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 古意盎然
最近听说北京新的四大俗:学琴学古琴,开店开会馆,学佛修密宗,喝茶喝普洱。
过去总流行四大什么顺口溜,什么四大绿四大红四大黑四大嫩......。好像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现象,人们爱总结,人们爱挑刺,人们爱嘲讽,人们有闲心,人们爱傻乐呵。儿童有自己的儿歌,大人有自己的段子。当时的四大就像如今的手机讽刺短信,口口相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每人来口吐沫淹不死你。当你在不同场合听到不同的人亲口给你念叨一些相同的话,这和看手机短信效果完全不同,比广告又增多了人味儿。民间歌谣,更有感染力。
这种顺口溜,有的是纯开心,有的则跟当时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多为讽刺。但再往后,这种民间流传四大什么的句式突然消失。是闲人少了?不是,闲人一个都没有少。是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的确有影响,但感觉还不是主要原因。少的那点东西,改变的那点东西是什么呢?一听到这句北京新的四大俗,顿时觉的古意盎然。
这种顺口溜都是身边人用身边话说着身边事。有的虽然粗俗,但却往往生动有趣到位。象淘气手欠的指头,一戳,就是痒痒肉;象故意锋利的小刀,一拉,就是道浅口。
想起句以前北京的四大软:土豆皮,茄子泥,老头的鸡巴,任贤齐。
过去总流行四大什么顺口溜,什么四大绿四大红四大黑四大嫩......。好像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现象,人们爱总结,人们爱挑刺,人们爱嘲讽,人们有闲心,人们爱傻乐呵。儿童有自己的儿歌,大人有自己的段子。当时的四大就像如今的手机讽刺短信,口口相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每人来口吐沫淹不死你。当你在不同场合听到不同的人亲口给你念叨一些相同的话,这和看手机短信效果完全不同,比广告又增多了人味儿。民间歌谣,更有感染力。
这种顺口溜,有的是纯开心,有的则跟当时的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多为讽刺。但再往后,这种民间流传四大什么的句式突然消失。是闲人少了?不是,闲人一个都没有少。是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的确有影响,但感觉还不是主要原因。少的那点东西,改变的那点东西是什么呢?一听到这句北京新的四大俗,顿时觉的古意盎然。
这种顺口溜都是身边人用身边话说着身边事。有的虽然粗俗,但却往往生动有趣到位。象淘气手欠的指头,一戳,就是痒痒肉;象故意锋利的小刀,一拉,就是道浅口。
想起句以前北京的四大软:土豆皮,茄子泥,老头的鸡巴,任贤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