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对话的力量
我存在哪里?
有时候脆弱不堪,内心冲突剧烈——过去的创伤感受,一下从意识的海底翻上来,我整个人要爆炸了。黑暗快把我淹没时候,我照下镜子:镜子里的我开朗明媚的笑着。笑容给我一种温暖,现实感——抛开形而上的思考,我青春正好,处于人类一生中的好年华。
勇往直前是美好的,对吗?我见过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思路清晰,领导力一流。某天ta说起自己年轻时候英语不通,闯荡美国,语气轻轻,话说一半。坐在对面的我,感受到了功成名就,能力高超背后的伤口。人间最怕看到强者的脆弱和哀伤——人是一根芦苇,他还有思想。
工作半年,回忆上个阶段,觉得错的一塌糊涂。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看不到现实。所以,我以后要去“我执”,如果主观自大,就压缩了让事实说话的空间,就会被蒙蔽。阿爸说他让我读书,压根不期望功名利禄,只不过想让我明事理——每当我迷失在内心的迷雾里,“明事理”三个字都是我的指路明灯。
我有个好爸爸。他大智若愚,明白孩子有自己的人生,从来不干预。之前以为这样的爸爸好没责任心——他似乎从不未我们规划什么。遇事请教他,他都会拒绝发表意见——他说:你这么大人了,要听自己的看法,我不懂啊。后来看了心理学的书,猛然意识到爸爸是“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含敌意的坚决”。想起儿时阿爸忙了一天农活,却欣欣然陪我夏夜捉蝉蜕,温柔慈爱多情,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
不管看了多少本克里希那穆提的书,或读了多少遍《传习录》——我也做不到“此心光明”。想想中国多少聪明人,他们都没有把王阳明参悟清楚,我大概率也做不到的。能尽力接近的,大概是“困知勉行”——就是在日常生活里修炼自己。
马丁布伯《我和你》里说——“我”的存在本身并不抽象,“我”存在于关系中,存在于我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行一态中。这是个克服浮躁的好法子。如果能借这样一种信念,让自己不再找不到自己,不再迷失,而是活在每一分每一秒,活在当下,怀着谦卑好奇的心,是不是可以得到幸福?
我不完全存在于抽象的思维中。如果我以为自己的分析和思辨,就是完全的我,一旦陷入自己的执念,就是个疯狂原始人了吧!我也不完全存在于镜子里的,笑意盈盈的姑娘中。我可以大笑着,却悲伤着。我爱我的妈妈——我身上的好多优点是她给我的,同样的,我看到她的缺点,也看到自己继承来的缺点。妈妈不是完美的——意思是她的爱也不是完美的,不是完善的。但不完美,不完善的,也可以是美好的,是世间动人的美好的一部分。
当年动辄想要看穿一切,想要求得真相,求的万无一失,求的确定的答复——真是自大呐!
当年以为自己的思考就是生活的真相,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真是肤浅呐。仔细想想,我连关心我的哥哥们,都不了解。我不知道他们吃过什么苦,不知道他怎么闯过来的。之前的我,从没想过哥哥们也有脆弱和伤口?才明白,其实我一点都不了解哥哥们。
我不想做这样的空心人。我想让自己体验生活本身,让自己活在大地上。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啦!去关心别人,关心粮食蔬菜,关心每日风景。我会做个终生学习者,但不是个盲目地学习者。
我存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