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亲,写了一半的情书
2017年最后一篇影评,我想写给张艾嘉。写给相爱相亲,就当是一封情书。

2017于外于内,于自己都发生了很多事。可惜的是我已经过了可以把那些事说出来,寻求解脱,寻求安慰,寻求吐糟的年龄。或许这就是成熟带来的一种尴尬,在还没告诉别人以前,自己已经释怀了。

日益老去的年龄和身体,和日益成熟的思想就这样用一种奇怪的姿势在2017年,突然间涌出了一种年轻的无畏。对于未来既然有了一种朝阳初升的憧憬。

所以在2017年即将走向结束的时候,我很想温柔的走进那个良夜,追求曾经已经遗忘的光。我想对过去说,我不要你了,我想对未来说,我不等你了,我要来。

在港台的女性导演里,有两个人我很敬佩,一个是许鞍华。这个长相粗旷的导演,有一般女性没有的深邃,相对于别人而言她更勇敢,更倔强,更有高度。她或许是华人导演里,至少是女性导演里最懂的电影记录意义的人。她总是用一种与我们不同的眼光去关注,这个社会上我们不敢关注的地方。

看他的第一部电影是投奔怒海,这部电影完全打破了我对电影,就是消遣娱乐的认知,那也是我第一次觉得刘德华是可以演戏的电影。那时候的刘德华只有十八岁。过后的种种,许鞍华都用一种我们都熟悉的,女性的倔强实现着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记录。她的电影不是来给现在,不是拍给我们,而是拍给那些有悲天悯人,直面鲜血的勇士。她很了不起。

另一个就是我今天想写的,张艾嘉。我一直希望去追求一个像她这样的女性,率真,自我,自信,清醒,漂亮,洒脱,自我。但不敢,因为配不上。

有一种人,无论是低谷还是高谷,她都活得熠熠生辉。才子黄霑曾说她是港台才子的教母,因为在她身边聚集了太多的才子,与罗大佑和蒋孝武(蒋介石的孙子)的恋情,和李宗盛的绯闻,以及身边环绕的侯孝贤,杨德昌,刘家昌,等等。个个都是自己所处圈子教父般的存在,但在她的面前都流露出少年般的羞涩。


她曾说关于她的故事,别人统统都猜错。可已经六十多的李宗盛在理智与情感的舞台上面对她的调侃,只能别过身去唱了首爱的代价,而罗大佑也哀怨的说,小妹,你为何要嫁给别人。


年轻的张艾嘉喜欢嬉皮士,在父母反对中去演戏,在演戏的过程中去玩音乐,在酒吧里挖掘了罗大佑和李宗盛,二十岁导演了最爱,她是新艺城的创始人之一,是滚石的元老,金马,金像获奖无数

。她未婚生子,第三者,儿子被绑架,和小自己三十多岁的董子健演忘年恋还有吻戏,
林林总总,是是非非,但依然活得那么轻描淡写,不沾风尘。
我最初接触张艾嘉的作品是她自导自演的最爱,
红颜若是只为一段情/就让一生只为这段情/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那时张艾嘉只有二十二岁,却导了一部佛系的爱情。
我接触这部电影的时候才开始憧憬爱情,一不小心就中了枪,害了自己。爱不求回报,只求心安,所以偷偷爱就好,爱的慌乱,内疚,胆怯,不知所措。
年轻人要引以为戒,年轻人的爱情应该是张扬的,无所顾忌,胆大妄为,自私自利,自暴自弃,自我拯救也自我毁灭,不要上我的当。
二十二岁的张艾嘉,却用这部电影告诉了年轻的自己,爱是不平衡的,是纠结,是挣扎,是责任和自虐。
为何离别了/却愿再相随/为何能共对/又平淡似水/问如何下去/为何猜不对/何谓爱/谁让我找到爱的占据”,谁是最爱的那个人,她的人还是你的心。
直到多年以后看了心动,转过身来,才明白人生很漫长,在每个阶段都会碰到一段情,那个时候我们很想用一辈子去证明最爱,却不愿意用点心去学如何相爱。
我们在最有精力的时候浪费精力,在最有爱的时候浪费爱,多年以后爱的人依然弹起了吉他,自己依然娴熟的打起了口哨,可当年的迷恋已经变成了一句谢谢。保温杯里的枸杞比酒杯里的度数要醇香。所以走过山丘,云淡风开。
我爱记忆中的模样,但我更爱你岁月的沧桑。这句话不是年轻的自己所能说的。所以我们也一直学不会在有生之年,如何对陌生的脸去表达最深沉的爱。
在相亲相爱的海报上,有一句话,“她相信一辈子,我相信一句话,你只相信一刹那”
姥姥用一辈子爱着一个虚妄的梦,爱的坚韧,爱的无私,也爱的可怜。当孙女告诉她这只是亲情不是爱情,她依然如少女般固执的认为他多给了五元钱,让我做件袄,就是爱。也许在姥姥的心里,亲情不就是爱情吗,她用女书绣他的名字(如果有人愿意百度一下,什么是女书,我想你更能明白姥姥爱的多么深沉)。
把你的名字都在墙上,在你的坟头扎上篱笆,棺材摆进屋里,到头来踮起脚才发现爱的人,自己既然已经认不出了。在大雨滂沱之中,她把爱人的脸搽没了。
所以在最后,她抚摸那堆的枯骨,就如同抚摸着爱人的脸,极其温柔的说,也极其果决,我不要你了。
姥姥的爱让人唏嘘,但在那个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的时代,这样的爱情本就是杂糅不清。贞洁牌坊最后也只是孩子们攀爬的玩具。
妈妈的爱情是一个梦,梦里看不清那个人的样子,醒来以后才发现,那是你年轻时候的脸。
人到中年,爱少了很多的洒脱,更多的是深沉,是含蓄,是控制与反控制。是压在箱底的那份贺卡,却找不到合适的时机送出,只能一压再压。
是躺在床上却互相翻着手机,不打扰,不追着要你的密码;是一边责怪你喝酒一边帮你擦掉嘴边的秽物;是跟在你身后,不是粘着你而是怕你着凉;是你买了新车想带我走,我却怪你乱花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越伤心你就越开心,但副驾驶还是不能让王太太坐。是需要互相刺痛才发觉爱的那个少年,依然没变。
所以爱对妈妈们而言是害怕,是恐惧,是担心,是焦虑。相爱的人就要在一起,这不是一场春梦,这是执念。也是焦虑。因为输不起,因为爱的深。
中年人的爱情是分离。把多余的枝节砍掉,我就要那句话,不要变,答应我。梦里花开 ,天天在开,天色已斑白 ,我要看清你,缓缓走来。
而对于薇薇,年轻人的爱情,是你为了我失掉一座城,我就敢和你去私奔,可婚结不成,那我就不会等你。来的热烈,走的突然,谁也栓不住谁。
因为在那一刹那,我已经爱到足够爱,恨到足够恨。你我都在自己的道路上慢跑,突然间撞了个满怀,我们为彼此停留驻足过,甚至许诺过,但往往最后还是各自回到自己的道,无论是半马还是全程,我们都要一站站的跑,只是身边不一定一直都要你。
你也不要怪我乱许诺,因为在许诺的那一刻我足够真诚,只是后面世事变化。爱到不够爱就好,不要一辈子,不要一句话,说过就说过,我就要这一刹那,你爱我,我爱你。天老地荒?少来了,我还赚钱,购物车要清,信用卡要还,别扯那么远好不好。你很想漂洋过海来看我,可不可以不要那么麻烦,你把路费当成红包发给我就好。
年轻就是好,即便是躺在棺材里,依然想说其实没那么可怕。有时候不是我们不够爱,也不是时机不对,而是相比较对方,我们更爱自己。
“不要问一个人在外 ,为何徘徊,聚散离合没该不该,谁也没欠谁的债”,你要走,我就替你关上门。
我想没有人比张艾嘉更了解女人了,爱最重要的除了爱谁,还有如何相爱。所以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字叫love education ,爱的教育。我们要学的其实是如何相爱。
当然张艾嘉还是受杨德昌影响,在这部电影里你依然可以看见不同人的无意识下的恶,李雪健演的高官,表面上的平易近人实际上的漠不关心,王志文演的小公务员表面上的态度温和实际上的官僚推诿,(看到这些,我们都心有所感吧,一个台湾人对我们的生活把握的还是很精准的。)
耿乐演的父亲落魄又挣扎,为了孩子为了家,四处奔波,没有尊严。活下去活得好比啥都重要;
记者们表面上探求真相,实际上罔顾良知贩卖自己以为的真相,别人的困呐只是噱头,真相不如撕逼好看,事实不如剪辑来的过瘾,所以妈妈的隐私可以曝露,同事母亲的困难可以算计。每个人都可以评判,但没有人愿意去理解。唯有孩子还残存着善良愿意为正义和良知去遮住恶心的镜头。
当然还有城乡之间的矛盾。鸡同鸭讲的困惑。
但张艾嘉毕竟比杨德昌更温柔,杨德昌到最后都是人无力改变的轮回,而张艾嘉到最后反而是自己对自己的和解。矛盾没有解决,其实没什么关系,因为我已经放下了。你想让我进去的时候,我已经不想去了。
她说生活本就困难重重,我们要学会轻描淡写。这不是一部爱情片。这是一部如何和自己和谐共处的电影。
人类任何的情感都是人自身的衍生。爱情,友情,亲情甚至基情,都是人自身的扩充。其实在任何情感的牵扯之前,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与自己相处。只有自我的统一,挖掘自身的恶趣味,不犹豫,不怀疑,不胆怯,才能在所有的情感中做到不迷失,不纠结,不过火。 年轻就让他变成床下的小红箱子吧。
陌上花开 开了几代
铺满了人海
哪怕要用一辈子
一步步一点点明白什么叫相爱