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记我眼中的海子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太宰治
死亡,原本就是不简单的。
对待死亡的想法,也是千差万别。
有的人是沉默的,默默告别亲友的离去;有的人是痛苦的,戚戚地割不断不舍;
有的人是孤独的,环顾四下,念一句“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前勤”。
常言道:生而所以然,死亦所以然。
通俗讲,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死去的时候不也还是这个样子吗?
但等到真正面临或旁观死亡的时候,又是另一幅模样了。
海子或许就是这样的吧。
天才、贫穷、太阳、理想。
草原、风、人类、姐姐。
以上的词类中,脱离了任何一个,我都无法描述出一个完整的海子。

*天才与贫穷*
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
得到的尚未得到
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秋》(1987)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生于安徽省一个贫穷闭塞的小村。
15岁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成为一个神话中的天才。
然而他从开始写诗开始,就已被村里人推下了神坛。
“一个法律系的高材生,竟然恋上了诗歌。”
八十年代,物质和精神刚从荒漠中走出,思想被人打开了闸口,一下子全部倾泻了出来。
海子便是被冲入思想河流的一员,当然,他也凭借自己的天分,成了河流中一朵漂亮的水花。
人们口中的天才,只是指IQ(智商),并不包括EQ(情商)。
北大毕业后,人们的天才凭借鲜明的才华,成了体制人,接着又凭借鲜明的性格,成了体制边缘人。
虽然工作了好几年,但海子从不参加学校的会议和活动,只能拿到基本工资。
精神的富足与物资的贫困,一直这样无情地撕扯着海子的灵魂。
秋天要来了,思考一下:得到了什么,又要丧失什么。
秋已来临,没有丝毫的宽恕和温情,
子夜长久喧响的声音,却要试图掩盖我们横陈于地上的骸骨。
剩下的全是对死亡的思想狂欢。
*太阳与理想*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
人们记住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却忽略了此时的海子并没有在春天遇到花开。
失恋的痛苦,亲人的不支持,自我的妥协与挣扎。
终于,在那个春日,海子带着几本书,心如死灰,安静地躺在山海关的铁轨上,走向了另外一个世界。
给追捧的年轻人留下一份书单:《新旧约全书》、《瓦尔登湖》、《孤筏重洋》、《康拉德小说选》。
你说呢,海子。
这些书中能解答哪些关于你的疑惑?
我想问的是:
如果太阳是金黄色的,站在麦田的青年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那个青年是忧郁色的,他的寂寞是什么颜色的;
如果他的寂寞是死亡色的,他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我想你也已经回答了。
遗书中这样写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草原和风*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九月》(1986)
在海子的诗歌中,‘风’这个词,或许只比‘太阳’少出现了几次。
但也吹过了海子的内心,掠过千万条思想,最后吹到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我知道海子是痛苦的,爱情出现过也走了,有了工作,却是不快乐的。
这不仅让海子怀念北大的日子,可以写诗、可以颂唱、可以尽情歌舞、可以举酒高歌。
而此时的海子,被人忽悠着练起气功,头脑中经常会产生大量可怕的幻觉。
那些日子,幻觉变本加厉地折磨着他,放佛有恶魔在指使他做什么。
海子不再旁观,不再望着草原吹来的风发呆,而是跑向草原,走进戈壁,寻找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海子曾说“风很美”,“风吹来风吹去”的当儿,女人“如星的名字”或者羊肉的腥香令人沉醉。
可是,春天,十个海子没有复活,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
大风带走了海子的思念,只剩一片荒芜的草原。
海子把石头还给石头,把今夜还给戈壁,最终喊了那句。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放在最后*
我把天空和大地打扫干干净净
归还一个陌不相识的人
我寂寞地等,阴沉的等
二月的雪,二月的雨
《黎明(之二)》(1989)
一个人选择死亡,也被动地选择了别人对其死亡的解读。
死亡没有优先可言,只会带来震撼或惋惜。
海子卧轨的地方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是一段火车慢行道。
一个适合自杀的地方,也适合告别世界。
当火车慢慢驶来,有人看见了,高呼着闪开。
海子不语,只是慢慢躺下,成为第四个在此自杀的人。
“无论谁死了,我都觉得是我自己的一部分在死亡,因为我包含在人类的这个概念里。”
可我只想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我想,海子或许想过吧,因为他始终都无法成为别人口中的那个人。
*****
更多原创诗歌与文字,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离开时仰望【leavewithstars】
我是星野,祝你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