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气象
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在他的灵柩运往昭陵那一天,长安城外,举世同悲。 汉人泪流满面,而那些异族的使节们,则用他们自己民族的方式为“天可汗”送行,割发,划面,伤耳,就在这个时候,一位高鼻深目的突厥人,从满地鲜血中走出,不仅毁容自残,而且恳求新皇李治,允许他自杀殉葬,为先皇守陵,做出了毕生之中,最像突厥人的一件事。 李治并没有答应他,因为李世民死前明确立下遗嘱,不许这些忠心耿耿的臣子为他殉葬,让他们好好地活下去。 可是六年后,阿史那社尔还是死了,高宗下令,把他和贞观年间归附的其他13位外族君主,雕刻成石像模样,树立在昭陵墓道上,在现在已经确定身份的昭陵73座陪葬陵里,阿史那社尔的位置超越了李世勣、尉迟敬德、程咬金等贞观朝著名人物,在众武将里,埋在了离太宗最近的地方。 最终,他还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这位突厥王子,一生飘零,直到遇到李世民,许他以重任,将亲姐姐嫁给他,士为知己者死,从此阿史那社尔带着一腔热血,开始为大唐南征北战,平高昌,破高句丽,灭薛延陀,贞观21年,他率领唐军征讨龟兹,大破处月、处密部、占龟兹都城、大拨换城五座城邦、击退西突厥于碎叶川西、虏龟兹国王和贵族,押于阗国王入长安。。。大唐的实力震动了中亚,700多城争相归附,疏勒、于阗、安国抢着犒军。阿史那社尔在西域设“四军镇”,高调宣布“主权在唐”,400多年后,中原王朝的旗帜终于又一次飘扬在了大漠绿洲、天山雪岭。 而这样的异族将领,在当时的盛唐,还有许多许多。 没有民族之分别,没有相貌之区隔,没有文化之偏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唐人。大唐以广阔的胸怀和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他们,而他们也以大唐的前途与命运为己任,君以国士遇我,我必国士报之,所以肝脑涂地,舍生忘死而不悔。 泱泱大国,何以不兴? 这就是盛唐气象。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1 20:2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