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猗园
周末和朋友商量去参观古建筑,最终选择了古漪园—一个典型的园林作为我们的目的地。 古漪园位于上海市西北方嘉定区的南翔镇,是上海地区最出名的园林之一,园林最早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占地10公顷,它以绿竹猗猗、静曲水幽、建筑典雅、楹联诗词以及花石小路等五大特色闻名。 我们在网上查阅了部分关于古漪园的资料,然后就商量着一同出发。 我们约定在周六的早上出发,是日天气晴朗,天气也比平常要暖和一些,我们一行人的兴致都很高。经过一番波折,我们终于到达了古漪园的门口,我在上海去过许多地方,然而去园林,还是第一次。第一观赏园林,或许是还有着新鲜感,全程逛了二、三个小时,我也不觉得累。 我们好不容易到了门口,抬头往上看,只见书写着“古漪园”三个字的牌匾高悬,似乎跟所有的牌匾相比也没什么不同,我也不懂书法,也看不出写的字有什么独特之处,便往下看,两个造型奇特的石狮子映入眼帘,门口的两个小石狮子偏着脑袋,显得有点滑稽,我总是喜欢一些有特点的东西,一看到,觉得十分有趣,就学石狮子把头侧着,自娱自乐。 我们在门口玩了一会儿,就走进古漪园,走不到几步,就看到一堵墙,有左右两条路,我们不经考虑就走了右边,左右两边都是墙,只留了几扇窗和一道门,从正方形的窗户中往里看,便看到里面的一些小巧精致的楼阁,初进园林,大家都觉得非常有趣,都拿起手机和相机拍照。紧接着我们继续往里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两旁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精心别致,继续深入,音乐声便传了过来,声音的来源是一个小亭子,小亭子里一群热爱生活的大妈大爷跳着交际舞,舞姿生动,虽然年轻不在,但能看出也曾是风姿卓越,优雅至极。 又是一番路程,我们来到了万安塔所在之处,一座大约两人高的小塔显得别致而富有趣味,观赏一番,便发现小塔的上面刻有一些小道士,小道士大都憨态可掬,十分可爱。继续沿着小径行走,又出现了一道葫芦形的门廊,上瘦下胖,穿过,便进入一片竹林,一簇簇竹子生长在一起,富有蓬勃生机,透过圆形的门,工字型的窗去观察竹林又是另一番景象,竹林被门窗框了起来,像那古典的水墨画一样。 走着走着,终于来到了湖边,水中的荷叶已经枯萎,只有一根根枯黄了的荷叶的茎干露出水面,显得有点凄凉,往湖那边望去,一片片竹林,一颗颗柳树引入眼帘,生机勃勃,又与荷叶的残败形成对比,偶有微风吹拂,竹叶随风缓缓落入倒影模糊的湖中,又是一番景象。紧接着又走过一段三曲桥,跨过小湖,又是一处花草树木。说到最有趣的,还是紧接着的假山,刚穿过一个小湖,又出现了另一个小湖,湖边堆着一大块假山,假山上有一大约一人高的洞穴,穿过些许幽暗的洞穴,又来到湖边的另一块区域,和方才湖边之景又有所不同,继续穿过假山,沿着假山上的台阶,爬到了一个高出湖面许多的小亭子,从小亭子上往湖对岸望去,视野开阔,远处层层树林,处处楼阁,错落有致。我想这大概是古人最喜欢的景色之一了吧,约三五好友相聚亭里,一同饮酒赋诗,夏天时看那荷花别样红,冬天时看绿中点点白雪;雨天听那烟雨蒙蒙,晴天望那白云蓝天,日出日落,年复一年,景却并不相同。继续往前,又是一段曲折小径,经过一座小亭子和顽石斋,绕着绕着来到了湖边,沿着湖边的一行台阶向上,一座古色古香的小亭子映入眼帘,我被这个亭子的名字“缺角亭”所困惑,看到亭子上写的关于亭子的故事,才明白明白它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攻占东北,所缺东北一角,修此亭为表反抗侵略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充分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抗日革命意志。在此,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当时人民对侵略者的痛恨。又随着一段向下的台阶,来到九曲桥前,湖中有一亭叫做“湖心亭”,这个九曲桥弯弯曲曲,随着它的曲曲折折,我也变换着看景色的方向,一步一景大概就是这样吧。 穿过九曲桥,又是一座假山,我们随着假山翻上翻下,费了不少劲穿过假山,最后才发现出口就在离入口几步路的地方,我们相视一笑,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本来枯燥的几步路程,竟然可以把它变得这么惊心动魄,饶有趣味,这大概就是古人的生活哲学吧。 穿过这段路,我们的园林之旅也算是基本上结束了。一块不大的地方,随着小路曲曲折折,我们竟然逛了二三个小时,而且我们还没有去细细欣赏其中的美景,只是走马观花式地走了一遭。游历完古漪园,不得不钦佩古人的智慧,能把园林设计得这样典雅别致,观赏途中,我们一直兜兜转转,每走几步就有不同的景色,我心里油然地对古人的闲情雅致所折服,正因为我们的视线被门廊、墙和树林分隔,所以才造成了一步一景的独特景观,这也是园林的魅力所在。 这次游览,感触颇多,也期待下次在夏天亦或是雪天,再来游历古漪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