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7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没有性生活的2017,我用这件事打发寂寞之读书篇
今年夏天,我看了李银河老师的三卷虐恋小说集《黑骑士的王国》。这是一次触动心灵的阅读体验。阅读卷一时,我在心里想:很好啊,但我自己肯定无法接受;阅读卷二时,我在心里想:说不定其实我也可以接受虐恋,但开放性关系好像还是不行;读完卷三,我像是完全交出了自己的身心,并理解了一个道理:自我认同是一条漫漫长路,没有终点。李银河老师并非写小说出身,与其说这是三卷虐恋小说集,不如说是一道道专业知识背景下的应用题,老师把参考答案及其背后的原理也无障碍普及了,三卷读完,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可惜目前一切说来都是纸上谈兵,毕竟2017年的我没有性生活,因此我究竟可不可以接受虐恋和开放性关系,还得留到日后再说。
今年的阅读成绩比起去年要好不少,最大的惊喜无疑是“那不勒斯四部曲”。埃莱娜·费兰特将两个女人半个世纪的友谊和战争写得实在太鲜活,而且没有一丝修饰,直接把生活本来的样子切下来硬塞进读者嘴里,千般滋味百转千回,久久萦绕在心头。贯穿其中的女性遭遇太戳心,无论是主角配角,都在极端男权社会下挣扎求生。女人间的友谊一点都不丑陋,最多只能叫坦率,真正丑陋的从来都是这个社会对女性尊严毫无保留的践踏。最后一本《失踪的孩子》还未上市,期待能有一个让我满意的结局。
作为一名阅读量还不及1000本的婴儿型读者,需要认识太多作者。今年下来,真正计划性阅读的作者是大卫·米切尔。《云图》由于看了电影,印象太深,暂时没打算读书,其余 的6部长篇还剩下最新最薄的一本《斯雷德大宅》没来得及读,据说是《骨钟》的番外,兴趣还是非常大的。我很喜欢他的叙述方式,再普通的剧情在他笔下也会发挥出魔法般的效果,每次读完他的小说,总会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其中最喜欢《幽灵代笔》和《雅各布·德佐特的千秋》,《九号梦》和《骨钟》则过于好读了,完全沉浸于剧情里,少了些思考的空间。《绿野黑天鹅》的翻译十分糟烂,大大影响了阅感,尽管如此还是读得津津有味。
珍妮特·温特森的书今年读了三本。《守望灯塔》《世界和其他地方》都有一股浓烈的童话性质,与之前读过的作品相比,多了不少温情,我很喜欢。惊喜的是《时间之间》,我完全没想到温特森竟然歇了一本如此好读的小说,当然可能与改写莎士比亚的项目有一定关系,总之相当精彩,对时间和宽恕的解读也字字珠玑。这个系列还有6本,目前买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女巫的子孙》,早就想看她的书了,年底时也一次性买了很多,先看了一本获得了布克奖的《盲刺客》,果然是我喜欢的类型。
之前等萨拉·沃特斯的The Paying Guests中译本等了太久,终于忍不住买了原版,也是第一次啃英语原著,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也许是因为我太喜欢华老师了,加上这本剧情也是抓马得厉害,看的时候简直不忍释卷。
帕蒂·史密斯的《只是孩子》和《时光列车》也是我今年的大爱。相比较而言更喜欢《时光列车》,不着边际的写作里隐藏着一个精彩的维度,那里面散发出来的光芒让我无比着迷。
出版过程几经波折的《戴上手套擦泪》三部曲最终成为绝版,本以为中国的出版环境相较于影视作品而言已经宽松不少,没想到还是太乐观了。靠血泪和死亡推进的历史,即便在今年的瑞典已经春暖花开(中国则还有漫长的路要走,非常非常漫长),过去的沉重依然不可遗忘。HIV病毒感染的不是那一具具鲜活的肉体,而是整个社会那看似道貌岸然实则伪善的人性。
第一次读海明威,第一次读菲茨杰拉德,第一次读理查德·耶茨,都收获了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三人中最喜欢理查德·耶茨,可能跟读的这本《复活节游行》是以女性为视角有关,明年会加大力度多读几本他的书,期待。与之相比,第一次读毛姆的感受就不那么好了,我有些纠结,总觉得《月亮和六便士》不像书中所写的那样简单,否则毛姆的价值观也太平庸了,明年读读他的《刀锋》和《人性的枷锁》再试试看。
活着的作者里,第一次读了乔纳森·弗兰岑。买了三本,读了出版时间最早的《纠正》。真扎实啊,背后一定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听说《自由》更好,明年要仔细读读。第一次读阿列克谢耶维奇,《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无比震撼,社会太需要这样的作者,太需要这样的作品。第一次读莫迪亚诺,都是薄薄的一本,还需要多读几本熟悉一下。
今年尤其喜欢的一本书,是2014年布克奖获奖作品《深入北方的小路》。如此残忍的故事,竟然以如此诗意的方式写出来,真的非常独特。作者将立意脱离了战争与爱情,拔高到人类本身,这样的气魄令我钦佩。
其余比较喜欢的,有去年大热的《斯通纳》,字里行间里全是写作技巧,可以当成小说教材来使用了。伊恩·麦克尤恩的《儿童法案》很精湛,也是技巧高超的作品。《未来简史》依然是教我怎么做人,人类会一直愚蠢地走下去,这点还真是没什么悬念。
今年剩下的时间里,会再读两本莫迪亚诺。2018年,希望自己能更有计划性地阅读,至于性生活嘛,我也会努力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