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先看见自己?还是天地呢?
见自己——见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
见天地——天下这么大,你都没有出去看过,就是井底之蛙,要出去见一下世面。
见众生: 就是要把你所学的教给别人,能够启发别人才叫见众生。
是从明朝开始相传的,特别神秘的道家理念。因此错误理解这句话的人特别多,总以为有什么采阴补阳的秘密,尤其到清朝晚期的时候,这个话被错误理解了。
但是。
人一定要先见自己?在见天地?见众生么?
不一定。
我觉得真正的顺序该是,见天地、见众生、才得见自己。
没见过天地之广,就是井底之蛙。没见过高手,没有对自己的见识进行剖析,就是没用的见识。一个人不知道天地之广、不知世人是如何生活的,那怎么能见到自己呢?
那这样的顺序是正常的了么?
不一定!
可以在换一种思路。
加上时间的概念。
在通讯靠吼、取暖靠抖、看门靠狗的时代。时间很慢,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所以有时间思考自己、思考众生、最后思考天地。在当下,时间如白马过隙,人们根本没有时间去看见自己,更应该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