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雪的冬天
在广东,夏天的海易求,冬天的雪却难求。能看一场雪,大概是南方人一生的梦想。我们没见过满天的雪花,没见过结冰的河流,也没见过挂满雾凇的树。要不是交通越来越发达,估计南方人也就一辈子待在南方,与雪无缘。
但近年来由于气候的不稳定,导致了气温及天气的反常与极端。在广东的某些地区,冬天里居然也下起霰来。但没有看过雪的广东人哪里知道这是不是霰啊,看见外面噼里啪啦的掉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白色固体,就广发朋友圈,奔走告知亲朋好友们:广东下雪啦!但其实,雪是天空中的水汽经凝华而来的固态降水。而霰是大量凝结冻附的冰质粒,包围积集于雪晶四周,掩蔽了雪晶本来形状的固态降水。在广东那段“下雪”的日子里,可谓是人人兴奋,家家热闹,大家都为“广东下雪”而津津乐道。更有人拿私家车上积下的那么一点点“雪”,堆了一个迷你版“雪人”。这巴掌大小的“雪人”被发上朋友圈后,受到很多北方人的调侃:这“雪人”也太迷你了吧。但我认为,堆起“雪人”等这些晒“雪”的事情,恰恰是反映南方人对雪的憧憬,对美的追求。
我一直没有看过雪。对于雪的印象,大约都是从影视作品或者书籍上得来的。在影视作品中,男女主人公情到浓时,总会在街头飘起阵阵雪花,雪被视为浪漫的象征。在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中,雪是轻盈的,随风而去,又随风而落的;在“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里,雪又是凄凉的的哀愁的;在“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雪是遗世独立的意境悠远的;而在“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里,雪又是活泼的具有灵性的……我虽不曾见过雪,但我脑海里却有千千万万个不同的雪景。或许真正的雪景并没有我想象中好看,但那个银装素裹的冰天雪地仍然在我心头。
但是,没有雪的冬天也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在我家乡的冬天,仍然开满了花,各种各样的花,是一个五彩的冬天。常绿阔叶林的叶子并不会像银杏树叶那样,变得金灿灿,落得满地金黄;也不会像香山的枫叶一样,像打翻了的胭脂,撒在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他们只是变成了深深的墨绿色,在地上牢牢地站着,庄严地在寒风中度过,偶尔落下一地残叶。广东的冬天是湿冷的,有时在冬天还会下几场雨。在湿漉漉的街上走着,除了要提防钻入衣间的刺骨凉风,还要留神地面的水渍。本就凶猛的狂风,加上水气的助威,就更显得神气了,非得刮得大伙儿都抬不起头为止。
在这样一个个寒冬之中,总有一个地方为你开着一盏温暖的黄灯,总有一个餐桌等你归来。经过一整天的辛劳后,能和亲人一起围着大锅吃饭或是打边炉,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如果冬天里再配上一份羊肉煲,那就更加完美了。慢火在底下烧着,浓稠的汤汁在缓缓沸腾冒泡,羊肉、马蹄、红枣、山药干混合起来的香气,在饭厅中萦绕。那真是即暖了人们的胃,更暖了人们的心。
而我最喜欢的冬天节日就是冬至。在我们家乡,一般不吃超市里买的速冻芝麻大汤圆。而是自己揉面粉,把面粉搓成一根根小指大的粗细,拿菜刀切成一颗颗汤圆粒。为了迎合我们家的口味,妈妈在做汤圆的时候总会把粘米粉的比例增大,做成有嚼劲的汤圆粒。带上自家晒的腊肉,切成片后与虾米一起用油爆出香味,再加上沸水煮汤,扔几颗瑶柱粒进去增味。待水再次沸腾之后,把汤圆粒和白萝卜条相继放入汤中,熟了之后,再撒上一锅的芫荽细段。瞬间香气扑鼻,红的绿的白的在锅里甚是好看,一上桌就各人吃了三大碗。吃饱过后,还要摸着肚皮,说:“今晚妈妈做的汤圆好好吃,不如明天再来一顿吧。”
没有雪的冬天也是完整的冬天,就让雪留在我们心中,然后去过好我们自己的每一个冬天吧。毕竟,很多人冷了之后,才会想起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