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老建筑
查看话题 >凤游寺
嗨,你来了啊。
现在我们站在鸣羊街右边的丁字路口上。再往南走,你就会看到一堵厚重的古城墙,在离它不远的巷口,再转过两个弯,那是我初恋的家。
16年前的夏天,我跨在脚踏车上,左脚微微点着地,火辣的阳光荼毒着我的后背,我紧张不安地,紧紧攥着手心里那封蹩脚的情书,眼角不住地偷偷朝巷子里望去,等待那个即将出现的身影。
好了,现在我们不去那边。你往右边看,透过白色的围墙,能看到一栋有些破败的老城南阁楼。
看到了吗,也许蹦起来能看到更多点,试试踮起脚尖吧。
那是清代胡恩燮私家花园的一角,待会儿我会带你进去的。
现在,跟我沿着花露北岗往上走吧。
这是一段并不高的上坡,也许骑单车会更好一些,因为待会儿顺坡而下的微风会让你非常舒服。看到右边的停车场了吗?在以前,这里是几栋破旧的平房。这里的人们,会散养着几只芦花鸡,看到停车场标牌的地方了吗,这里曾经住着一户人家,养了一条很大很胖的德国黑背犬。
我小的时候很怕狗,可是却单单不怕这只黑背,你知道为什么吗?
哈哈,因为最凶的狗都是被链子拴住的,只要小心地绕开,它就不会伤到我。
那只黑背总是懒洋洋地趴在窝边,身上拴住粗壮的铁链,伸出长长的舌头,有些带着微笑得看着人世间的熙来攘往,因为它实在太胖了,乌黑浓密的后背总是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让往来的人们总会忍不住和它对视一眼,然后各自转头离去。
再往前走,左边有间简易的厕所,不过味道不太好闻,要去方便吗?
你去吧,我在这里等你。
你出来了啊,好快呀,洗手了没?
挨着厕所的右边,是一栋新盖的江南风房子,看上去和这里有些格格不入,也不知道要卖给谁住。
肯定不会是这里的原住民了,他们很早之前就搬走了。在他们搬走之前,这里是一片沧桑的平房。
冬天的时候,屋檐下总会挂着闪亮的冰锥,在太阳出来的日子里,屋檐上的积雪就化作一股股细密的水流,沿着冰锥一滴一滴的往下落,顺着路旁的沟渠,一直流淌到凤游寺。
小心,不要贴着路边走,以防被解冻的冰锥砸到。
顽皮的孩子们会拾起地上的积雪,团成一个雪球,寻找最粗最长的那根冰锥,瞄准,然后奋力掷去。
孩子们的准头往往会有些偏离,倘若屋主在家,就会听到房顶和窗户上不时传来咚咚咚的雪球击打的声音,还好玻璃足够结实,不至于被雪球砸穿。偶尔也有不开窍的熊孩子,捡起路边的石片来砸,屋主就会推门冲出来,不分青红皂白得追打门前的孩子们。
冰锥被砸下来以后,会段成好几截,被孩子们拿在手里,眯起眼睛,正对着阳光,然后小心又仔细地旋转着冰锥,摸寻合适的角度,观察里面折射出来的绚丽彩虹。
现在,我们走到一个丁字路口了。
你的右手边,是一座寺庙,叫古瓦官寺。这是一座年轻的寺庙,在我高中的时候才建起来,最初的名字,叫原悟庵,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本来的名字,有种蓦然通晓佛法的感觉。
古瓦官寺不大,紧挨着一座旧旧的厂房,一共三进,在入口的门楣上,嵌着一块看上去有些年代的石碑,依稀可以辨认出“学忍”二字。
来这里进香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老城南人总会很拾嗒,还是不要随便和他们打招呼吧,四目相对的话,轻微地点点头就好,因为他们随口蹦出的口头禅可能会吓到你。
现在往左边看,土灰色的墙头上,挂着【花露岗】的路牌。
这是一条隐匿又狭长的小道。跟我走进去吧,里面有胡家花园的入口。
好奇怪,通往胡家花园的入口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长条同样土灰色的墙壁,墙壁的尽头,只剩下被推土机碾过破败的民居和一些断壁残垣。
也许入口被迁到鸣羊街那头了,真遗憾。
在我小的时候,胡家花园有一片不大的野池塘。夏天的时候,池塘里零散漂泊着几片荷叶,会有鸭子在池塘上安静的游过。我们常常来到池塘边上逮蝌蚪。
你逮过蝌蚪吗?
空掉的可乐瓶子,用小刀沿着标签纸的上方划一圈,变成一个杯子的形状,然后安静地蹲在岸边。
耐心点,池水很容易就被搅浑。
底部的泥沙如同灰蒙蒙的烟雾一般蔓延上来,在一段时间内就看不清了。
然后,你会看到圆圆脑袋的蝌蚪,摇晃着乌黑的尾巴游弋过来。你要轻轻地,迎着它前进的方向,不要犹豫,然后快速精准地把可乐瓶兜过去。
不要多抓,几只就好,再多装些池塘里的水吧,水里的浮游生物可以为他们提供营养。最后,再捡几颗漂亮的石子和水草吧,小心垫在底部。
如果他们能顺利长大,逐渐长出了四肢,尾巴偷偷地消失不见,记得让他们再回到这里吧。
现在我们往回走吧,回到古瓦官寺的门口,然后左转。
要开始下坡了。
如果你现在骑在单车上,记得不用再蹬了,把手指小心搭在刹车上,享受微风拂面吧。
现在你的前方有两座学校。
在你的左手边,是文枢中学,以前的南京第四十三中学。在我学生的那个年代,这是一座风评不太好的学校。门口总是聚集着一些活闹鬼的模样。
在我小升初的时候,是采用就近摇号制。当时我很怕会被摇进这所中学,变成人们眼中的活闹鬼,又或者,会被欺负。
你知道吗?最近我很喜欢听舒淇的Louis Vuitton SoundWalk: Hong Kong。慵懒而又性感的声音,搭配梁翘柏先生的配乐。说话,比唱歌还要动听许多。
我最喜欢的,是她在Cat Street Market里的那段话
我说:香港有很多鬼 也许我看到的也是鬼
他仍然在微笑 但我好像看到他眼泛泪光
他说:人死后 有些变成鬼 他们在凡间游荡 不能安息
南京也有许多鬼,都是方言。活闹鬼,伍二歹鬼,还有鬼转经。
每个人的心里,也住着一只鬼。
凤游寺,曾经也有过一只鬼,那是奶奶说给我听的。
她说:在过去的时候,奶奶的故事总会用“过去的时候”作为开头,也就是Long long ago吧。
凤游寺里,住着一个穷苦的秀才。寒窗苦读,每日挑灯夜读直到五更方才作罢。有一个女人,穿着白衣白裙,总会在五更天的时候路过他家门口卖豆腐。豆腐磨的很细,煮出来以后香飘四溢。那女人每次只收很少的钱。秀才从未与她交谈过,只是习惯每夜读完书,便出门与她买豆腐。
后来,秀才中了状元,总想起当初的姑娘,便回到凤游寺,可寻遍了所有的邻居,谁都不知道在五更天的时候,会有一位白衣白裙卖豆腐的姑娘。后来,秀才在凤游寺旁不远的地方,看到一座古坟,上面挂着一幅残破的画像,里面正是那位白衣白裙的姑娘。
再之后,凤游寺旁的那条街,就叫做豆腐坊。
嗯?
你问我为什么没有说凤游寺的由来。
因为秀才中了状元啊,所以成为人中龙凤,因此叫凤游寺了。
你说,男孩子为什么不叫龙游寺....?
唔............
好吧,这故事是我瞎编的。
因为小时候听的故事,我真的记不清了。但我发誓,奶奶真的说过一段关于凤游寺闹鬼的故事,或许是金粟庵,反正差不太远,可我真的一点也记不起了。
你再看右边嘛,别想那个瞎编的鬼故事了。
看到这片铺满爬山虎的墙了吗,这里是凤游寺小学的围墙,在我上学的时候,这里却是前门。
我记得,这里看到了吗,对,就是最左边这只凤凰图案的位置,有一道锈迹斑斑的银色铁门,铁门的左手边,住着一位很老很老的大爷,他是我们当时的门卫。我记得冬日里每个上学的早晨,总会看见他提着簸箕走到不远的垃圾箱,倒掉里面烧了一夜,已经变成灰白色的蜂窝煤碎块。
再往里走,是一座废弃的印刷厂厂房,很小,地面上,破旧的木桌上,散落着很多被遗弃的塑料制的活字印刷块,我记得我找到过一个“辰”字。可后来又被我遗弃在哪儿了,想不起来了。
抱歉,很多事我都记不清了,就如同那些被人走时丢弃的字块,渐渐淹没在时间里。
不过,有些我还是能记得的。
你看,教学楼的后面,当然,我那时候没这么新的。
在以前,那里是一座小小的土丘,可在那时候的孩子眼里,那就是山了。因为在教室的后面,我们都叫她后山。
后山种满各种常见的药植,校长给她起了个名字,叫百草园,或许是致敬鲁迅先生吧。里面有芍药,夏枯草,牡丹,满山红,还有什么来着,真是的,我又记不清了。
啊,还有几株桂花树,秋天的时候,桂花散落的四处都是,有些从后山上顺着风儿能飘进教室里,整个学校里充满了令人舒适的香味。
你身上有干净的小瓶子吗?采一点桂花回去吧,洗洗再把它晒干,可以酿成桂花蜜,也可以撒进锅里煮元宵。
你喜欢吃元宵吗?
城南的赤豆桂花酒酿小元宵很有名的。
有种细腻的甜味,把柔糯的元宵和清香的桂花完美的融进酒酿里,在一颗颗白色小巧的元宵之间,镶满了微微发紫的赤豆。
小心烫,记得要用勺子。
坐在木凳上,轻轻一口舀出来,浓郁的汤汁在勺底和碗面之间拉出一条黏稠的丝线,在下午柔弱的阳光下微微泛着光。
仔细闻闻看。你能闻到若隐若现的桂花香飘荡在其中吗?
赶紧吃一口吧。
吃完赤豆桂花酒酿小元宵以后,我们继续沿着花露北岗往下走吧。
坡度有点大,有没有一些微微往下冲的感觉?
啊,稍稍等一下。你看左边。有道栅栏铁门,往里看似乎是关起来的地下室。旁边贴了许多小广告。
这是以前的防空洞。
我曾经进去过一次。
哈哈,当然不是日本人打过来的时候,那时候我爸都没出生呢。
上小学的时候,有个关系很好的同学,他的婶婶在这条坡子的路边卖杂货。
各式各样的糖果、贴画、小玩具、铅笔、圆珠笔,还有铅笔盒和好看的本子。夏天的时候,还有冷饮卖。五毛钱一根的花脸雪糕,吃过吗?
她的婶婶就拿对面的这座防空洞当做仓库。
我进去的时候,穿过一层一层一层的通道,有些像红白机的魂斗罗里面,第二道关卡的那个地堡。
你也玩过?对吧,很好玩的。
虽然过那关的时候,总是会不小心按到前进键被激光射死掉,那一关最后的BOSS要一直翻滚跳跃着打,很烦人,但也算轻松。
记得拿S弹。
运气好的话,说不定一条命都不会丢掉。
好了,花露北岗就要走完了。
如果你骑着单车,要捏捏刹了,小心不要撞到横向路过的行人。
现在你站的地方,就是凤游寺了。
看见了吗,一整条被梧桐树遮天蔽日覆盖着的街道。
在你的斜对面有一条街道,看到了吗?
那里,就是豆腐坊。
你想吃馄饨吗?
在豆腐坊和凤游寺两条路的交界处,曾经有一片挑着担子卖馄饨摊。
老板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老头手心摊开一张面皮,另一只手拿着筷子摸上肉馅,然后五指轻轻一握, 皮薄馅少的小馄饨就算完成了,继续包下一颗,等馄饨包够了,就装进漏勺里掂量几下,一股白色的雾气就顺着掀开的锅盖冲天而上,时而往炉里添一些柴火,不多时,馄饨煮好了,老太太默契的递上空碗,然后盛上热气滚滚的清汤,撒上葱花、虾米、榨菜,香油,末了回头问你一声,阿要辣油啊。
问你呢,要辣油吗?
嗯,不要吗?还是来一点吧,一丢丢也好。
馄饨摊里的辣油,一般都是加了些芝麻的,很香的。
你看,顿时染开一片红晕,是不是很好看?
喝一口尝尝。
好吃吗?
把外套的扣子解开吧,喝完你会很热的。
你慢慢喝,听我说,抬头看对面。
现在是一片围墙的地方,曾经有一家面馆。
非常非常破旧的面馆。
没有招牌,可是住这里的人都知道,那是火家。
在凤游寺众多的小吃摊里,火家的早晨算是最忙碌的。
他家只卖面条,大肉面,大排面,小排面,雪菜面,还有阳春面。
火家的儿子大我两岁,也在凤游寺上小学。
每天早上吃上一碗他老子煮的面条,冒着热乎乎的汗就上学去了。
想想其实也挺可怜的,火家的面条虽然好吃,但天天吃估计也受不了,而他大概也没胆子跟自己老子说,爸,我要去坡上的那家吃皮肚面。
当时班上有个关系非常要好的同学也姓火,知了吱吱叫的暑假里,每天早上,划上两口早饭,便带着游戏卡急冲冲跑去他家。 我们有好多游戏,吞食天地、热血足球、忍者神龟,当然还有99合一的游戏卡。 一群孩子含着冰棍围坐在电视机前,一直到天黑,再悻悻的各自回家。
馄饨吃好了?
很热吧?
来,再往南走一点点吧。
好了,停下吧。
再往左边走一点点,
嗯,就这里,停下吧。
欢迎来到我家。
你现在大概站在我家的车棚里。
哎呀,我知道现在只是什么也没有的街道啦,但你想象一下好了。
就像之前喝馄饨和酒酿元宵一样,用想象的就好。
这里是一栋六层的居民楼。
你现在在三楼,看到你正前方那道暗红色的铁门吗,
敲敲门吧,我会给你开门的。
嗨,请进。
喝点茶吧,最近我很喜欢茉莉花茶。
来阳台坐坐吧,我家窗外风景还是很棒的。
你看正前方,南面的地方。
那里是合成纤维厂,我爸爸曾经在那里工作过。
在纤维厂的右边呢,又有一座厂,那是南京一棉厂。
一棉厂的右边,是南京印染厂。
哈哈,是不是一条龙服务?
在上个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工厂三连黑几乎养活了从花露岗到豆腐坊七成以上的人。
他们的家就在这里,工作的地方也在这里。
他们的人生也在这里。
这片方圆两公里的地方,有太多人的回忆。
只有住在这里的人才知道。
虽然现在你眼前只能看到一片断壁残垣和陌生的街道,陌生的建筑。
但他们其实一直都站在这儿。
存在在每一块残破的砖瓦上,每一片梧桐叶上。

好啦,回头吧,顺着凤游寺往北走,那里是金粟庵。
我在街角对面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