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葬礼
今日去杨山参加98岁老人的葬礼。
一大早隔壁的王哥就在窗下喊我,说老杨安排好车辆接我们邻居上山参加他母亲的葬礼。
我答应他:“把我母亲安顿好,就去!”我煮了饺子,给母亲盛了六个,她觉得好吃又要了一个,我告诉她去山里参加葬礼。她答应了。
8时过,我们才坐上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前进,过四祖寺,传法洞、观音崖,过门槛山,看得见四山围子里有一座水库就到了杨山。杨山杨姓是个旺族,有杨老屋、中垸、杨凼,三个自然村。传丁三四百人。



杨老太葬礼在杨家新起的祖堂举行,有道士念亡经,锣鼓叮哐,道士主唱 ,众锣鼓手边打击乐器,边跟着唱和……杨家孝子孝孙身披白、红、绿三色孝巾,白代表老太的子侄以及女婿、外甥;红色代表孙子辈,绿色代表重孙。杨氏高龄四世同堂,几十人跪在祖宗牌位前,听锣鼓点叩首致孝。现场挺好玩的,道士唱的声腔高亢,锣鼓奏的节奏紧凑邃密。道士从很远的地唱来,然后才唱到老太的儿子、孙子 ,直到把家族的人(孝子孝孙)都唱进他的经文里,家乡人叫这叫:“念孝单”。
经文毕,锣鼓声息,才开始有引路幡从祖堂屋的台阶上走下来……依次是孝长子端了老人的遗像,八仙之中的一人端骨灰盒紧随其后,接着有次子,孙辈,女士。按照老礼,老人逝去是用棺材,现在殡葬改革,推行火葬。一些传统家庭还要用八仙,于是就派生出了冥轿。其实就是用铁皮焊的“坐轿。”将老人骨灰盒置于座席上,由八位本族健壮男子抬着游柩。一路烟花,一路长鞭,一路鼓乐……中途还停下来说四言八句“敲”孝子孝孙和亲友的竹杠。一百、二百、几十不等……这像游戏又像风俗,是从过去道士“祭龙杠”的风俗演变而来。尽管人们对此“风”多有微辞,却很少有人会站出来斥责此风。近年来一径蔓延,村人便以敲得多而为荣,使社情民风由淳朴坠向污浊,助长了“一切向钱看”的歪风。
今日这一敲还好,不算出格,有三四千块钱。
一路逶迤,到了祖坟山,八仙落轿开井,然后就是用芝麻点上烟火暖荡。抬棺入土,孝子孝孙跪于坟坑侧,道士手抓稻米撒葬,从东撒到西,又是一番吉庆话。然后就是拢土盖棺。
坐在祖堂的宾客等开宴席,听着坟山那边的爆竹相互宽慰,这就是老人入土为安了。
接着就是开席,巡视一眼,默默数了一数,今日可是开了一十四桌……流动餐馆,一桌六百元……将近一万多元。用方言说:“今日孝子浠汗了!”
酒宴罢,众人散去。
在我们这儿还有一好有趣的花絮:席上主家是派有两盒烟的。因为有抽烟也有不抽烟的,为显公平,大家都不抽席上烟 ,把两盒一人作主拿下席,然后去附近销售点换些洗衣粉,肥皂分发给席上人。于是我今天也分得了一袋洗衣粉和一块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