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迟到的人生
感冒最后的阶段,身体与病毒的最后一场殊死搏斗。头昏昏沉沉,身体酸软无力。于是摊在温软的床铺,睡了个「迟到的午觉」,那时是下午4点。醒过来的我下意识的看看表,此时是下午5点30分,90分钟的睡眠,这个数字只是在测算着自己奢侈的分寸,答案最好能让自己减轻些许不明来由的负罪感。
干涩的口腔有种近乎枯竭的焦灼,仿佛是与病毒血战后留下的扬沙,急需一场大雨浇濯。打破了日常作息,晚上岂不是要失眠?人的焦虑总是随时随地的游移作祟,让你无法安静的感知到当下的需要。倒了一杯白水,是母亲刚刚烧好凉在那里的,水的温度舒服极了,跟温润的母爱一样,既不带着冬日的冰冷,也不会灼热得一时无法下咽。一饮而尽顿时无比畅快,不由得做了一个饮料广告中常常出现的无比浮夸的「哈~」。心中真是千万匹马蹦腾了起来,什么心旷神怡、如沐春风、妙不可言,任何可以形容美好的词汇一并都涌了出来,甚至都有点想落泪。有时候必须到了此刻,我们才能明白身体和心灵是如此诚实,并且极易满足。这巨大的愉悦已然是身心在告诉你:我已经康复了。而我也不禁馈还了我的免疫力:干的漂亮!向你致敬。
无论是「迟到的午觉」还是从中收获的「迟到的幸福」,我还能称之为「迟到的」吗?我甚至觉得,我完全可以称之为「正是时候」吧 ?
这一年间,我遇到了生命中心灵相惜的伴侣;压缩了在歌唱组合投入的精力;减少了母亲开的网上厨房的工作量;关闭了代购网店;开始学习蒙语、长调、呼麦和马头琴;拾起了从高中就开始,但在6年前终止的街舞;又开始了朗读并创建了自媒体来记录我在音乐、文学和生活上的感悟。曾今因为盲目追赶而渐渐放下的那些事物,如今又一件一件寻索着捡了回来。虽然在这之前,曾那样的努力让自己在物质上超越某些潜在的心理标准,但现状却从未有过明显改善。因为潜在的心理标准之上,必定还会有更高的标准蹲距在那里检视着你。它让我的身心都备受煎熬,跟母亲之间的矛盾也总是接连不断,此起彼落。
而此刻,我的生活不再是以前那样混沌盲目,我清晰的看到,越是能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越是能获得无比巨大宁静的力量。你所能触及的人和事,都能在与你交通的片刻,感受到你内在缓缓升起的平静和喜悦。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是多么让人感动和激励的语句。而对于我来说,这一切的变化,不仅仅是发自深心的渴求,更多是来自伴侣鼓励和宽容的空间。这个空间是多么珍贵,我们的人生,多需要这个宽容和开阔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更深刻的感知自己发自深心的渴求。我常对他说:“我这一年的变化,都是因为遇见了你,谢谢你的支持和宽慰。”仿佛是在人生之中,第一次庆幸、也庆祝着我的如期而至的「迟到」。
与此同时,母亲也将我的蜕变看在眼里,记在了心里,与其说是蜕变,此刻我觉得要更准确的称之为「找回了自己」吧 ?那么,就从母亲的那句话作为开始吧。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母亲的感叹:
「我怎么觉得你,该天天向上的年纪不好好学习,整天玩乐。
该奋发图强挣钱的时候不努力挣钱,整天看书写作。总觉得你什么都比别人迟一步。」
母亲的意思是,我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比别人慢一步,总是追赶不上精准的时机,在相应的年纪做对应的事情。从小到大,我就是那个学不好曲意逢迎,也不太能墨守成规,并且真的总爱迟到的学生,常常被罚站在教室外沐浴着清晨温煦的阳光。此刻回想起那个情景,心中竟然也觉得幸福,有一种温暖紧紧环抱。
从那时开始,我就感觉到我的生命总要在这些僵死的规条中,试图摆脱一些束缚和捆绑。那时的我就已经在琢磨,到底是谁在冥冥之中锁定了生活或者人生的秩序和次序呢?它告诉我们何时直行,何时转弯;何时该停下张望,何时该加速急奔。好像是时间把我们置于无形的尺规之间,时时处处测量着我们的行动是否精确,告知我们在特定的时刻必须做出特定的行动。若不然就会恐惧、会不安,仿佛是那个铃响过后,才急奔到教室门前的你,胆战心惊瑟瑟发抖得等待被宣判。刹那间感觉像夹着尾巴,左右不是,全世界只有我的不对,一切的优秀和美好都与我无关。
在人生这座课堂里,我们是否也在害怕触犯既定的规则,也害怕「迟到」后被赶到人生的课堂之外?是什么力量无时不刻地驱使着我们的急切和恐惧,总在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慌乱地做了决定。再也不管不顾这座课堂所能带给我们的更多意义,而是在无意识的追赶着上课铃声盲目奔跑。人生又不是一台不分昼夜,随着惯性周而复始没有灵魂的机器,如何能像机械一样走向标准化作业,像流水线一样无意义的复制呢。
当然,我并不是鼓励故意迟到,破坏和违背秩序,但能不能在这些既定的秩序之下,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可以允许我们的心创造出一点自由、宽容和开阔的空间呢?我们能不能拥有一份自己的时间表,能在盲目追逐的时候及时叫停,在疲惫无助的时候及时喘一口气,在彷徨迷失的时候及时找回自己。因为即使在那样封闭的秩序之下,也总有一些天才神童,能跳出这无法撼动的桎梏,可以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留在更适合自己的课堂里,不是吗?
有谁比你的深心更了解你的需要和渴求呢?有谁比你的深心更知道你能以哪一种光芒闪耀呢?那些所谓的天才神童,应该只是比你更懂得绕开那些桎梏,走入更深层的生命去认知和捕捉自己的人吧。在幼小的孩子身上,我们常常能看见生命所散发出的光泽,他们的纯真和异想天开会让你不可思议捉摸,但那是如此美丽的生命之光,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瞥,都会让你莫名的着迷,让你暖暖的会心一笑,发出一句艳羡的感叹。那些没有被太多规矩和逻辑约束的生命的活力,虽说是被我们主动抛弃的,但生命是宽容的,还会给我们机会一样一样的寻回。
前些日子,跟一位高中同学聊起彼此的现状,我说:“我现在内心真的很满足,既平静又坚定。在北京没有固定房产,也没有很高收入,但能安静下来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她说:“看你每天都过的很充实,很羡慕你。我最近发现,我现在表面上好像什么都有了,老公、孩子、家庭!可我怎么感觉自己越来越空虚了呢?日子过得越来越没意思了,哎…… 确切的说,我有时候也不知道我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追求,感觉什么都没意思。”
确实如她所说,从高中认识她的时候,她就是一个漂亮,开朗,专业课优秀,家境优越,恋爱也足够谈的那样一个无忧无虑的女孩。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看似生活中任何方面都能如期而至的她,心中却也架着一个无法填满的缺口,也会感受到有些不可名状的东西迟迟未到。那么,其实无论外在有多大的区别,其实我们都是那个追赶着上课的铃声,急奔到教室的门前,最终却仍然「迟到」的人吗?
哈,也许我们都不能算作「迟到」,只要我们能绕过那些桎梏的束缚,只要我们能还生命以自由,只要能在适合的时刻,做出适合的选择,只要在生命里的每一个选择,都能足够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么,一切都不算「迟到」,一切还都「来得及」,一切都「正是时候」。而那个时机,只有你自己的生命最清楚。
有什么比活出真我更值得庆幸和雀跃的事呢?也许就如陈绮贞说「不是我太慢了,而是这个世界太快了」。所以只要内心是安静也坚定的,外在的形式有或没有,或多或少,都不能影响我们从生命的层次获得强烈的满足、幸福和归属感罢。
祝愿
我们都如这鹰,「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WinstonZ
2017.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