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通读完本书,用5句话概括我的收获的话,这本书主要讲了:1.用笔记来阅读一本书的重要性,2.一元化读书笔记,3.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4.购书清单怎么列,5.剪报式读书笔记。
前言,作者认为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之后并没有能好好或者说真正“读”了这本书,吸收理解了这本书的精华,会忘记自己读了什么,作者建议要读有所用,要凝结一本书的精华,好好吸收,才算读了这本书。买书的时候想一想要买什么书,读书的时候想一想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读完以后想到了什么想法。
第一点,主要收获是用读书笔记阅读一本书的重要性。
“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 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如果在做完读书笔记以后重读 书评, 就可以参考“ 第三方 的 观点”, 换个 角度 审视 自己的 这次 读书 体验。 于是你会发现,“ 原来 对自己来说有着某种意义的书,在这个人眼里是这样的”。
个人想法:说得很有道理,把自己当成精神分裂者,日常思考也可以做到。脱离习惯视角审视。
”当你 决定 以 写读 书 笔记 为 前提 去 买书、 读书 的 时候, 对 读书 的 认识 也会 发生 巨大 的 转变”
个人想法:写读书笔记需要融入身心。
会不停反思刚刚读了什么鬼
用最短的词句凝练精华
只写发自内心的心声
泛读之后做标记
重读标记部分
带来新灵感才值得摘抄
“请 找到 那 本能 够 成就 自己的 书。”
个人想法:塑造自我,在低谷时安慰自己的。
“我们 需要 一些 能 与 自己 长期 共处 的 书, 比如 旅行 时 想 读 的 书、 难 过时 想 读 的 书, 而 寻找 它们 正是 我们 平时 读书 的 目的。”
个人想法:陪伴者。
“这说明即使掌握再多信息,如果不去积极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个人想法:*作者的观点是,积极输出才能创造知识体系。我的想法是通过:阅读-思考-实践-验证-形成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重读读书笔记。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 都是加深理解、 开放新视野的好机会。”
个人想法:作者认为书要多读几遍,像咀嚼一样,吃透书中的内容。我认为,每读一遍书其实要带着不同的心态的,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时候再去读第二遍,经历了生活的洗礼,读同一本书才会能带来不同的感悟。
“写读 书 笔记 的 时候, 要多 思考 怎样 写 能 更 方便 日后 的 阅读, 比如 可以 在 笔记本 里 粘贴 一些 纪念品、 复印件, 这样 看起来 会很 漂亮, 而且 会 比 只有 手写 文字 的 笔记本 更有 吸引力。”
个人想法:手账的诞生。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 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个人想法:浪费人生和浪费时间的区别是什么?认真按着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理想而活着,方式不同,目的一样。
“买下 跟 那片 土地 相关 的 书籍, 这样 你就 能 得到 一本 让你 着迷 的 书 了。”
个人想法:只有去当地才能买得到吗?不能在网上直接买吗?如何在不去当地的情况下找到并买到想要的书呢?
“像这样 把 没 读完 的 书 放在 显眼 的 地方 是有 意义 的, 并不 是在 浪费 空间。 下次 再读 其他 俄罗斯 相关 书籍 时, 我会 马上 想到 还有 一本 讲 斯大林 的 书, 然后 出于 兴趣 翻阅 起来。”
个人想法:根据自己的本心,自己的兴趣去阅读,效率会很高。
“如果 普通 书籍 是 猫, 那么 名著 就是 猫 妖, 已经 不能 仅仅 被称为 书 了。 经得起 时光 洗礼 的 书 一定 有 流芳百世 的 价值。”
个人想法:名著就一定适合自己吗?名著也有很多,如何选择自己想读的,根据什么来选呢?
“在家 或 公司 里 把 想 看的 几 页 撕下 来 带到 外面。 只要 对折 两下, 就可以 把 书页 放进 西装 的 口 袋里, 在 人满为患 的 地铁 里 也可以 轻松 地 拿出来 阅读, 下了 车 就可以 直接 扔掉, 这可 真是 轻 量化 的 极致。”
个人想法:拆书帮
第二点,主要收获是一元化读书笔记法,把所有读书相关信息和非相关信息都写进同一本笔记,从买书到写笔记,作者用时间为索引。
“①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② 按时间顺序书写 ③ 附上日期 ④ 灵活运用速记 或略记 ⑤ 可以粘贴“
个人想法:--关于一元化笔记,虽然简单方便的方法才好用,但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不能在回忆的第一时间里知道你想要找的文章在哪里,必须要回忆在哪一天看了这类的书,觉得并不是很好的方式。也许可以通过书名的首字母索引来做,或者分类不同的书籍,哪些是阅读写作类的,哪些又是职场工作类的,技能提升类的,不同的人应该有自己不同的分类,生活相关,教育相关,理财相关,工作相关等等,而分类才能更好的方便以后的查询。
第三点,葱鲔火锅式: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评论)”
个人想法:摘抄+感想的方式确实很好,这篇读书笔记就是这样做的,觉得回头看看也是明白自己在写什么鬼。
“可以 不 采取“ ○ 摘抄 ☆ 评论” 的 格式, 而是 采用“ ○ 要点 ☆ 评论” 的 方式。”
个人想法:方法千万,选择多样。
第四点,主要收获是购书清单怎么列。
作者认为,要有一份自己的购书清单,而不是在书店漫无目的地选书买,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买不到好书。而列出购物清单可以防止冲动消费,用首字母记录要买的书的类型,通过主题、作者和出版社发散购书,根据新闻报刊推荐选书。
“我 会把 购 书 清单 用 A4 纸 打印 出来 叠好, 收纳 在 笔记本 里( 见图 2- 2)。 以前 只是 把 感兴趣 的 书名 写在 笔记本 的 最后 一页 以供 参考, 后来 感兴趣 的 书 越来越多, 一页 纸 根本 写 不下, 于是 开始 使用 专门 的 表格。 这样做 的 好处 是, 就算 原来 的 笔记本 用完 了, 也可以 拿出 表格 粘贴 或者 直接 夹 在 新的 笔记本 里。
也就是 通过 报纸、 杂志、 书籍 和 电视 等 途径, 尽可能 多 地 捕捉 日常生活 中 接 触到 的 信息, 把 感兴趣 的 书名 或 主题 都写 在 笔记本 上 的 随想 笔记 里”
个人想法:收集书单最好要分类列出,平时想到的想要的书都要记下来。把平时的好奇心和想要读的书结合起来。
”使用单独的纸张 或 便利贴 作为购书清单”
个人想法: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和纸资源,而且偏向电子化办公,完全可以用电子便利贴代替纸张。
第五点,剪报式读书笔记
”除了 更 方便 阅读 以外, 还能 在 剪报 的 同时 直接 写上 自己的 评论, 这样 在 重读 的 时候 还能 看到 自己 在读 这本 书 之前 的 思考。 我 除了 书评 以外, 还会 把 杂志 或 报纸 上 刊载 的“ ○ ○ 老师 选择 的 十 本书” 和“ 想知道 △ △ 的 人 应该 看的 书” 等 栏目 也 做成 剪报, 贴在 笔记 本上“
个人想法:回看的时候会很方便,而且可以发散购书单。
“剪下 复印 好的 文章, 用 透明 胶带 贴好。 既然 是 想要 铭记 于心 的 名言、 令你 深受 感动 的 文章, 当然 要 放在 显眼 的 地方。”
个人想法:剪贴画,家里会不会变得很乱呢,如果有很多句子都让人触动,贴得到处都是,每天都看,每天都被触动,触动多了,感觉淡了,看腻了怎么办呢,更换新的名言吗,如果不停更换新的名言,是不是那些让人触动的句子其实并不是真正触动了自己,做这些繁琐的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积极的正能量吗?每天都打鸡血或者怀着感触的心情去生活对我们真的好吗?这就是用力拼命清醒地活着吗?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吗?我对于复印文章然后粘贴在读书笔记上的做法一直保持着审慎的态度,这样做的话,不是很浪费纸资源吗,还需要自己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这样一整个步骤,买复印机,买复印纸,对于家里已经有复印机和复印纸的,复印书籍,然后剪切粘贴,清理垃圾,写感想。我觉得当我完成这一系列做法之后,想要再写些什么的精力完全就被磨耗光了。如果遇到好的词句,当时就会想要写下触动到的灵感。过后再写,感觉就没了。每时每刻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而转瞬即逝的灵感也是很珍贵的。
“而 把 书评 和 广告 等 与 书 相关 的 信息 做成 剪报 贴在 笔记本 里、 摘抄 文章、 把 书 腰 贴在 读书 笔记 里 或是 重新 阅读, 都是 让 读书 生活 更有 层次、 更加 深刻 的 必要 过程。”
个人想法:是因为这个仪式感让作者感到加深了读书和理解吗?觉得对于不同的人理解和记忆的方式都可以是不同的,有的人过目不忘,对于他们来说,再看一遍有什么意义呢?总觉得这么做太费时费力了,除了满足于做了一项这么大的工程之外,真正的收获是否值得呢?对于我自己来讲,如果把文章和感想写在电脑里,其他资料或者书腰可以拍照然后保存在同一个文档里面,也许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吧。
“参考书
·地图
·图鉴
·统计数据
·百科全书
·年表
·词典”
个人想法:如果能找到作者提供的这些参考书电子版会更方便。
以上,就是读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的读书笔记。
前言,作者认为很多人读了很多书之后并没有能好好或者说真正“读”了这本书,吸收理解了这本书的精华,会忘记自己读了什么,作者建议要读有所用,要凝结一本书的精华,好好吸收,才算读了这本书。买书的时候想一想要买什么书,读书的时候想一想哪个部分是最重要的,读完以后想到了什么想法。
第一点,主要收获是用读书笔记阅读一本书的重要性。
“读书笔记是自己和书的对话, 所以不需要别人的观点,但如果在做完读书笔记以后重读 书评, 就可以参考“ 第三方 的 观点”, 换个 角度 审视 自己的 这次 读书 体验。 于是你会发现,“ 原来 对自己来说有着某种意义的书,在这个人眼里是这样的”。
个人想法:说得很有道理,把自己当成精神分裂者,日常思考也可以做到。脱离习惯视角审视。
”当你 决定 以 写读 书 笔记 为 前提 去 买书、 读书 的 时候, 对 读书 的 认识 也会 发生 巨大 的 转变”
个人想法:写读书笔记需要融入身心。
会不停反思刚刚读了什么鬼
用最短的词句凝练精华
只写发自内心的心声
泛读之后做标记
重读标记部分
带来新灵感才值得摘抄
“请 找到 那 本能 够 成就 自己的 书。”
个人想法:塑造自我,在低谷时安慰自己的。
“我们 需要 一些 能 与 自己 长期 共处 的 书, 比如 旅行 时 想 读 的 书、 难 过时 想 读 的 书, 而 寻找 它们 正是 我们 平时 读书 的 目的。”
个人想法:陪伴者。
“这说明即使掌握再多信息,如果不去积极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个人想法:*作者的观点是,积极输出才能创造知识体系。我的想法是通过:阅读-思考-实践-验证-形成体系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重读读书笔记。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 都是加深理解、 开放新视野的好机会。”
个人想法:作者认为书要多读几遍,像咀嚼一样,吃透书中的内容。我认为,每读一遍书其实要带着不同的心态的,最好是时间跨度大的时候再去读第二遍,经历了生活的洗礼,读同一本书才会能带来不同的感悟。
“写读 书 笔记 的 时候, 要多 思考 怎样 写 能 更 方便 日后 的 阅读, 比如 可以 在 笔记本 里 粘贴 一些 纪念品、 复印件, 这样 看起来 会很 漂亮, 而且 会 比 只有 手写 文字 的 笔记本 更有 吸引力。”
个人想法:手账的诞生。
“浪费时间不算什么, 但请不要浪费人生。”
个人想法:浪费人生和浪费时间的区别是什么?认真按着自己的路,朝着自己的理想而活着,方式不同,目的一样。
“买下 跟 那片 土地 相关 的 书籍, 这样 你就 能 得到 一本 让你 着迷 的 书 了。”
个人想法:只有去当地才能买得到吗?不能在网上直接买吗?如何在不去当地的情况下找到并买到想要的书呢?
“像这样 把 没 读完 的 书 放在 显眼 的 地方 是有 意义 的, 并不 是在 浪费 空间。 下次 再读 其他 俄罗斯 相关 书籍 时, 我会 马上 想到 还有 一本 讲 斯大林 的 书, 然后 出于 兴趣 翻阅 起来。”
个人想法:根据自己的本心,自己的兴趣去阅读,效率会很高。
“如果 普通 书籍 是 猫, 那么 名著 就是 猫 妖, 已经 不能 仅仅 被称为 书 了。 经得起 时光 洗礼 的 书 一定 有 流芳百世 的 价值。”
个人想法:名著就一定适合自己吗?名著也有很多,如何选择自己想读的,根据什么来选呢?
“在家 或 公司 里 把 想 看的 几 页 撕下 来 带到 外面。 只要 对折 两下, 就可以 把 书页 放进 西装 的 口 袋里, 在 人满为患 的 地铁 里 也可以 轻松 地 拿出来 阅读, 下了 车 就可以 直接 扔掉, 这可 真是 轻 量化 的 极致。”
个人想法:拆书帮
第二点,主要收获是一元化读书笔记法,把所有读书相关信息和非相关信息都写进同一本笔记,从买书到写笔记,作者用时间为索引。
“① 可以书写任何内容 ② 按时间顺序书写 ③ 附上日期 ④ 灵活运用速记 或略记 ⑤ 可以粘贴“
个人想法:--关于一元化笔记,虽然简单方便的方法才好用,但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读书笔记的方法并不能在回忆的第一时间里知道你想要找的文章在哪里,必须要回忆在哪一天看了这类的书,觉得并不是很好的方式。也许可以通过书名的首字母索引来做,或者分类不同的书籍,哪些是阅读写作类的,哪些又是职场工作类的,技能提升类的,不同的人应该有自己不同的分类,生活相关,教育相关,理财相关,工作相关等等,而分类才能更好的方便以后的查询。
第三点,葱鲔火锅式: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 摘抄)
·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评论)”
个人想法:摘抄+感想的方式确实很好,这篇读书笔记就是这样做的,觉得回头看看也是明白自己在写什么鬼。
“可以 不 采取“ ○ 摘抄 ☆ 评论” 的 格式, 而是 采用“ ○ 要点 ☆ 评论” 的 方式。”
个人想法:方法千万,选择多样。
第四点,主要收获是购书清单怎么列。
作者认为,要有一份自己的购书清单,而不是在书店漫无目的地选书买,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还买不到好书。而列出购物清单可以防止冲动消费,用首字母记录要买的书的类型,通过主题、作者和出版社发散购书,根据新闻报刊推荐选书。
“我 会把 购 书 清单 用 A4 纸 打印 出来 叠好, 收纳 在 笔记本 里( 见图 2- 2)。 以前 只是 把 感兴趣 的 书名 写在 笔记本 的 最后 一页 以供 参考, 后来 感兴趣 的 书 越来越多, 一页 纸 根本 写 不下, 于是 开始 使用 专门 的 表格。 这样做 的 好处 是, 就算 原来 的 笔记本 用完 了, 也可以 拿出 表格 粘贴 或者 直接 夹 在 新的 笔记本 里。
也就是 通过 报纸、 杂志、 书籍 和 电视 等 途径, 尽可能 多 地 捕捉 日常生活 中 接 触到 的 信息, 把 感兴趣 的 书名 或 主题 都写 在 笔记本 上 的 随想 笔记 里”
个人想法:收集书单最好要分类列出,平时想到的想要的书都要记下来。把平时的好奇心和想要读的书结合起来。
”使用单独的纸张 或 便利贴 作为购书清单”
个人想法:觉得有点浪费时间和纸资源,而且偏向电子化办公,完全可以用电子便利贴代替纸张。
第五点,剪报式读书笔记
”除了 更 方便 阅读 以外, 还能 在 剪报 的 同时 直接 写上 自己的 评论, 这样 在 重读 的 时候 还能 看到 自己 在读 这本 书 之前 的 思考。 我 除了 书评 以外, 还会 把 杂志 或 报纸 上 刊载 的“ ○ ○ 老师 选择 的 十 本书” 和“ 想知道 △ △ 的 人 应该 看的 书” 等 栏目 也 做成 剪报, 贴在 笔记 本上“
个人想法:回看的时候会很方便,而且可以发散购书单。
“剪下 复印 好的 文章, 用 透明 胶带 贴好。 既然 是 想要 铭记 于心 的 名言、 令你 深受 感动 的 文章, 当然 要 放在 显眼 的 地方。”
个人想法:剪贴画,家里会不会变得很乱呢,如果有很多句子都让人触动,贴得到处都是,每天都看,每天都被触动,触动多了,感觉淡了,看腻了怎么办呢,更换新的名言吗,如果不停更换新的名言,是不是那些让人触动的句子其实并不是真正触动了自己,做这些繁琐的工作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呢?积极的正能量吗?每天都打鸡血或者怀着感触的心情去生活对我们真的好吗?这就是用力拼命清醒地活着吗?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吗?我对于复印文章然后粘贴在读书笔记上的做法一直保持着审慎的态度,这样做的话,不是很浪费纸资源吗,还需要自己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这样一整个步骤,买复印机,买复印纸,对于家里已经有复印机和复印纸的,复印书籍,然后剪切粘贴,清理垃圾,写感想。我觉得当我完成这一系列做法之后,想要再写些什么的精力完全就被磨耗光了。如果遇到好的词句,当时就会想要写下触动到的灵感。过后再写,感觉就没了。每时每刻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而转瞬即逝的灵感也是很珍贵的。
“而 把 书评 和 广告 等 与 书 相关 的 信息 做成 剪报 贴在 笔记本 里、 摘抄 文章、 把 书 腰 贴在 读书 笔记 里 或是 重新 阅读, 都是 让 读书 生活 更有 层次、 更加 深刻 的 必要 过程。”
个人想法:是因为这个仪式感让作者感到加深了读书和理解吗?觉得对于不同的人理解和记忆的方式都可以是不同的,有的人过目不忘,对于他们来说,再看一遍有什么意义呢?总觉得这么做太费时费力了,除了满足于做了一项这么大的工程之外,真正的收获是否值得呢?对于我自己来讲,如果把文章和感想写在电脑里,其他资料或者书腰可以拍照然后保存在同一个文档里面,也许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吧。
“参考书
·地图
·图鉴
·统计数据
·百科全书
·年表
·词典”
个人想法:如果能找到作者提供的这些参考书电子版会更方便。
以上,就是读奥野宣之.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的读书笔记。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