耀眼,像钢铁一样坚硬,十年如一日地干好自己的工作。(此时,脑海里忽然响起BGM: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
敫如,敫读jiao,意思是光。《论语》中有这样一则: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敫如也,绎如也,以成。”
“磐如也,敫如也,铁如也”是倒装句式,本意是如磐也,如敫也,如铁也,像什么一样之意。“十年一如也”,现在我们表彰某人敬业,也会说他十年如一日,看来由来已久,西汉时候就这样夸人了。
墓志里说,在侯晋的努力工作下,当地“安利其开,铁业乃兴”,此处安利不是我们说的安利,我想应该是事业指平安、顺利之意,有旗开得胜的意思。
可惜,侯晋这样一个好官,却不幸和他的哥哥侯禄一样,在天凤六年,遭遇到乌桓盗匪的戮杀,享年仅仅四十岁。
和《侯禄墓志》相比,可以发现,两者墓志叙事一致,字体一致,形制一致,甚至连前面的几行除了官职外,其他的籍贯、特长都一样,都是天风六年遭到乌桓盗匪的杀戮。此墓志应个《侯禄墓志》为一个人书写,或者直接刻上去的。
通过墓志我们可以知道,两千年前汉代的语言不是那么难懂,一般人大致都能顺出大概的意思,古文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文中的字体,虽是篆书的结构,但已经具备了隶书的味道,里面的字形,和现存已知的汉简、简帛文字对应,不难释读。以前,经常说西汉很少刻石,这批墓志的出现,真是填补了空白,我们见到了前人没有见过的史料,更坚定了我“过眼即福”的概念。
侯晋墓志比侯禄的写得有文采,更生动,正是这些生动的文字,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少年游侠,一个汉昭帝时代的好干部侯晋同志。
两千年前的西汉元凤六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历史上到底是怎么记载的。
查到如下的情况:
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乌桓再次发兵犯幽州,范明友率军出击,再次击退乌桓。随后,昭帝调整北方防务,缩减玄菟郡疆界、设立金城郡,并招募郡国民众修筑防御工事。
这样一来,看来当时是发生了大的战争,侯氏铁官兄弟都是在这场战争中罹难了。
那么这个墓志是怎么回事?和前面我们说的招魂牌又有什么联系?篇幅关系,先按下不表。今天先聊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和大家慢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